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古代战争 > 砥平里之战(砥平里之战,志愿军真的是以多打少,吃了大亏吗?)

砥平里之战(砥平里之战,志愿军真的是以多打少,吃了大亏吗?)

时间:2023-09-23 08:25:54

砥平里之战,本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第四次战役时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这样一个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仗,却因为与其相关的诸多流言而“声名鹊起”在西方出版的战史著作中,这一仗被冠以“半岛上的葛底斯堡大捷”之名,称其为“打破了志愿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在国内,竟也人云亦云称之为“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最惨痛的失利”,说志愿军在以多打少的情况下遭到惨败,伤亡过万,从此再不敢主动围歼成建制的敌军,等等。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砥平里之战中志愿军真是在以多打少的情况下吃了大亏吗?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即砥平里之战志愿军是不是以多打少。查阅志愿军战史,1951年2月13日,志愿军携横城反击战得胜之余威,集中第39、40、42军的8个团向盘踞在砥平里之敌发起进攻。

而作为野战主力的各步兵团,损失更是严重。砥平里之战前,第39、40、42军刚刚进行了横城反击战,期间不可避免地又伤亡一批官兵。到进攻砥平里时,8个团的志愿军部队,总人数只有1.16万人,尚不到满编的一半。

砥平里之战中准备进攻的志愿军战士。

那么,据守砥平里之敌有多少呢?起初,志愿军判断美军在砥平里只有不到4个营的兵力。但交战后才获悉,美军在这里不仅有第23团的全部4个营,还有第1游骑兵连、第37炮兵营、第503炮兵营B连、第82自动高射武器营B连、第2工兵营B连,以及1个坦克连,外加配属的第2医疗营1个排、1个法军营和1个韩军补充连,共计约6000人。而维基百科在“砥平里战役”词条下则援引美国陆军军事历史中心收录的1954年版《美国陆军在朝军事行动》第8章所述,此役美军参战人数为4500余人。考虑到美官方朝战资料历来只统计美军而不计算隶属美军指挥的他国军队,则据守砥平里的美、法、韩三方人数相加,与我军所估计的6000人应相差不大。

更何况在火力上,两军更是相差甚远。志愿军进攻砥平里的部队,只有3个炮兵连的火力支援,装备有75毫米日制山野炮和70毫米步兵炮18门,每门炮仅备弹不到30发。而美军仅在砥平里的部队就有18门105毫米和6门155毫米--炮,外加51门迫击炮,每门炮备弹达250发。这还不算美军几路援军中的坦克、自行火炮、防空炮车和野战炮兵,美军投入到砥平里的火力支援单位要甩出志愿军好几条街。

美军的大口径--炮,这是志愿军极为缺乏的攻坚利器。

照此来看,志愿军在敌我兵力对比1:1、火力相差悬殊、久战疲劳且未得补充的情况下,进攻拥有坚固工事、弹药充足且握有绝对制空权的敌人,几乎将整个砥平里之敌分割,并给予其相当的杀伤,甚至打伤了敌战地指挥官、第23团团长弗里曼上校。而且在敌援军将至、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迅速回撤,避免陷于被动,应该说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术素养。

战后,邓华副司令在检讨砥平里之战失利的教训时,认为此役投入的部队来自多个军,建制太乱,相互之间难以协调,且部队疲劳、消耗很大,未经补充导致弹药特别是炮弹严重不足,缺乏“啃骨头”的实力。因此,志愿军总部认为以现有装备条件确实很难成建制消灭高度机械化且具有强大空中掩护的敌整团、整营的部队,要求各部在战术上应以足够兵力将敌“分割为几个大块,再把几个大块分割为几个小块,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火力,再迅速分兵歼灭”,不能继续妄图“一口吃个胖子”同时国内也做出了“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的部署,决定实施轮番作战,并努力准备空军、装甲部队参战,以改善志愿军装备,提升战斗力。

