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温(?-193),字元悌,汝南人,官至扬州刺史。曹操起兵时陈温供以兵卒,后身死。陈寿认为陈温为袁术所杀,而裴松之则以为陈温死于疾病。
程秉(生卒年不详),字德枢,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人。起初跟随郑玄,后来北方荒乱而到交州避难,期间与刘熙考究五经大义,因此通绕五经。后来交趾太守士燮任命程秉为长史。吴大帝孙权听闻程秉的名声,于是以礼征召他,程秉到后,被任命为太子太傅。黄武四年(225年),孙权为太子孙登娶周瑜之女为妃,程秉以太常身份于吴郡迎候,孙权亲身上程秉的船,可见孙权对他的极为礼待。程秉又教诲孙登对婚后相处要尊重儒家礼教。后来因病在任职期间逝世。著有《周易摘》、《尚书驳》、《论语弼》,凡三万余言。
成倅(?—260年)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武将。成济之兄。兄弟二人被司马昭杀死。
陈武(178年-215年),字子烈,庐江郡松滋县(今安徽省宿松县)人,东汉末年孙策、孙权部下的猛将。陈武年轻时仪表堂堂,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因战功封为别部司马,后来在孙权部下任职。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乡里的敬爱。陈武又屡建战功,每战皆所向无前,封为偏将军。建安二十年(215)在合肥战役中,张辽奇袭孙权,陈武战死,孙权对此十分哀痛。
成公英,复姓成公,名英。东汉末金城(治今甘肃永靖西北)人。中平末,从韩遂为其心腹。建安中,韩遂兵败华阴还湟中,部众散去,唯他相随。韩遂死,降曹操,被委以军师,封列侯。曾以参军从雍州刺史张既平卢水胡伊健妓妾等。延康、黄初之际,受诏佐凉州平陇右,病亡。
陈纪,东汉末年袁术部将,扬州丹杨郡人,曾任九江太守。后在曹袁寿春之战中战败,被曹操斩首。
陈翔字仲麟,汝南邵陵人也,与刘表 、 范滂 、 孔昱 、 范康 、 檀敷 、 张俭 、 岑晊并称“江夏八俊”。祖父珍,司隶校尉。
成济,扬州丹杨(治今安徽宣城)人。三国后期曹魏武将,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指使,用戟刺死魏主曹髦,后司马昭为平息众怒,将成济兄弟二人杀死。
陈矫(?-237年7月11日),字季弼,广陵郡东阳县(今安徽天长西北)人。 三国时曹魏名臣。本姓刘氏,因过继与母族而改姓陈。早年避乱江东,后广陵太守陈登请为功曹。曹操辟为丞相掾属,迁任相县令,转任征南长史。又为彭城、乐陵太守,迁任魏郡西部都尉。曹操西征马超,拜丞相长史,转西曹属、尚书。曹丕称帝,领吏部事,封高陵亭侯,迁尚书令。明帝继位后,进爵东乡侯,后转侍中,加光禄大夫,又拜司徒。景初元年(237年),陈矫去世,谥贞侯。
陈脩(?-229年),庐江松滋(今安徽省宿松县)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东吴将领陈武之子。十九岁时,被孙权召见他并加以奖励,治军有方。220年,追录功臣的后裔,封陈脩为都亭侯。229年(黄龙元年),逝世。
吕布亲近骁将,为八健将之一,正史中其勇猛被誉为骁将。随布、魏越等数十骑讨张燕万余精兵, 陷锋突阵,遂破燕军。后曹操进至下邳,布自将骑逆击。操大破之,获廉。《三国演义》中只是吕布手下一员健将,并不出彩,随吕布对战曹操的战斗中被乐进射杀。
陈俊(?—47年),字子昭,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召县南)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一开始跟随刘嘉,后经刘嘉推荐投奔刘秀。参加了剿灭河北农民军、平定关东刘永、董宪、张步等割据势力的作战。历任强弩将军、强弩大将军、太山太守、琅邪太守。先后受封为新处侯、祝阿侯。
陈延(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其叔父陈表之子陈敖死后,代其任为司马。
程普(?—210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东汉末年东吴的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斩华雄、破吕布,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赤壁之战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败曹操,之后大破曹仁于南郡。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陈兰(?-209),《后汉书》作陈简,庐江(治今安徽庐江)人,东汉末年人物。本为袁术部将,后反叛袁术,落草为寇。后为曹操部将张辽击斩。
