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续(912—1006),南唐中主、后主两朝同平章事。字兴宗,同州(今陕西大荔)人。吴相严可求之子。性恭恪持正,以父荫仕吴为秘书郎,李昪以女妻之。南唐李璟时累官司空、同平章事,然学识寡陋,不能称职。罢为镇海军节度使。卒年五十七,谥懿。
程异(?~819年),字师举,唐宪宗朝大臣。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德宗贞元初举明经及第,授扬州海陵县主簿。再应“开元礼”举,授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后转河中节度府幕僚。贞元末年,以其精于吏干,被擢为监察御史。
裴贽,唐朝末年宰相,诗人,虔州刺史裴稷的儿子。字敬臣,及进士第,擢累右补阙、御史中丞、刑部尚书。昭宗时,拜中书侍郎,兼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帝幸凤翔,为大明宫留守。罢,俄进尚书左仆射,以司空致仕,为朱全忠所害。诗一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首。
刘柳(?-416年7月13日),字叔惠,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人,东晋大臣,金紫光禄大夫刘耽之子,门荫入仕,累任后将军、吴国、会稽内史,升任尚书左、右仆射,出为徐、兖、江三州刺史,晋升尚书令,不久病卒 ,赠官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郑球(?-308年),字子瑜,荥阳郡开封(今河南开封)人。西晋官员。祖父郑袤,父亲郑默。
徐彦若(?-901年),字俞之,祖籍偃师(今河南偃师)。唐朝宰相,诗人,刑部侍郎徐有功六世孙,宰相、吏部尚书徐商之子。徐彦若出身于东海徐氏,进士及第,历任尚书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后以户部侍郎之职拜相,又任中书侍郎。
王洛儿(生卒年不详),北魏大臣。高丽族。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少年时喜习骑射,有武艺。因十六国时期战乱频起,他流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魏道武帝拓跋珪于天兴元年(398)迁都于平城。王洛儿因善骑射被选为皇太子拓跋嗣的侍从。他在东宫谨慎侍奉,未曾发生过差错。有一次,拓跋嗣去□(垒)水(即山西朔县的治水,亦名湿水、黄水河,流人桑干河)南打猎,因为马踏冰破,皇太子连人带马落入水中,王洛儿当时随行在侧,立即下水救出太子。从此以后,他更受器重,成为太子的贴身侍从。
郑畋(823—882年) ,唐朝诗人,唐末宰相。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武宗会昌进士。刘瞻镇北门,辟为从事。瞻作相,荐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乾符中,以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寻出为凤翔节度使,拒巢贼有功,授检校尚书左仆射。史称其待人荣悴如一,以德报怨。又善诗文。诗一卷,今存十六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6首。
卢怀慎,唐朝宰相、诗人,潭州参军卢挺之子。滑州人。第进士,历监察御史,迁右御史台中丞,黄门侍郎。开元初,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卒谥文成。诗二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首(重复收录一首)。
白敏中(生卒年不详),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堂弟,晚唐大臣。字用晦。龟兹人,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北齐时迁居韩城(今陕西韩城市)。后又徙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市)。是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堂弟,善诗文,有吏干。长庆中第进士,擢累侍御史、左司员外郎。武宗召入翰林,为学士。宣宗立,以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出为邠宁节度使。懿宗复召拜司徒、门下侍郎、还平章事。咸通二年,出为凤翔节度使。以太傅致仕。曾在唐武宗、宣宗、懿宗三朝任宰相,三次出京为将帅。《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