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评价秦国没出昏君是因为这秦国从秦献公开始到秦始皇,他们历经数代努力将秦国带上了巅峰,秦始皇统一全国,在历史上的意义非凡,整体而言他们都算明君,但其实从秦惠文王开始或多或少都昏过,只是对大局无碍。秦国从秦惠文王开始或多或少都昏过,为什么秦国最后还是一统六国?
君权增强
秦国在秦孝公以前私斗严重成风,在秦献公以前公室内部争斗不断,各自拉拢大臣夺位,君位有几个庶长就能决定花落谁家,君弱臣强,凡不能解决此问题者,都不算明君。
秦国经历四世之乱后经历了短暂的稳定,但秦献公之父秦灵公去世以后,君位被秦灵公之叔夺走,秦献公流亡魏国,二十九年后才回国夺位。秦献公复位也是靠的贵族支持,可见当时君权受制于贵族。
秦献公即位后,一方面连年发动对魏战争,试图夺回被魏国侵占的河西之地,但屡次无功而返;另一方面则实行新法,极大地削弱了臣子的权力,加强君权,为秦孝公改革奠定基础。
变法制度。
秦孝公展开了全方位的商鞅新法,剥夺旧贵族特权,扶植起地主阶级,秦国国力大增,终于跻身七雄之列。秦惠文王继位后,继续实施变法制度,旧贵族基本消亡。
正是因为法制的制约,国家强弱并不安全依靠与国君的英明与否,所以少出昏君是大概率事件。
征战扩张
对外扩张一向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最佳方法,从秦献公时代,即便国力孱弱,但是国内矛盾尖锐,秦献公只能通过连年征战来转移矛盾,结果越打越穷,越穷越大,陷入了死循环。
秦孝公的变法增强了秦国国力,对外征战不再徒劳无功,反而是越打越强,越强越大,秦国势力越来越大。对外胜利的同时,国内矛盾也趋于缓和,整个国家空前团结。
运气很好
虽然秦国的制度出一个昏君是小概率事件,但不是不可能事件,在这方面,秦国运气的确太好。如秦武王,酷爱力士、不喜文治,很有穷兵黩武的苗头,结果在位四年挂了。如秦孝文王,生活很安逸,有点享乐的苗头,结果被老爹耗尽了生命力,在位三天,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