对空射击的志愿军--手,缺乏制空权是志愿军最大的短板。

可见,砥平里之战后,志愿军深刻认识到失利的原因,并作出了针对性调整。但要说从此不敢再围歼成建制的敌军,那就是胡说无疑了。后来第五次战役时,志愿军便明确以“力求在三八线以北歼灭敌几个师”为目标,而且还全歼了英军皇家格洛斯特营,怎么能说志愿军“不敢再围歼成建制的敌军”了呢?即便是第五次战役后,双方由运动战转入阵地战,志愿军也从未放弃在有利条件下围歼敌建制部队的主张。只不过这时志愿军已根据战场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变化,放弃了原先整师、整团乃至整营消灭敌军的计划,转而采取“零敲牛皮糖”战术,一次消灭敌一个排、一个连,积小胜为大胜,从而使人感觉上好像志愿军不再主动进攻敌人大的成建制部队了。

抚今追昔,只有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倘若不加考证而去轻信那些不明真相的流言,那不仅是对先烈的不敬,更是对历史的亵渎。

注1、注3、注6、注7、注11、注12、注13,参见《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卷。

注2,参见《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

注4、注8,参见《李奇微回忆录:北纬三十八度线》。

注5、注10,参见《美国陆军在朝军事行动》。

注9,参见《漫长的战斗》。

林森,字天俊,网络新锐通俗历史作家、党校兼职教师,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主要研究方向为五代两宋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及中国革命战争史,代表作有《金戈铁马之两宋烟云》《对比二战苏军坦克军与德军装甲军》等。

版权声明:

《砥平里之战(砥平里之战,志愿军真的是以多打少,吃了大亏吗?)》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utohao.com/zhanshi/55879.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刘维

    刘维

    刘维,别名刘晏辰,1986年8月31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中国内地男歌手、演员、主持人。2005年,年仅19岁的刘维在第2届莱卡我型我SHOW的总决赛中逆势夺冠。同年,刘维在TVB8全球华人新秀歌唱大赛中再度夺冠,从此踏入演艺圈。

  • 高昊

    高昊

    高昊(Justin),1981年8月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流行乐歌手,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02年,高昊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歌让我狂》正式进入演艺圈。其出演的首部电影《紫蝴蝶》在2003年上映。

  • 米热

    米热

    米热(Merxat),原名米热夏提·亚里坤,1991年7月20日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2010级表演系。2013年,米热参加库宁哲亚洲型男大赛并晋级10强。2014年7月,在周播剧《美人制造》中

  • 张玉宁

    张玉宁

    张玉宁,1997年1月5日生于浙江省温州市,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效力于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的北京中赫国安足球俱乐部。2008年3月,进入绿城足校。2015年1月被调进杭州绿城一线队,5月13日第一次代表杭州绿城一线队征战

  • 金赛纶

    金赛纶

    金赛纶(김새론、Kim Sae ron),2000年7月31日出生于韩国首尔特别市,韩国影视女演员。2009年,9岁的金赛纶主演电影《旅行者》,以儿童演员身份出道,并凭借该电影获得第19届韩国釜日电影奖最佳新人女演员奖。

  • 雨婷儿

    雨婷儿

    雨婷儿(丛昱婷),别名从昱莛,2000年1月28日出生于中国北京,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雨婷儿在2006年参演了个人首部电视剧《汉语会话》;2010年在电视剧《雾都猎狐》中饰演了雷晓恬。

  • 托马斯·穆勒

    托马斯·穆勒

    托马斯·穆勒(德语:ThomasMüller),1989年9月13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魏尔海姆,德国男子职业足球运动员,场上司职二前锋/前腰/右边锋,现效力于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的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2014年巴西世界杯德国国家队夺冠成员。

  • 姚星彤

    姚星彤

    姚星彤(Helen Yao),曾用名姚馨茜、姚岚,1983年4月12日出生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女演员。2003年,姚星彤凭借在电视剧《和你在一起》中饰演的紫衣一角而正式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