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于中国北方的诸多少数民族中,柔然无疑是虽未建立封建政权但仍旧拥有一定知名度的一大部族。作为鲜卑别部的一支,柔然长期与鲜卑政权之代表北魏作战,使北魏君主十分头疼。但从某一时段起,这位劲敌却好像“销声匿迹”
一、不“柔”的柔然。
柔然,又名蠕蠕、茹茹等,是主要活动于蒙古高原的一支游牧民族。“柔然”之名始于部族建立者车鹿会,有“聪明”、“贤明”或“礼义”、“礼法”之意,寄托了车鹿会对部族的自信与期望。而“蠕蠕”之名则是北魏对这支同出自鲜卑族的部族的蔑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认为柔然人民智未开,恍如不会思考的虫子,便特令举国上下称柔然为“蠕蠕”至于“茹茹”,一开始是北魏后期一些柔然人的自称或姓氏,后来逐渐成为柔然的别称……总之,哪怕仅仅是透过族名,我们就已经能窥见柔然与北魏之冲突的端倪。
北魏天兴五年,拓跋珪刚于平城称帝不久,北魏正处于从游牧转向农耕,从奴隶制转向封建制的重要时期。因为将政权重心从东北移到了关内的中原,北魏遂放松了对故地的控制——这让从拓跋鲜卑奴隶出身的柔然抓住了机会:柔然主杜仑自称可汗,建立起奴隶政权柔然汗国。
由此,几乎贯穿北魏历史的两族斗争正式拉开序幕。
二、与北魏的鏖战。
柔然建国时,北魏正忙于内部改革和与北方、南方其他政权争夺关内的控制权,因而柔然客观上有了占领更北方的“匈奴故地”的良机。而伴随柔然的壮大,其与土地有所接壤,民族亦有渊源的北魏自然无法避免爆发冲突。
其实早在杜仑建国前,实力尚弱的柔然就没少被北魏打击。柔然部族甚至也一度因不敌而分裂。但随着杜仑军事改革的深入和控制疆域的扩大,柔然的势力迅速崛起,很快便掀起了针对北魏的“复仇之战”
北魏天兴五年,拓跋珪率重兵征伐后秦姚兴,柔然即乘乱南下,直达参合坡,逼近北魏之都。在被击退后,杜仑又屡次南下侵扰,直至自己于北魏永兴二年去世。
杜仑之后,斛律与步鹿真两代对北魏态度相对平和,期间两国交锋较少。但在步鹿真死后,野心勃勃的大檀再度挑起冲突。在消极应对多年后,北魏颇有武功的道武帝拓跋焘终于决定:要对柔然展开一场有效的大规模进攻。
这场进攻便是神麚二年之战。这年春,拓跋焘于南郊练兵,准备同侵扰北魏多年的柔然来一个决断。但事情接下来的走向令人惊诧:得知消息的大檀并未组织抵抗,而是迅速带领族人“焚烧庐舍,绝迹西走,莫知所至”
三、亡于内乱的悲哀。
面对强敌,大檀选择了遁走,拓跋焘的决战最终也就不了了之。而及时逃走的柔然,其相关损失也不是因为这场战争,而是因为在撤退期间遭遇了高车诸部的趁火打劫:“前后归降三十余万,俘获首虏及戎马百余万匹。”
对于以游牧发家的柔然来说,突然损失三十余万人口和百余万马匹,不可谓不是一场浩劫。但再细看,这人口和马匹都不是来自大檀的大部队。换句话说,柔然因高车部的突袭而损失的并非主力。真正的柔然主力还是顺利摆脱一系列困局,最终深入令其他政权鞭长莫及的漠北。
撤退同年,大檀去世,其子吴提继位,北魏与柔然又进入一个相对和平交往的时段。期间,吴提之妹入北魏后宫,吴提本人甚至也迎娶了北魏西海公主。
但柔然与北魏的纠葛又哪是几场和亲就能调和的呢?在西撤几年以后,柔然又开始侵扰北魏边陲。且双方在对西域的争夺上也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北魏太平真君年间,北魏甚至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兵力,预备再次向柔然发起决战——这一次,北魏终于有了“收其人户畜产百余万”的大收获。
然而柔然之为柔然,能延续上百年也自有其韧劲。拓跋焘之后,北魏诸帝继续长期对柔然用兵,但始终未能将柔然消灭。后来真正令柔然从漠北消失的——说到底还是柔然自己人。
早在杜仑建国之初,柔然部族的最高统治权就有了频繁更迭的恶习。杜仑本人的领导权是其杀前任领导者匹候跋而得。杜仑在世时,其堂弟悦代、大那等计划杀亲夺权,但是失败了。斛律时代,其侄步鹿真篡位成功。步鹿真继承汗位后,大檀绞杀步鹿真而夺权。北魏明元帝时期,柔然在十五年间发生四次篡权……至柔然由豆仑领导,高车部因不满豆仑的残暴统治而脱离柔然自立,柔然便不得不一面应对老对手北魏,一面还要抵抗高车的侵扰。
虽然在与高车的斗争中柔然总体更占优势,但长期的内斗让柔然各部早已离心。北魏太和年间,柔然部族开始出现部分归顺。柔然周边的诸多小国也相继投靠更强大的北魏,对柔然余部形成了包围。虽然北魏正光年间,柔然曾在阿那瓌的带领下一度重振,但这时的柔然早就没了“聪明”或“礼义”——在内外夹击之中,柔然最终化为漠北的一捧黄土,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