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1367~1430年),字维喆,湖南省湘阴人,明初重臣。祖籍德兴,早年丧父,遂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省制诰,以诚笃干济为明太祖朱元璋所重。建文帝时任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任内政治清明,百姓皆悦服。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即位,委以重任,与蹇义并称于世。明成祖后,相继辅佐仁宣之治,政绩卓越。明宣宗宣德五年卒,年六十五岁,赠太师,谥忠靖。
王景弘,福建漳平人,生卒不详。洪武年间(1368~1398年),入宫为宦官。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偕同郑和等人首下西洋。永乐五年(1407年),二下西洋。宣德五年与郑和同为正使,人称王三保。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六下西洋。宣德八年(1433年),七下西洋,郑和病逝于印度古里。王景弘率队归返,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一般史书记载王景弘参加了第一、二、三、四、七次下西洋,但也有人认为王景弘无役不与。宣德九年(1434年)六月,王景弘受命以正使身份率船队出使南洋诸国,第八次
沐英(1344年-1392年),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字文英,汉族,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朱元璋养子。沐英小时是在战乱、兵营、征途中度过的。从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起,十二岁的沐英跟随朱元璋攻伐征战,开始军旅生涯。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十八岁的沐英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1376年(明洪武九年)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西平侯,赐丹书铁券。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沐英与傅友德、蓝玉率兵30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其镇滇10年间,大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
焦芳(公元1434~1517年),字孟阳,明代泌阳人(今河南驻马店地区泌阳县城南草店人),明天顺八年进士。弘治初年移霍州知府,擢四川提学副使,调湖广。不久,又迁南京右通政,后又迁礼部右侍郎。正德元年十月迁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武英吏部左侍郎大学士。正德四年晋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焦芳以阁臣之首辅佐朝纲,明太祖之后不设丞相,大学士地位相当于丞相。正德五年五月致仕(退休)。终年83岁,是明代一位权倾朝野的高官。
宋克,这个名字在我国比较常见,有同名的书法家和长官等。
岑猛,明广西田州(治今田阳)土官。字济夫。壮族。正德三年(1508),袭父职为土知府。七年,参加镇压江西华林起义,迁指挥同知。嘉靖五年(1526)四月,明政府以其屡侵邻部,不听征调,命都御史姚镆率兵进击。他逃匿归顺州(今广西靖西),被杀。
唐肃(1318至1371)一作(1321至1374),字虔敬,号丹峯,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初官吏。著有《丹崖集》。
沈有容(1557~1627),字士弘,号宁海,宣城市洪林镇(今属安徽)人。少年时便立志从戎报国,万历七年(1579)中应天武试第四名,后北上投军,先后在蓟辽、闽浙、登莱等边防或海防前哨服役。因屡立奇功,由旗牌官逐步擢升为都督同知。于天启四年(1624)以67岁高龄还乡。
高逊志,字士敏,萧县人,乔寓嘉兴。明太祖洪武中前后出生。元末,为鄮山书院长。洪武寞妆,徵修元史,入翰林。累迁试吏部侍郎,以事谪朐山。建文初,召为太常少卿。与董伦同主会试,得王艮、胡靖等,皆为名臣。靖难后,遁迹雁荡山以卒。高逊志为文醇雅,成一家言;亦工诗,与高启等称“北郭十友”。著有啬斋集二卷,《明史艺文志》传于世。
三娘子(1550-1612),史称“钟金哈屯”、“也儿克兔哈屯”、“克兔哈屯”等。她是俺答汗的外孙女,俺答汗孙把汉那吉娶之为妻,因貌美,俺答汗夺之。把汉那吉于是在隆庆四年(1570年)投奔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春,俺答汗逝世,依蒙古风俗三娘子被俺答汗子乞庆哈收继。乞庆哈死后,再嫁其子扯力克。三娘子嫁给三任土默特部首领,掌握兵权,为明朝守边保塞,众人畏服,明朝政府敕封为忠顺夫人。而宣大至甘肃地区,不用兵二十年。万历四十年(1612)六月二十六日三娘子病卒,明朝亦遣使给予赐祭七坛的隆重祭礼。
[约公元一三七五年前后在世]字唐卿,永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太祖在世。
平安(?-1409年),小字保儿,滁(今安徽滁州全椒)人,明朝早期将领、官至北平都指挥使。明太祖养子,济宁卫指挥佥事平定之子。早年随朱棣出塞作战,父亲死后,继任为济宁卫指挥佥事。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以列将的身份随耿炳文北上平乱。建文二年(1400年)至建文三年(1401年),在靖难之役中屡败朱棣,斩杀其将数人。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大败南军,平安被俘,同年朱棣命其为北平都指挥使。永乐七年(1409年)三月,被逼自杀。
王行,字止仲,号半轩,更号楮园,自称淡如居士。明朝江苏苏州人。洪武初郡庠延为经师。泼墨成山水,时人谓之王泼墨。书法学二王。亦通兵法。蓝玉荐于朝,以其阔于事,不能用。后玉诛,行亦坐死。作品《昭君出塞图》。
杨继盛(1516年6月16日-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登进士第,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师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学习律吕。后官兵部员外郎。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终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四十。明穆宗即位后,以杨继盛为直谏诸臣之首,追赠太常少卿
