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名烈英,号晓初,又号筱苏,外号季兰子,清末安徽旌德庙首人。光绪六年(1880)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福建、顺天、贵州、湖南乡试主考官和同考官,京城经济特科收掌官,国史馆、武英殿和起居注协修,编修处总纂、功臣馆纂修、文处行走、文渊阁校理、直隶永定河道员以及二品衔侍讲等职。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刘万芳(1876—1931)出生于今上海崇明县海桥四大队(当时属西沙地区)一贫苦农家,在地主重租盘剥下,过着极其穷苦的生活。
陆铁强(1907-1927),字心石,乳名和尚,1907年出生于崇明县北排衙镇(当时属北义乡)一户开明士绅的家庭。他的父亲陆伯良(字平)曾留学日本,开设过陆正泰布庄,又办过学,是个进步的知识分子,在乡里颇有声望。铁强6岁时进其父亲主办的经正私塾读书,毕业后转入北义乡县立崇明乙种农业学校求学,在校3年,为人忠厚,聪明好学,成绩优异.
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官教论,考进士不中。二十六年(1900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名益著,因任北京大学讲席。辛亥革命后,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推重桐城派古文。后
黄(安)麻(城)起义领导人之一。童年,就读于本地初等小学,以品学兼优著称。1923年春,考入麻城县立高等小学,参加进步教师王幼安秘密组织的“马列主义研究小组”,阅读了《新青年》、《湘江评论》、《向导》等进步书刊,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积极参加爱国运动,抵制日货,怒斥洋教士,颇受同学尊重。1925年初,考入武昌启黄中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暑假,作为党的麻城工作组的成员,深入麻城北乡,从事革命活动。冬,参与创建中共麻城特别支部的工作,任特支委员。尔后,回到顺河、乘马等地,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发展党的组织。先后
卢永祥(1867年-1933年),原名卢振河,字子嘉,中国山东济阳人,皖系军阀代表人物之一。
林祥谦(1892-1923),福建闽侯人,"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1923年2月7日,林祥谦,为了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年,正是他31岁盛年。
李慰农(1895--1925),革命烈士。原名李尔珍,今巢湖方集郑村人。民国元年(1912年),考取芜湖第二农业中学。“五四”运动爆发时,他是芜湖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入党。1925年5月来青岛领导党的工作,开展革命斗争。后来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于1925年7月29日在团岛英勇就义,年仅30岁。他是在青岛为革命献身的第一位共产党人。
1925年秋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冬遵照党组织安排回陕西开展革命工作。1927年2月,任三原县团地委书记。1929年夏担任青岛市委秘书。1932年11月任中共陕南特委书记,积极创立地方游击队。 1933年2月中旬为军事指挥部成员,兼任西乡、城固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和红一团政委。1933年4月4日被叛徒严明杀害,壮烈牺牲。
林营妹(1910―1933),女,又名炎箕嫲,化名林福秀,福建省武平县武东乡袁畲村人。
李长明(1903-1931),字嘉章,号李光。福建武平县桃溪镇亭头村人。1926年任闽西农民革命军新编游击队副官。1927年,李长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4月,武北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李长明被选为主席,兼列宁小学军事教官。1931年1月,长明任杭武县苏维埃政府委员、第八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秋,长明因肃“社会民主党”事件被错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孟洛川(1851—1939.9.7) ,名继笙,字雒川,亚圣第六十九代孙,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刁镇旧军人,著名商人,祖辈为地主兼商人。被誉为“一孟皆善”。是庆祥、瑞生祥掌门人。
林珍(1905—1930年08月27日),乳名开宝,别号思若,四岱村(在云岩乡今属浙江苍南)人农家之子。8岁上学,教师认为“奇才”,14岁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县立第四小学(宜山小学)。民国7年(1918)考入省立第十中学,向校方提出“应照顾贫穷学生”建议被斥,遂转艺文中学。次年,参加“五四”运动,被开除,回家自学,改名“力进”以见志。
龙松泉(1899年~1927年11月),男,汉族,江西万载人。 1916年考入九江同文中学。后转入万载龙河中学就读。
