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延陀本是唐初北方的一个游牧部族,习俗跟突厥相似,趁突厥衰弱时大破颉利可汗,实力暴涨,开始对大唐有了不臣之心。唐讲李绩遂纵兵讨击,斩杀5000余人,俘男女3万余口,唐灭薛延陀,使北部边境从此得到安定。
薛延陀原是突厥的一个部落,突厥强盛时,它依附于突厥。公元628年,当唐朝准备攻打东突厥时,有一部分突厥人叛逃颉利可汗,归附薛延陀,并且推举夷男为可汗。由于这时候的突厥对唐朝威胁尚大,因此,为了牵制和孤立东突厥,李世民册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同时,为了回报唐朝,夷男从这时开始向唐朝进贡,并且建牙于郁督军山下。此时薛延陀的势力范围,向东延伸到了靺鞨,向西一直到西突厥,向南至沙碛,北至俱轮泊,拓野千里,势力极其强大。
到公元630年,唐朝在灭掉东突厥后,薛延陀部趁机崛起,占领了东突厥地区,随后又将回纥、拔野古等部落纳入其麾下,这时候的薛延陀拥兵二十万,势力达到了顶峰,并取突厥而代之,隐隐呈和唐王朝相抗衡的趋势,在边境线一带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
面对这种情况,李世民意识到,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的话,薛延陀必定会成为下一个突厥,将会对唐王朝产生巨大的威胁。于是,李世民为了瓦解薛延陀的势力,册封夷男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意在分散薛延陀的势力。
随后,李世民为了进一步牵制薛延陀的发展,决定让之前投降的突厥人在阿史那思摩的带领下,返回其故国,重建突厥汗国,以此来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他册封阿史那四摩为突厥可汗,命令其安守碛北;同时要求夷男安守碛南,这样一来,两相牵制,大可维护北部地区的稳定。
然而,李世民这样想,但有人可就不这么想了。俗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好不容易壮大起来的薛延陀势力是不允许突厥汗国的存在的。于是,阿史那思摩在建立突厥汗国后不久,便遭到了薛延陀部的进攻。从这以后,大唐帝国与薛延陀之间的战争打响了。
公元641年11月,李世民在统一了全中国之后,此时的唐王朝国力蒸蒸日上,万国来朝,威名远扬。此时的李世民意气风发,便前往泰山封禅。但是,前去泰山封禅的消息被夷男知道了,他觉得,这将是一个攻灭突厥汗国的好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因此,他对手下说道“此次唐王前去封禅泰山,必定会有大量的士兵跟随,我料想,他们的边境线肯定很空虚,我们这时候要是出兵攻打突厥,消灭阿史那思摩将如摧枯拉朽一般,对我们来说,将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在他的一番蛊惑下,众将都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他命令他的儿子大度设率领同罗、回纥、靺鞨等部约20万兵马,穿过漠南,经过白道川,从善阳岭进攻突厥。看着来势汹汹的薛延陀军,阿史那思摩自知难以抵挡,于是,向唐王朝求救,李世民命令他退守朔州。
此时的李世民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薛延陀居然趁他封禅期间,真的向突厥进攻了。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很愤怒,愤怒的不是突厥被欺负了,而是夷男丝毫不给他这位“天可汗”的面子,当他的话是耳旁风,背信弃义,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为了维护大唐的权威,李世民决心要给薛延陀一点颜色看看,同时也杀一杀薛延陀的锐气,目的就是要告诉夷男,谁才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这时候,唐王朝与薛延陀之间的战争正式拉开的帷幕。
面对实力强大的薛延陀,与突厥作战多年的李世民没有掉以轻心,为了保证此次战争的胜利,唐王朝在战前做了精密的策划。为了让薛延陀见识到唐军的怒火,此次征讨,唐军共出动五路大军:以营州都督张俭率领本部骑兵自己奚、契丹等部的骑兵,攻击薛延陀东部地区;以兵部尚书李世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为副总管,率步兵六万,骑兵一千二百余人,出朔州,迎击薛延陀南下的主力部队;以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大总管,率步兵四万,精骑五千,进驻灵武,配合李世勣部作战;以大将军张士贵为庆州道行军总管,率军1.7万,兵出云中;以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统率大军,配合张士贵部,进击薛延陀西部地区
以上五路大军,如同五把寒光闪闪的利剑从四面八方扑向薛延陀。而身为皇帝兼军事家的李世民,在打仗前,依旧本色不改,保持着他那清醒的头脑。他对诸将说道:“此次薛延陀千里奔袭,必定人困马乏,后勤补给困难,而且深入敌后,对他们的作战极为不利,我们只要以逸待劳,不要贸然出击,等敌军没有了粮食退走之时,我军再出击,必然能取得胜利”。就这样,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唐军满怀信心出发了,此一去,定会让薛延陀见识到大唐帝国的厉害。
