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图(1632一1700),清太宗皇太极之第五女。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雅图及七女固伦端献长公主同母。
孝德显皇后(1831年-1850年1月24日),萨克达氏,咸丰帝原配妻子,原满洲镶蓝旗人,后抬至镶黄旗,太常寺少卿富泰之女。道光二十七年,道光帝册萨克达氏为皇子奕詝的嫡福晋。道光二十九年(1850年)十二月乙亥崩。咸丰帝即位后,追册谥曰孝德皇后,棺椁暂奉田村。同治初,移静安庄,旋葬清东陵定陵。全谥曰:孝德温惠诚顺慈庄恪慎徽懿恭天赞圣显皇后。
固伦荣宪公主(1673-1728),康熙帝第三女,母荣妃马佳氏,康熙十二年五月初六生。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受封为和硕荣宪公主,六月嫁给漠南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时年十九岁。康熙四十八年(1709)晋封固伦荣宪公主;雍正六年四月二十一逝世,年五十六岁。
荣妃(?-1727年)马佳氏,员外郎盖山女,康熙帝最早的妃嫔之一。康熙十六年八月被封为荣嫔。康熙二十年十二月晋为荣妃。荣妃在康熙六年到十六年这段期间,应该是非常受宠的,尤其是康熙十二至十六年,每年都诞育皇子皇女,康熙前十个皇子中有五个都是马佳氏所出,其地位可见一斑。但自康熙二十年以后,在荣妃有生之年未曾再晋封。雍正年间,奉养于诚亲王府内,荣妃于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闰三月初六日薨,十二月初四日奉安于景陵妃园寝。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又称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曾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1616年(天命元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为四大贝勒之首,以序称大贝勒。代善领满洲两红旗(正红旗、镶红旗),在征伐女真各部及蒙古与明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努尔哈赤逝世后,在代善主持下诸贝勒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1635年(天聪九年),代善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1636年(崇德元年),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被太宗复斥为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渐赋闲家居
方伯谦(1853年-1894年),清朝福建侯官县人,字益堂,北洋水师将领。福建船政学堂首届驾驶专业毕业生。方家兄弟四人,方伯谦居长,父亲是个私塾教师。1867年,十五岁的方伯谦考取福建船政学堂,从此开始学习海军。1877年—1880年,在英国学习驾驶军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回国,任济远号管带。黄海海战畏惧倭寇阵前逃走,被朝廷处斩。
莽古济的第一次婚姻在《清史稿·公主表》以及《玉牒》中都没有记载,倒是《明实录》中有所提及: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请以女莽古济妻孟格布禄子吴尔古代。吴尔古代是海西四部之一的哈达部部长,从此在三公主莽古济的称呼前就冠以哈达二字,或称之为“哈达格格”,或称之为“哈达公主”,或称之为“哈达公主莽古济”,在天聪朝实录及档案中都有类似的记载。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原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广州市海珠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有林农的《甲午风云》、《英雄邓世昌》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歌颂其丰功伟绩与英雄壮举,有墓冢、纪念馆等多处可供纪念、瞻仰、凭吊。
和硕柔嘉公主(1652年—1673年),清顺治帝养女,安郡王岳乐次女,顺治九年五月生,后抚养宫中。康熙二年嫁靖南王耿仲明之孙耿聚忠。康熙十二年去世,时年二十二。
富察·衮代(公元?~1620年),满族,清太祖努尔哈赤继福晋,后世称太祖继妃。富察·衮代于后金孝慈皇后之前,嫁与清太祖努尔哈赤,称大妃。
东果格格(1578年一1652年),亦称东果公主,爱新觉罗氏,名不详,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女,母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东果格格于顺治九年(1652)七月卒,时年75岁。葬于辽宁省灯塔市西大窑镇公安堡村东红宝石山南坡的皇姑坟,即东阿氏墓园。
清朝世袭亲王。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第六子奕訢封为和硕恭亲王。同治十一年(1872年)获世袭罔替。一共传了四代三位。奕訢(1833~1898),道光帝六子,咸丰帝异母弟。他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名王重臣,洋务运动的首领,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教育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他是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他出谋划策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挽救清朝危机,迎来同治中兴。在政治舞台上经历几番大起大落,在家庭生活中更是让他经历了很多不幸,儿女多早殇,侥幸活下来的则难堪造就。他有4个儿子,长子载澄、次子载滢、三子载浚、四子载