莫希德,(1896.11.14-1950.9.17),字道明,福建武平县岩前镇人。
李屏仁,于1908年出生于杨洲乡大财主李丹墀家。幼时在家念私塾,15岁到武宁县城“凤凰堂”深造。1929年李屏仁进入冯玉祥创办的西北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队学习,此间结识了刘振亚、李青云等共产党员和一些思想进步的青年,对中国共产党有了一定了解。1930年毕业后,编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
[清]中国画有人名大辞典作洹误。字梅仙,号锄璞道人,江西人
聂祖唐,原名秉文,号云虎,福建省武平县十方镇处明村人。1927年10月,在上杭中学读书时接触南昌起义军和革命思想,1928年1月参加革命,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欧阳宽(1904-1941),原名泉孟,化名欧济民。浙江省苍南县南宋垟头村人。出生于小官僚家庭,幼年随父母迁居福建省福鼎县前岐镇。1926年毕业于福州师范学校,1932年在前歧小学任教期间参加革命斗争,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斯时,日寇侵占东北觊觎华北,欧阳宽与王宏文、陈百弓等在前歧发动群众,开展抵制日货活动,搜出进港船上的日货,当众焚毁。1937年春受命前往浙江省矾山,以经营商店为掩护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经常深入矿区和农村组织工农群众。是年夏调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工作,任临时省委油印组副组长,参加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其祖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应是汉族,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
潘大道 (1888~1927)。法学家。字力山。重庆市开县临江镇人。早年留学日本,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并师从章太炎学习经史子学。其间加入同盟会。
沈德勋(1873~1933),别名毳毳,清同治十二年(1873)出生于福建清流县罗村里琴源村。早年组织自治军,在军阀混战中被击败,从此固守家园,为人治病。
彭湃(1896.10.22-1929.8.30),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人士,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在广东汕尾市海陆丰 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在今汕尾市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民主革命时期,彭湃开展农民运动,撰写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一书,成为从事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被毛泽东称为“农民
史可轩(1890~1927)原名世兴,又名宗法,化名弓尚德,字可轩。陕西兴平人。少时在县立高等小学堂上学, 即剪掉发辫, 立志与邪恶势力争斗。
卿衡:湖南新化人。辛亥革命发生时,由管带升任标统;后来在曾继梧任炮兵司令的队伍里,任协统;常澧镇守使,陆军中将
石评梅(1902-1928),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原名汝壁,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曾用笔名评梅女士、波微、漱雪、冰华、心珠、梦黛、林娜等。1902年出生于山西省平定县,1919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就读时即热心于文学创作,1923年9月在《晨报副刊》连载长篇游记《模糊的余影》,1924年与挚友陆晶清编辑《京报副刊.妇女周刊》,1926年,继续与陆晶清合编《世界日报副刊.蔷藏周刊》,1928年9月30日因病逝世。石评梅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游记、小
屈炳南,1920年,考入西安成德中学。与李子洲、刘含初、孟芳洲等共产党员结识,阅读《新青年》、《向导》、《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树立革命思想。
石寿才(1906-1935),男,乳名九妹子。福建省武平县中堡乡远富村人。
瞿犊(1913-1939),江苏崇明(现属上海市)人。1932年中国公学中文系毕业后,任私立振德中学校长。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决心投笔从戎,变卖家产组建抗日武装,在崇明县启东、海门一带作战,后回崇明联合各抗日武装组成崇明县民众抗日自卫总队。1939年1月10日在启东合兴镇被国民党顽固派绑架,惨遭杀害。1937年“八·一三”沪战爆发后不久,瞿到启东久隆镇一带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3月,他收集民间枪支,组成了有数十人参加的抗日游击队,并将其父在启东的140余亩土地变卖以筹军饷。1938年4月9日,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