公元641年12月,唐军开赴前线。这时候,正如李世民所料,薛延陀20万大军面临着粮草难以为继的困境,夷男心里明白,再这样拖下去情况对他们很不利,他们将时刻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同时,当看到大唐军队抵达时,他害怕了,于是派使者去长安觐见李世民,告诉他愿意和突厥汗国和解。但李世民是什么人,怎么会让你一个蛮夷首领摆来摆去,你说和解就和解,你说打就打,让我这“天可汗”的面子往哪搁,坚决不同意。
恰逢这时,唐军李世勣部遇到了正在准备攻打突厥的大度设军,当大度设看到装备精良、充满战斗力的唐军时,惊恐不已,自知难以抵抗,于是便率领士兵沿着赤柯泺一带北撤,但远道而来的唐军不给你点教训,会让你轻易逃走吗?答案是否定的。当大度设北逃时,李世勣一马当先,如同之前灭东突厥时一样,他亲自率领6000名骑兵对薛延陀的3万大军展开了追击,一直从白道川、青山追到了诺真水,追到这儿,薛延陀军不跑了,因为他们觉得,追来的唐军才有6000人,而他们足足有三万多人,就算一人一口唾沫,也能将唐军淹死,而他们本身又是游牧民族,战斗力又强,因此定能将这区区六千唐军士兵击败,想到这儿,他们不跑了,而是等待唐军的到来。
当李世勣率领6000名骑兵到来时,薛延陀军估计怎么也想不到,这李世勣到底哪来的勇气,敢以六千对阵三万。然而,从古到今,大大小小的战争中,不乏创造军事奇迹的将领,而李世勣恰恰就是能够创造奇迹的那种人。他既然能够率六千士兵对阵三万士兵,必定有充足的把握。果不其然,战争一开始,李世勣就先命令他手下的突厥士兵前去迎战,战争刚一开始,唐军这边就因寡不敌众退走,大度设看到这种情况,立马乘势追杀,随后便遭遇到了了李世勣剩余的主力部队,这时候,大度设命令士兵放箭,唐军战马大多被射死,看到这种情况,李世纪立马命士兵下马战斗,用长矛来对付薛延陀军的骑兵,这一招果然奏效,大度设军一时半会儿冲不前来。
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军有可能会失败!但是,一个人的到来彻底扭转了这场战争的结局,他就是还未出场的薛万彻。大度设怎么也不会想到,正当他们与李世勣军激战时,会有一支骑兵从他们后方杀出来,没错,这支骑兵就是薛万彻率领的!早在之前,李世勣就已经与薛万彻商量好了,而这也是为什么李世勣会率领六千士兵敢与三万人对抗的原因。
当看到薛万彻的大军从后方冲出来时,大度设彻底慌了,不仅大度设慌了,他手下的士兵也慌了。然而,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原来唐军的目标并不是他们,而是他们的战马,唐军一上来,就抢夺他们的战马。要知道,战马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那可是和自己性命一样重要的,他们能够之所以穿越茫茫大漠前来征讨突厥,依靠的正是这些战马,而这些战马一旦被唐军夺去,那么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因此,看到这种情况,这些士兵早已没有了恋战之心,而是纷纷抢夺战马,保住自己回去的希望。这时候,唐军乘势而动,对着混乱的薛延陀士兵一顿冲杀,斩首三千多人,大度设率领残兵败将仓皇而逃,遁往漠北。此次战争,打击了薛延陀的嚣张气焰,以唐军的大胜而告终。
经此一役,在之后的两年中,薛延陀一直乖乖地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不敢南下而牧马,而唐朝也乐得薛延陀能够安稳地待在自己的领地上不惹事。这种平静持续了两三年之后,公元644年,唐王朝准备征讨高丽,但此时李世民担心在征讨高丽期间,薛延陀又卷土重来,南下找事。面对这种情况,李世民用了一招疑兵之计,他派遣使者告诉夷男可汗,对他说道:“我现在要去征讨高丽,如果你想要攻打我,请速速来战。”其实,李世民心里也没底,他真怕自己走了之后薛延陀下来捣乱,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曾经的薛延陀也是强者。
李世民心里是这么想的,但夷男可汗可不这样想,两年前的那场战争至今使他感到后怕,再挑衅唐朝等于去找死,他可不想重蹈覆辙!于是,对于李世民的传话,他立马告诉李世民,自己不会南下侵扰唐朝边境的,并且还要派出士兵协助唐朝征讨高丽,李世民拒绝了他。夷男可汗的话给李世民吃了定心丸,于是,李世民便安心去讨伐高丽了,同时令房玄龄留守,防止薛延陀侵扰唐朝边境。
但李世民走后不久,第二年,夷男可汗病死,这时候的薛延陀内部发生了内乱,他的两个儿子相互争夺王位,最终二儿子拔灼胜出,自立为颉利俱利薛沙多弥可汗。年轻气盛多弥可汗即位之后,立马与唐王朝断交,并并且趁着唐朝李世民率军征讨高丽未归之际,率兵攻击唐朝河南地区。幸亏李世民走的时候留了一手,留下了房玄龄这位独挡一方的人物。面对薛延陀的进攻,房玄龄运筹帷幄,与突厥降将执失思力一文一武相互配合,将薛延陀军诱至夏州境内,围兵歼之,薛延陀军大败而走。
面对薛延陀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唐王朝这次真的怒了,誓要铲除薛延陀。645年十月,唐王朝利用薛延陀内部发生的矛盾,再次派五路大军出击。五路大军齐至,在唐军的进攻下,薛延陀很快便土崩瓦解,多弥可汗及其众将被回纥部所攻杀,薛延陀其余部众全部归降唐朝。
至此,随着薛延陀部的破灭,深深地震慑了周围其他部落,于是,中国北方、东北地区等11个部落全部归于唐王朝统治之下,向唐朝称臣,同时,唐王朝赐予他们丰厚的赏赐。从此以后,唐王朝兵锋所至,诸部莫敢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