固伦端敏公主(1653年―1723年),清顺治帝堂兄简亲王济度次女,母福晋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年六月十三生。后抚养宫中,为顺治帝养女,初封和硕端敏公主。康熙九年(1670)嫁班第。雍正元年(1723)晋固伦端敏公主,七年去世,年七十一。
王敏彤(完颜立童记),爱新觉罗·毓朗外孙女,其父为完颜立贤(军机大臣完颜崇厚之孙),其母为乾隆皇帝五世直系孙女爱新觉罗·恒慧。家中长女,人称大格格或王大姑娘,妹完颜碧琳(又名“王涵”)。婉容的表姐妹。王敏彤身材纤瘦颀长,眉眼精致,皮肤娇嫩白皙,是一位清秀漂亮的格格。自小受母亲及长辈的规训,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大家闺秀,也养成了她温婉的性格。她极爱溥仪,却因婉容的原因不得不割舍。她不想破坏婉容与溥仪的美好生活,她不愿伤害任何人。这位文静、优雅的女士,一生命运多舛,因为被时代的漩涡拖累,又背负着这个传统家族过多的
马喀塔(1625—1663)固伦温庄长公主。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二女。母亲为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与三女、八女同母。后金天聪九年(1635)许配给察哈尔部蒙古林丹汗之子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孔果洛额哲。清崇德元年 (1636)出嫁,时年12岁。是年,额哲受封为察哈尔亲王。六年(1641)额哲去世。顺治二年(1645)复嫁给额哲的弟弟阿布鼐。顺治十四年(1657)受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封为永宁长公主。后来改封为固伦温庄长公主。于康熙二年(1663) 去世,时年39岁。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海军提督。安徽省庐江县人,原名先达,也作禹亭,号次章。祖先明初从凤阳迁居庐江,同治四年(1865年)迁居巢县汪郎中村。丁汝昌早年参加太平军,当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被迫随队归顺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官至记名提督。光绪五年(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光绪七年(1881年)1月,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
和硕端静公主(1674年—1710年),清圣祖康熙帝第五女,母为布贵人兆佳氏。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康熙三十一年(1692)受封为和硕端静公主,同年十月嫁给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乌梁罕氏噶尔臧,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去世,时年三十七岁,康熙五十八年,葬。和硕端静公主为康熙宠妃兆佳氏所生,自小生得玉雪可爱,聪慧可人。被康熙视为掌上明珠。公主精通诗词,略知骑射。十六岁那年受封和硕端静公主,嫁得良人。此后夫妻琴瑟相合,岁月静好。公主于三十七岁那年染病去世,康熙帝悲痛欲绝。
吴应熊,吴三桂之子。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入关前,多尔衮同意将建宁公主嫁给吴应熊。1653年,由昭圣皇太后主婚,吴应熊与建宁公主成婚。由于多尔衮对吴三桂存有戒心,因此透过政治婚姻,使吴应熊以额驸的身分留居京师,实为朝廷人质。1654年,授应熊三等子爵,顺治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1668年,晋少傅兼太子太傅。1673年十二月,吴三桂起兵反清的消息传至北京,吴应熊被捕入狱;明珠建议将吴应熊和吴世霖处死。1674年四月十三日,“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处绞,其余幼子俱免死入官”。
爱新觉罗·东莪,生于崇德三年(1638),睿忠亲王多尔衮的独生女儿,生母为朝鲜王族之女。顺治七年,多尔衮殁,清世祖(顺治)纠其罪,下旨将其子女东莪、多尔博(多尔衮无子,过继豫亲王多铎之子)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这是清史中关于东莪唯一记载,此后便不知所终。
爱新觉罗·多铎(1614.04.02—1649.04.29),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封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顺治元年(1644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尔衮入关,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福王,晋和硕德豫亲王。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铎染天花死亡,年仅三十六岁,
和硕恪纯长公主(1641一1703),清太宗皇太极之第十四女。其母为皇太极庶妃蒙古察哈尔部奇垒氏。初号和硕公主。顺治十年(1653)13岁时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十四年晋封为和硕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吴应熊与公主婚后,顺治十年 (1654)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四年因其父吴三桂反叛清廷,同其子吴世霖皆被清廷处死。吴应熊死后,康熙皇帝经常下诏慰藉公主,谓其“为叛寇所累”。四十三年(1703)公主去
