萧昭文(480年―494年),字季尚,南兰陵(治今江苏常州西北)人,齐武帝萧赜之孙,文惠太子萧长懋次子,郁林王萧昭业异母弟,母宫人许氏。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第四任皇帝,494年7月25日至10月10日在位,仅在位75天。萧昭文初封临汝公,后改封新安王。历任辅国将军、济阳太守、南豫州刺史、中军将军、扬州刺史等。隆昌元年(494年)七月,辅政大臣萧鸾弑杀萧昭业,立萧昭文为帝,改年号为延兴。 十月,萧鸾废萧昭文为海陵王,自立为帝。十一月,萧昭文被萧鸾所杀,时年十五岁,谥号恭王。
谢密(391-433),字弘微,南朝宋文帝时大臣,晋西中郎谢万之曾孙、尚书左仆射谢景仁从子也。祖谢韶,车骑司马。父谢思,武昌太守。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祖籍江苏武进)人。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丁贵嫔(丁令光)。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萧统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于中大通三年(531年)去世,谥号“昭明”,葬安宁陵,故后世称其为“昭明太子”。天正元年(551年),侯景立豫章王萧栋即位,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大定元年(555年),其子萧詧建立西梁,又追尊萧统为昭明
巴陵王萧昭秀,字怀尚,文惠太子萧长懋第三子也。母陈氏。永明中封曲江公,千五百户。十年,为宁朔将军、济阳太守。郁林即位,封临海郡王,二千户。隆昌元年,为使持节、都督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延兴元年,征为车骑将军,卫京师,以永嘉王萧昭粲代之。
谢朓(tiǎo)(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36
萧欣,梁武帝弟安成康王秀之孙,炀王机之子也。幼聪警,博综坟籍,善属文。萧詧践位,以欣袭机封。历侍中、中书令、尚书仆射、尚书令。萧岿之二十三年,卒,赠司空。欣与柳信言,当岿之世,俱为一时文宗。有集三十卷。又著《梁史》百卷,遭乱失本。
萧昭业(473年—494年9月5日),字元尚,小字法身,齐武帝萧赜之孙,文惠太子萧长懋长子,母王宝明(追封文安皇后),南北朝时期南齐第三任皇帝。萧昭业在位1年,被萧鸾杀死,终年21岁,葬处不明。
谢哲(509—567),字颖豫,陈郡阳夏人,南朝陈大臣。。祖父谢朏,在梁朝任司徒,父亲谢譓,梁右光禄大夫。
河东王萧铉(480年—498年3月3日),字宣胤,太祖萧道成第十九子也。隆昌元年,为骁骑将军。出为徐州刺史,迁中书令。高宗诛诸王,以铉年少才弱,故不加害。建武元年,转为散骑常侍,镇军将军,置兵佐。
萧正德(?—549年8月8日),字公和,南北朝时期萧梁宗室。梁文帝萧顺之之孙,临川靖惠王萧宏第三子,梁武帝萧衍之侄。萧正德少年时期凶残邪恶,喜爱招致亡命之人。起初为梁武帝萧衍养子,萧衍长子萧统出生后,萧正德回归本宗,后封西丰县侯。普通六年(525年),被授为黄门侍郎,兼轻车将军,不久,萧正德投奔北魏,次年回朝。大通四年(532年),授信武将军、吴郡太守。又被封为侍中、抚军将军,封为临贺王,加左卫将军。侯景之乱后,自立为帝,改元正平,不久降为大司马。心怀有怨言,正平二年(549年)为侯景
奚眷(?―445年),代郡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少时就有用兵谋略。道武帝时从军为将,立有战功。明元帝时,历任尚书、代理安南将军、虎牢镇将,深为敌人所畏惧。太武帝初年,奚眷历任中军将军、都曹尚书、使持节、侍中、都督豫洛二州河内诸军事、镇南将军、开府,封爵南阳公,先后镇守虎牢、长安。延和三年(434年),奚眷率军平定山胡人白龙的叛乱。太延五年(439年),击溃北凉残余势力,取得两座城池。太平真君二年(441年),攻克酒泉城,擒获北凉残余势力的沮渠天周,俘虏四千多人,并将沮渠天周押往平城斩首。太平真君四年(4
萧映(459年—489年3月5日),字宣光,临川献王,太祖萧道成第三子也。宋元徽四年,解褐著作佐郎,迁抚军行参军,南阳王文学。沈攸之事难,太祖时领南徐州,以映为宁朔将军,镇京口。