金庸武侠《碧血剑》和封笔之作《鹿鼎记》中的人物,原为明崇祯皇帝之女长平公主,亡国后拜师铁剑门木桑道人,使“铁剑门”武功,与《碧血剑》的主人公袁承志有过一段恋情。袁承志归隐后,落发出家,收有阿琪、阿珂两位女弟子,其后于少林寺当众掳走韦小宝,不久便收韦小宝为徒弟。在与韦小宝、阿珂三人共同经历种种磨难之后,传授韦小宝独门绝技“神行百变”(躲避敌人的逃跑功夫)。
欧阳伦(?-1397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女婿。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十二月戊午(1381年12月23日)娶安庆公主,官至都尉。洪武三十年(1397年)曾奉使至四川﹑陕西,数次遣手下走私茶叶出境,从中谋取暴利,陕西布政司官员不敢过问。家奴周保更是蛮横,辄呼有司科民车至数十辆。殴打兰县河桥司巡检税吏,吏不堪其辱,向朝廷报告。朱元璋大怒,洪武三十年六月己酉(1397年7月23日)将欧阳伦赐死,年39岁。周保等人被诛杀。
卢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汉族,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明末著名将领。自崇祯六年(1633年)起,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 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崇祯七年(1634年),击溃张献忠农民军。崇祯八年(1635年),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崇祯十一年(1638年),担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反被太监高起潜陷害,免去尚书职务,以侍郎视事。崇祯十二年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仙华生、元贞子、元贞道士、仙华道士、幅子男子、无念居士、白牛生、南山樵者、南宫散史、禁林散史,汉族,祖籍金华潜溪,至宋濂时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
尼堪外兰(?-1586年),又作尼康外郎,中国明朝后期女真领袖之一。其名为满语"nikan wailan"之音译,努尔哈赤起兵复仇后,尼堪外兰屡战屡败,不断逃亡,最后为斋萨所杀。
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男,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以祖先聚居桐城高甸,故称高甸吴氏。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2004年,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政府决定在山上茶庵处建立了吴承恩纪念馆和在山下山门处建树其石雕座像,用来纪念他。
葛嫩娘(17世纪?-1646年),字蕊芳,金陵人。早年为将门之后,其父因抗清殉国,家破人亡,葛嫩沦落秦淮,“指奸辨贤,抱香自重”。孙临为葛嫩娘赎身,娶为侧室。清初孙临参加抗清活动,唐王时任监军副使。一日过太湖,孙临因事登岸,将葛嫩娘留在舟中,忽有清兵至,舟上明军力战死。清兵见葛嫩娘貌甚美,欲逞兽欲,葛嫩娘咬舌自尽,鲜血喷向清军,跳湖殉难死。作家阳翰笙将这段故事编成戏曲。
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大丰),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
清末大太监李莲英(1848年—1911年)(又作:李连英),原名李进喜,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亡,时年64岁。
陈子龙(1608年7月12日—1647年6月15日),明末官员、诗人、词人、散文家、骈文家、编辑。陈子龙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六月初一出生于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初名介,后改名子龙;初字人中,后改字卧子,又字懋中;晚号大樽、海士、轶符、於陵孟公等。崇祯十年进士,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继而任南明弘光朝廷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五月十三投水殉国。陈子龙不仅是明末著名烈士与英雄,也是是明末重要作家,具有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是太平天国以驱逐侵略者恢复祖国的名义发动太平天国复国运动的领袖,原名火秀,族名仁坤,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是汉族客家人。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水村,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但因其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创立的拜上帝会仍旧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称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病故,太平天国
孝贞显皇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钮祜禄氏,咸丰帝皇后,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钮祜禄·穆扬阿之女。咸丰二年(1852年)选秀入宫,初封贞嫔,五月晋贞贵妃,十月奉旨立为皇后,时年十六岁。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驾崩,大阿哥载淳(即同治帝)即位,尊为母后皇太后,又称东太后,上徽号曰慈安皇太后。后联同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除顾命八大臣,与慈禧太后一同展开首度垂帘听政。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同治帝驾崩。因皇帝无子,两宫太后命醇亲王之子载湉(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尽管林则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