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周厉王死在彘地,此时在召公家的太子姬静已经长大成人。周、召二公决定立姬静为王,还政于他。第二年,姬静登位,成为周朝第十一位王,是为周宣王。宣王充分吸取了父亲厉王的惨痛教训,即位后马上就昭告百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诗歌总集,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中的诗本是配着音乐起舞而歌的歌词,可是,在长期的流传中,随着战乱和朝代的更替,音乐和舞蹈的部分都已失传,如今只剩下歌词了。据说,到春秋时流传
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其子宫湦继位,他就是西周的末代君主周幽王。公元前782年即为周幽王元年。宣王统治晚年,穷兵黩武,专横霸道,使得西周社会矛盾尖锐。周幽王即位时又赶上连年旱灾,都城镐京周边发生大地震,致使百姓们饥寒
井田制是中国奴隶社会实行的土地管理制度,据说,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实行了,但其真正充分发展并盛行是在西周时期。所谓“井田”,就是把耕地划分为一定面积的方田,每一块方田长、宽各百步叫一“田”,一田的面积为百亩,由一人耕种
周幽王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无端点燃烽火台烽火,失信于诸侯。后来,他又要废掉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而立褒姒为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这使得申氏的父亲申侯非常恼怒,联合犬戎举兵攻到了镐京。幽王惊慌失措,赶紧点燃烽火
周宣王时,为了防止东南夷族的入侵,在中原的东南方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同姓诸侯集团。他的弟弟姬友被封到郑,就是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卿士。后来西戎攻进镐京,郑桓公为幽王护驾,被西戎杀死在战场上。郑桓公去世后,他的儿子
周武王将商朝周围的地区和商朝的移民分封给他的弟弟康叔,建立了卫国,都城就是商朝遗都朝歌。卫庄公姬扬是卫国第12代君主,在位时间为公元前757年至公元前737年。据《左传·隐公三年》和《史记·卫世家》记载,卫庄公的正室
郑国是西周末年一个新起的诸侯国,它的开国君主为郑桓公姬友。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幼子,周宣王的兄弟,幽王的叔叔,与周王室关系亲近,在周室中任卿士。他接受分封后,采纳太史伯的建议,凭借自己的威望与名声,率族人和部分前商遗民将
鲁桓公,名轨,是鲁国的第十五任国君。他的父亲为鲁惠公,母亲本是惠公的宠妾。惠公的正室去世,轨的母亲才被立为夫人,轨也因此被立为世子。惠公去世时,轨还年幼,不能处理政事。群臣经过商议,决定先由年长庶子息姑做国君,他就是鲁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对好朋友管仲和鲍叔牙,他们年轻时交情就非常好。管仲早年丧父,还要奉养老母,很早就承担了养家的重任,生活得很清贫。好友鲍叔牙知道他生活艰难,就找管仲合伙做生意。但是,管仲家里很穷,拿不出本钱来,因此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