陈永,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出生于庐江松滋[今安徽潜山西南]。
陈震(?—公元235年),字孝起。荆州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刘备领荆州牧时,辟陈震为从事。后随刘备入蜀,为蜀郡北部都尉、汶山太守、犍为太守。建兴三年(225年),拜尚书,迁尚书令。建兴七年(229年),孙权称帝。蜀汉以陈震为卫尉,前往祝贺,与孙权开坛歃盟,交分天下。还蜀,封城阳亭侯。建兴十三年(235年),卒。
邓方(?—221年),字孔山,荆州南郡(治今湖北省荆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随刘备入蜀,后任庲降都督,卒于任上。邓方是蜀汉第一任庲降都督,为人轻财果敢,深得南夷敬服。
陈祗(?―258年),字奉宗,汝南(今河南平舆)人,大司徒许靖兄长的外孙,受费祎的赏识而被提拔,董允死后接替其为侍中,逐渐成为蜀汉后主刘禅的宠臣,权利甚至超过大将军姜维。陈祗支持姜维的北伐,但因为逐渐与宦官黄皓交好,使得黄皓开始干预政事。陈祗死后黄皓操弄权柄,导致蜀汉覆国。官至尚书令、镇军将军,追谥为“忠侯”。
邓良,其字不详,荆州义阳郡新野县人。活跃于蜀汉中后期至西晋初期。汉司徒邓禹后人。父邓芝,字伯苗,蜀汉中期顶梁柱,官至车骑将军,封阳武亭侯。邓良为家中独子。
车胄(?-200)(chē zhòu),东汉末年武将,官至车骑将军。为曹操所置之徐州刺史,于公元200年被刘备袭杀。
邓茂,黄巾军将领,于《三国演义》第1回登场。为程志远副将,随之引兵五万进犯涿郡。幽州刺史刘焉令校尉邹靖引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统兵五百,前去破敌。在大兴山下,两军交战,邓茂被张飞一回合刺于马下。
淳于丹,吴将。蜀主刘备侵吴,丹为都督陆逊阶下末将。时蜀军有埋伏,逊与丹五千军,去取蜀将傅彤营。丹引军至,蜀伏兵出,丹夺路而走,折兵大半,又遇番将沙摩柯。丹死战得脱,背后三路军赶来。比及离营五里,吴军徐盛、丁奉二人两下杀来,蜀兵退去,救丹回营。丹带箭入见逊请罪,逊勉之,遂定下火烧之计。
邓贤,三国时期割据益州的诸侯刘璋部将,建安十六年,刘备攻取益州,邓贤与泠苞、刘璝、张任等统兵抵御刘备,为刘备所败。
淳于导,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曹仁部下将士,操使金色大斧。他在长坂坡被赵云一个回合斩落马下。
邓飏【yáng】(?—249年),字玄茂,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曹魏大臣,台中三狗之一。东汉名将邓禹之后。权臣曹爽的亲信之一。邓飏为人贪财好色。曾许诺授臧艾官职,其以父亲的侍妾送与邓飏,所以京师为之语:“以官易妇邓玄茂。”正始十年(249年),曹爽兄弟陪同皇帝曹芳到明帝高平陵扫墓,此时司马懿发动政变,封锁洛阳城和接管曹爽和中护军曹羲的军队。曹爽兄弟最终都决定向司马懿投降。事后曹爽被控告谋反,邓飏等党羽与曹爽一同被捕,被指控与曹爽同谋,其后被诛杀、夷三族。
淳于琼(?-200年),字仲简,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时期官吏,于汉灵帝中平五年(188)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与蹇硕、袁绍、鲍鸿、曹操、赵融、冯芳、夏牟同列。为袁绍大将,与张郃、高览等人齐名。在官渡之战时镇守乌巢,遭到曹操的偷袭而惨败,自己也被曹操处斩。
邓芝(?—251年),字伯苗。义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三国时蜀汉重臣。早年就曾被预言,认为其能位至大将。后被刘备任为郫令,升迁为广汉太守。因任官清廉、严谨,有治绩,被征入朝为尚书。刘备逝世后,奉命出使吴国,成功修复两国关系,并深为孙权所欣赏。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屯兵汉中,准备北伐,以邓芝为中监军、扬武将军,命其与赵云佯攻郿城,吸引曹真主力。建兴十二年(234年),迁前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不久督领江州。孙权在此期间多次联络邓芝,赠赐丰厚。延熙六年(243年),迁
张燕,本姓褚,生卒年不详,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东汉末黑山军首领。张燕剽捍,敏捷过人,军中称为“飞燕”。官渡之战时投降曹操,被任命为平北将军,封安国亭侯。死后其子张方袭爵。概述图片来源:
邓忠,三国时曹魏将领邓艾之子。景元五年(264年),钟会谋反事败,士兵哗变,钟会被杀,邓艾部将想追还邓艾父子,但卫瓘却派田续追邓艾,于绵竹西相遇,将邓艾和邓忠等人杀死。直至泰始九年(273年)才恢服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