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汉语拼音:Guɑndu zhi Zhɑn;英语:Guandu, Battle of),中国东汉建安五年(200),曹操与袁绍为争夺北方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地区进行的决战。
东汉末年,各地军阀豪强拥兵割据混战。
建安四年春,占有幽、冀、青、并4州的北方最大割据势力袁绍,急欲南攻曹操。
此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豫、兖、徐州。
得知袁绍筹划南下,于八月渡黄河,抢占冀州重镇黎阳(今河南浚县境)。
九月,曹操分兵至官渡(处鸿沟上游,临汴水)设防,保卫都城许(今河南许昌东)。
五年二月,袁绍统步兵10万、骑兵1万,进占黎阳。
曹操采用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延津(今河南延津北)抗击袁军,斩其大将颜良、文丑。
袁军锐气大减。
初战获胜,曹操鉴于彼强己弱态势仍未改变,主动撤回官渡防御。
两军深沟高垒,相持半年之久。
袁绍一再拒绝分兵袭许建议,执意正面决战。
曹军军粮将尽,曹操欲退守许。
谋士荀彧劝其坚守待机。
十月,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并献计偷袭乌巢(今河南封丘西)袁军粮站。
曹操自率步骑5,000,连夜潜行至乌巢,放火焚烧粮草。
曹操乘势发起进攻,大获全胜。
袁军被歼7万多人。
袁绍带800骑兵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
此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