萧祗,字敬式,梁武弟南平王萧伟之子也。南兰陵(治今江苏常州西北)人 。
邢峦(公元463—514年),字洪宾,河间鄚(今任丘)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延昌三年(公元514年),邢峦得暴病死,年仅5l岁,宣武帝念其生前战功卓著,下诏书赐给布四百匹,朝服一袭,办理丧事。并追赠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吏,谥号文定。葬于瀛州武垣县永贵乡崇仁里(今河间市沙洼乡南冬村)。
邢邵(496─561?):北朝魏、齐时无神论者、文学家,“邵”一作“劭”,字子才,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曾经在北魏、北齐做官,官至中书监(官名,与中书令职务相等而位置略高,同掌机要,为事实上的宰相),摄国子祭酒,授特进(官名,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者)。
元斌之(534-?年),字子爽,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大臣,安乐武康王元诠之子。性格阴险,没有品行,参与元鉴反叛,败奔葛荣。葛荣灭亡后,得以还朝。孝武帝元修即位,封颍川郡王,于成皋迎战高欢,败奔萧衍。大统二年(535年)还回长安,位尚书令。薨,赠太尉,谥号武襄。
熊安生,北朝经学家,北学代表人物之一。字植之。长乐阜城(今河北阜城)人。通五经,精《三礼》。北齐时,任国子博士;后入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官露门学博士,不久,致仕卒。沿袭东汉儒家经说,撰有《周礼》、《礼记》、《孝经》诸义疏,均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礼记熊氏义疏》四卷。
元琛,字昙宝,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成员,北魏文成帝拓跋浚之孙,齐郡王元简之子。孝文帝元宏族弟。宣武帝、孝明帝时期官员,元琛是当时宗室成员中首屈一指的富豪。
杨炫之(学界尚有阳炫之、羊炫之等说法,尚待争议),关于他的具体生卒年,尚未有统一说法。元魏北平(河北满城)人。曾任奉朝请、期城郡守、抚军府司马、秘书监。于547年(东魏武定五年)经北魏旧都洛阳,时在丧乱之后,贵族王公耗费巨资所建佛寺,已大半被毁,因作《洛阳伽蓝记》,记述佛寺园林的盛衰兴废,兼及北魏都洛阳期间政治及民俗等多方面情况,于当时豪门贵族、僧侣地主的豪奢极欲淫佚,寓有评讥之意。文笔秾丽秀逸,骈中有散,颇具特色,而且具有史料价值。伽蓝:即梵文“僧伽蓝”略语。佛寺的意思。北魏的统治者好佛寺,王侯贵族,豪
元逞(?-?),男,字万安,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成员,景穆太子拓跋晃之孙,汝阴王拓跋天赐之子,孝文帝时期官员。
羊鸦仁(?-549年),字孝穆,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东北)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
元亶(?-537年),字子亮,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大臣,孝文帝元宏孙子,清河文献王元怿长子,孝静皇帝元善见之父。中兴二年,北魏孝武帝以为司徒。永熙三年(534年),高欢荐为大司马,居尚书省摄政。同年,高欢拥戴元亶长子元善见即位,迁都邺城,建立东魏。天平三年(537年),薨,谥号文宣。
杨忠(507年―568年),字揜于,小字奴奴,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东汉太尉杨震的十三世孙,隋文帝杨坚之父,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将领,西魏十二府兵大将军之一。杨忠容貌俊美,身材魁梧,武艺高、见识广、器量大,有将帅之略。初随尔朱氏、独孤信征战。北魏分裂东魏、西魏时,杨忠加入西魏阵营,得到丞相宇文泰重用。先后随军擒获窦泰、攻破沙苑、大败南梁,因功升征西将军、都督诸军事、骠骑大将军等,封陈留郡公,赐姓普六茹氏,北周建立后,杨忠历任小宗伯、大司空、柱国大将军等,进封隋国公。杨忠多次率军打败北齐军队,曾攻陷北
