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宁锦防线是明朝末年为抵御后金所构筑的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关宁锦防线是明末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为何有人说是它拖垮了明朝?
关宁锦防线是明末东北地区的一道纵向防御阵线,它从山海关开始修建,再到宁远、前锋是锦州、大小凌河地区。关宁锦防线防御敌人就是满清,之所以需要这样的防线,也是跟当时的国情有关。明末到了天启时期,明帝国已经运行了两百余年,各种弊病都开始显露出来,国家财政空虚、官员贪墨横行、军队废弛。
国家的实力已大不如前,萨尔浒之战后,帝国元气大伤,也很难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天启二年,孙承宗被任命蓟辽督师,他的战略眼光很独到,以守为攻的战略思想也是正确的,随即孙承宗提拔了袁崇焕、祖大寿、赵率教等将领。开始整编队伍,修筑宁远防线。
天启六年,宁远大捷过后,袁崇焕着手修复宁远、然后继续向东北筑城,最终修筑到锦州,锦州城刚刚竣工,皇太极就率兵来袭,大凌河等城池还没有来得及修复。宁锦之战发生在天启七年,此时的关宁锦防线已基本修建完成,明军以坚城固守,击退清军。明军士气大振,皇太极损失惨重。
其实当时山海关以外直到锦州的这条防线,满清并没有派重兵驻守,明军很轻易就占领了这部分地区,收复200公里失地。然而明军的工程部队的素质很高,每次建筑的城池都相当坚固。一旦明军占领后,清军就无法靠近,宁锦大捷可以看出,以守为攻的战略极其成功,宁锦大捷是实实在在的胜利,让满清伤亡近万人。
直到崇祯十四年,发生松锦大战,祖大寿被困在锦州长达一年,城中发生杀人相食,最终祖大寿投降满清,松山、锦州才被攻陷。以天启七年到崇祯十四年来算,宁锦防线足足坚守十五年。如果没有关宁锦防线,那么努尔哈赤还活着的时候,就很有可能攻破山海关,那么明亡的时间会缩短十几年。
有人说宁锦防线消耗巨大,拖垮了明帝国,让大明灭亡。这条防线的确消耗巨大,在袁崇焕当蓟辽督师的时候,就曾向朝廷要军费八十万两,而崇祯只给了他三十万两,可见当时的朝廷是真的没钱了。但这些钱投的很值得,如果明廷当时的国库充足,那么想来明朝灭亡的时间还会延后,明亡的症结所在就是没钱。
崇祯二年,皇太极绕过关宁锦防线,直接进攻遵化,然后进军到京城腹地,明军拼死抵抗,最终把皇太极赶回了老巢,史称己巳之变。此次事件中,关宁军作为战斗主力,把清军击退,袁崇焕带兵勤王的过程中,他犯下了致命的错误,才没有在阻断清军的行军路线,否则,清军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攻到京城脚下。
皇太极可是孤军深入,这里全部都大明的地盘,皇太极进攻受挫之后就退回了沈阳。皇太极绕路进攻京城,路途遥远、风险极大,关宁军还可以立刻回防,实在不是个好的策略。关宁锦防线不仅仅阻断了清军的进军,还极大地牵制了清军,使满清很难拿到主动权。锦州、宁远的大炮并非摆设,满清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最终攻破京城的是李自成,并非满清,只是由于叛徒吴三桂投降,直接打开了山海关,才让满清入主中原。严格来讲,直到明亡的时候关宁锦防线都没有真正被攻破,它的存在意义重大,延长了大明的寿命,比起“马奇诺防线”强得不止万倍。
关宁线,用现在的军事单位类比,就是一系列的据点式兵站,起到的作用是在前进过程中保障后路畅通,人员调配与物资中转运输的中继站,是为进攻准备的。所以说什么守不守得住,绕不绕的过这些问题,关宁线根本就不用考虑。熊延弼、孙承宗还有袁崇焕他们的目标是“平辽”,不是守住山海关。
基于这个战略目标,关宁线所营建的堡垒有几个特点。一是小。定位仅仅是中转站,只需要抵挡散兵游勇的骚扰就行,对抗大兵团时据守能力不强。满清一旦大军来袭,往往前沿据点都是不战即弃,退守到仅有的两个大据点——宁远和锦州。如果万一没跑掉,被围在诸如大凌河之类的小堡垒里了,基本就是投降。
二是占据大道,方便运输。而占据大道往往成为大凌河之类守军没跑掉的主要原因,沿着大路走,满清的骑兵肯定比明朝步兵跑的快,满清的步兵一般也比明朝的步兵快。而且宁锦一线地形限制,只有一条路可走,非常方便围点打援。物资中继站又不能设在地形险要利于防守的山上,松山大战这种事情就实在太正常不过了。另外,为了照顾水运转陆运的方便,水运物资仓库不能离陆地太远,觉华岛被破也就很容易了。
三就是头轻脚重。由于关宁线原本就没打算守,所以主力部队一直就在后方山海关据守,前沿据点中只有建设兵与辎重兵在维持而已。一旦他们被围住了,前方没有自行击退敌军的能力,能像锦州那样僵持已经是难得的场面。这时候就非常依赖后方援兵的救援,于是守城战就变成了野战,而且关宁军往往还是一波一波的送。
说到底,关宁线只是明朝对宋朝平夏堡战略的拙劣模仿而已。宋朝靠着这么一个又一个的据点,从延州一直修到夏州,逐步蚕食西夏的地盘,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也仅仅只是进展而已,玩了整整一百年,一直玩到北宋灭亡,平夏堡也只推进了四百多里,并没有完全打破西夏的防御体系。按照宋朝那种速度,再玩上一百年也够呛。
而明朝比起宋朝来,又有两个巨大的劣势。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与西夏比起来,基本上是半斤八两水平,野战中宋朝胜率颇高,根本不惧西夏围点打援。所以才可以安心把军队放在后方,就看着工程兵开疆拓土。但是明朝部队战斗力和满清完全没有可比性,野战基本就是送,从根本上就已经断送了这招的实用性了。更加重要的是宋朝的财政能力完全不是明朝能比的,堡垒战术耗资巨大,宋朝有钱,玩上几百年也耗得起,明朝财政就是一个悲剧,玩几年都能把自己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