爱新觉罗·阿济格(1605年8月28日—1651年11月28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之胞兄,母为大妃阿巴亥。皇太极时期参加过攻打明朝边境以及朝鲜的作战;清军入关时作为清军前锋随多尔衮入关,顺治元年(1644年)封和硕英亲王。地位仅次于四大贝勒。又以靖远大将军自边外入陕西、四川,屡败李自成,杀死刘宗敏,俘获宋献策。顺治五年(1648年)又以平西大将军督师征讨姜镶在大同的叛乱。顺治五年(1648年),要求封叔王,被摄政王多尔衮拒绝。多尔衮死后,企图摄政,被削爵幽禁赐死。阿济格能征善战,是清朝初期有
(1634—1692):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八女。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与皇太极的二女、三女同母。后金天聪八年(1634)闰八月十六日生。初固伦公主。祟德六年(1641)许配给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顺治二年(1645)12岁时出嫁。十四年(1657)二月被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被封为固伦昌乐长公主,后改为固伦永安长公主。康熙十一年(1672)五月,巴雅斯护朗袭其父爵为土谢图亲王,是年八月去世。三十一年(1692)正月公主去世,时年59岁。赐谥端贞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1587年-1632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五子,努尔哈赤的第二位福晋富察氏所生。领正蓝旗。少时跟随努尔哈赤征伐乌拉部,英勇善战,连克六城。天命元年(1616年)四月,受封为和硕贝勒。天命四年(1619年),参加了萨尔浒大战,先随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全歼明总兵杜松所率的六万之军,又南下歼灭刘綎部四万余众。天命五年(1620年)受命追袭明军,直至浑河。天命十一年(1626年)攻击喀尔喀巴林部,独自率兵渡河,斩俘甚众。太宗即位后,数次进攻明军,屡立战功。天聪六年(1632年)莽古尔泰逝世。死后
胡光墉(1823—1885),幼名顺官,字雪岩,安徽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徽商,政治家;1861年(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杭州时,曾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旋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而倍受重视。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左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氏。他依仗湘军权势,将阜康钱庄遍设各地,被称为“活财神”;又在杭州开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店,虔制“避瘟丹”、“行军散”、“八
康熙五十二年五月廿一日生。清高宗乾隆未登基之前,苏氏便以选入潜邸,成为弘历府邸格格。雍正十三年,苏氏生乾隆帝第三子永璋。乾隆帝即位后,受册封为纯嫔。乾隆二年,册封为纯妃。乾隆八年,生第六子质庄亲王永瑢。乾隆十年,苏氏又被册封为纯贵妃。同年生第四女和硕和嘉公主。乾隆二十五年四月晋封为纯皇贵妃,同年四月十九日病逝,享年48岁。谥曰纯惠皇贵妃,葬裕陵妃园寝正中的宝顶,附享殿。
和硕温恪公主(1687年—1709年),清康熙帝第十三女(序齿为八公主),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十一月二十七日丑时生,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出,为怡贤亲王允祥同母妹,四十五年丙戌年二十,七月封今位号,下嫁博尔济锦氏翁牛特杜棱郡王仓津,四十八年己丑六月卒,年二十三。由于生母章佳氏出身低微,且仅为庶妃,因此是由宜妃养大。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和硕温恪公主嫁给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翁牛特部杜棱郡王仓津。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公主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儿,随即去世,年二十三。和硕温恪公主是官方记载的清
固伦恪靖公主(1679-1735),康熙帝第六女,序齿为四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康熙十八年(1679)己未五月二十七日寅时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十九岁,受封为和硕公主,嫁给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康熙四十五年(1706)28岁时,受封为和硕恪靖公主;雍正二年(1724)46岁时,晋固伦恪靖公主。雍正十三年(1735)三月去世,时年五十七岁。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
固伦纯悫公主(1685-1710)。清圣祖康熙帝玄烨之第十女,序齿为六公主。其母为玄烨庶妃纳喇氏,即通嫔。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月十六日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22岁时受封为和硕纯悫公主。是年九月初三嫁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台吉策凌。 公主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农历三月二十四日去世,时年25岁。雍正十年(1732)因策凌军功追赠为固伦纯悫公主。死后葬于京师郊外,后与策凌合葬。公主与策凌所生子成衮札布初被封为世子,策凌去世后袭爵为札萨克亲王兼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