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的意思】: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用法分析】:赴汤蹈火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赴汤蹈火的来源】:晋 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褒贬解析】: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使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赴汤蹈火的拼音】:fù tāng dǎo huǒ
【英语翻译】: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defy all difficulties and dangers
【成语声母】:FTDH
【成语分辨】:赴汤蹈火和“出生入死”;都表示“不顾艰险、奋不顾身的精神”。但“出生入死”偏重在冒随时死去的危险;一般用来表示不顾个人生命危险;在程度上重于赴汤蹈火;赴汤蹈火偏重在不畏艰险;一般用来表示决心和愿望。
【赴汤蹈火的近义词】:出生入死
【赴汤蹈火的反义词】:贪生怕死
【成语故事】:嵇康,字叔夜,谯国铨(今安徽宿县西)人。他曾与山巨源(山涛)等七人一起游于山林,被称为“竹林七贤”,司马氏专权后,嵇康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居山阳,而山巨源后来在司马氏朝廷中做了官,嵇康从此看不起他。山巨源由吏部侍郎升散骑常侍时,想请嵇康出来代理他原来的吏部侍郎官职,遭到了嵇康的坚决拒绝。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门人递上的一封信。拆开一看,是嵇康给自己的一封绝交信。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信中嵇康列举老子、庄子、柳下惠、东方朔,孔子等先圣,说自己“志气可托,不可夺也”。 接着又写到自已倾慕尚子平、台孝威(后汉隐士),不涉经学,淡泊名利。信中表示他蔑视虚伪的礼教,公然对抗朝廷的法制,以禽鹿作比,鹿很少见有驯育服从的,大的如果羁绊、束缚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汤蹈火,也不在乎;哪怕是用金的马嚼子来装饰它,拿佳肴来喂它,它还是思念树林、向往草地的。以此表示如果司马氏请他做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糜鹿“狂顾顿缨,赴汤蹈火”。表达了坚决不在司马氏政权中任职的决心。由于嵇康时常发表一些讥刺朝政和世俗的言论,司马氏统治集团对他十分忌恨。景元三年(262),曾经受到嵇康奚落的司隶校尉钟会,以言论放荡、毁谤朝廷等罪名对嵇康横加诬陷。嵇康被司马昭下令逮捕入狱,不久便被杀害。
【近似成语】:
火中取栗:偷取炉火里烤熟的栗子。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当;却一无所得。
火树银花: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火烧眉毛:火烧到眉毛了。比喻情势非常紧迫。也作“火烧眉睫”。
火上添油:见“火上浇油”。
火耕水种: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赴汤蹈火造句】:
1、这个x就是军队的士气,就是组成这支军队的人所具有的昂扬斗志和敢于赴汤蹈火的决心,这种斗志和决心与统帅是否是天才,是排成三排还是排成两排,是用棍子还是用每分钟可以速射三十发的枪炮,完全无关。
2、为了人民的幸福,人民军队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3、为了祖国的利益,我愿赴汤蹈火。
4、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5、酒桌上说这话的男人,豪爽,但不乏柔情,非常善解人意,仿佛可以爲你赴汤蹈火,但背影一点也不冰冷。
6、只要我答应了你,就是赴汤蹈火,我也绝不推辞。
7、增量收入是这些公司在多媒体广告销售上赴汤蹈火的唯一理由。
8、开始,她的同伴们都无微不至地照护她,给她喝了一些酒,使她长长精神然后旅长就把她的遭遇对她重述了一遍,旅长一再指出斐利亚福克先生仗义救人的热诚,为了救她,简直是赴汤蹈火毫不犹豫。
9、第十四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只要你需要我,我立即赶来,尽我全力为你做事。”女友提出分手,男人依旧一脸痴痴,说仍愿意继续为她赴汤蹈火。
10、他英勇对敌,不避艰险,赴汤蹈火在所不计。
【赴汤蹈火成语接龙】:
赴汤蹈火 → 火灭烟消 → 消愁解闷 → 闷声不响 → 响彻云霄 → 霄壤之殊 → 殊深轸念
念念有词 → 词穷理极 → 极情纵欲 → 欲罢不能 → 能文能武 → 武断专横 → 横眉瞪眼
眼中拔钉 → 钉嘴铁舌 → 舌挢不下 → 下塞上聋 → 聋者之歌 → 歌舞升平 → 平白无故
故我依然 → 然荻读书 → 书声朗朗 → 朗朗上口 → 口轻舌薄 → 薄情无义 → 义正词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