元亶(?-537年),字子亮,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大臣,孝文帝元宏孙子,清河文献王元怿长子,孝静皇帝元善见之父。中兴二年,北魏孝武帝以为司徒。永熙三年(534年),高欢荐为大司马,居尚书省摄政。同年,高欢拥戴元亶长子元善见即位,迁都邺城,建立东魏。天平三年(537年),薨,谥号文宣。
杨子华,北齐画家,擅画人物、宫苑、车马等,曾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
北魏节闵帝元恭(498年-532年),字修业,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广陵惠王元羽之子。母王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三位皇帝,531年―532年在位。元恭于正始年间袭封其父的广陵王爵位,历任散骑常侍、仪同三司等职。530年,尔朱荣堂弟尔朱世隆,杀害元晔,立元恭为帝。532年,被高欢所废,其后毒死。谥号节闵帝,又称广陵王或前废帝。2013年10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完成了衡山路北魏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根据墓葬形制和规模,推断这座大墓为帝陵级别,并初步推测其墓主人为北魏节闵帝元恭。
阎毗(564~613)榆林盛乐人也。祖进,魏本郡太守。父庆,周上柱国、宁州总管。毗七岁,袭爵石保县公,邑千户。及长,仪貌矜严,颇好经史。受《汉书》于萧该,略通大旨。能篆书,工草隶,尤善画,为当时之妙。周武帝见而悦之,命尚清都公主。宣帝即位,拜仪同三司,授千牛左右。高祖受禅,以技艺侍东宫,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由是甚见亲待,每称之于上。寻拜车骑,宿卫东宫。上尝遣高颎大阅于龙台泽,诸军部伍多不齐整,唯毗一军法制肃然。颎言之于上,特蒙赐帛。俄兼太子宗卫率长史,寻加上仪同。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
元怀(488年-517年),字宣义,北魏孝文帝元宏第五子,宣武帝元恪的同母弟弟。生母贵人高照容,封广平王。宣武帝猜忌本族,迫害激烈,亲弟元怀亦以奢侈遭元恪软禁在华林别馆。元恪令四门博士董征,授元怀以经传。515年,宣武帝逝世,元怀才得还家。熙平二年(517年)三月廿六日,元怀逝世,谥号武穆。532年,元怀第三子元修即位,追尊元怀为武穆帝。《魏书》元怀传缺失,近代墓志出土,得为补缺。
颜之推(531年-约591年):字介,汉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生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的一个士族官僚之家。南齐治书御史颜见远之孙、南梁咨议参军颜协之子。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著有《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北齐书》本传所载《观我生赋》,亦为赋作名篇。他早传家业,12岁时听讲老庄之学,因“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生活上“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他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得梁湘东王赏识,19岁就被任为国左常
元怀(488年-517年),字宣义,北魏孝文帝元宏第五子,宣武帝元恪的同母弟弟。生母贵人高照容,封广平王。宣武帝猜忌本族,迫害激烈,亲弟元怀亦以奢侈遭元恪软禁在华林别馆。元恪令四门博士董征,授元怀以经传。515年,宣武帝逝世,元怀才得还家。熙平二年(517年)三月廿六日,元怀逝世,谥号武穆。532年,元怀第三子元修即位,追尊元怀为武穆帝。《魏书》元怀传缺失,近代墓志出土,得为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