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世纪末、16世纪初,大航海时代拉开帷幕。
公元1494年6月7日 ,西班牙和葡萄牙达成瓜分新世界的协议。
明朝第一次接触西方船只,是在正德九年最先抵达广东屯门岛的葡萄牙人的商船。当时的欧洲商船都备有大炮,亦商亦军。葡人到中国南方沿海后,一方面力图占据广东沿海屯门一带为据点,做为推行商业贸易和殖民活动的根据地。另一方面,又派使节入北京,要示与明朝建立关系,从政治、经济上打开中国的大门。正德十二年,葡驻满刺加总督派安特拉德与特使托梅?皮雷斯等人率船队驶抵广州,“放铳声如雷”,震惊全广州。因当时外国朝贡入明港口均无鸣炮行为,且葡萄牙又不属明朝规定的朝贡国家,地方官员拒绝葡人登岸。
葡萄牙人最终依靠翻译火者亚三得以滞留广东沿海,因为火者亚三受正德帝宠幸。
但此后葡萄牙舰队司令西芒粗暴无礼,在屯门显示出海盗与殖民者的本色,盖房建栅,配以--炮,俨然成一堡垒,又掠夺往来商船,甚至掠夺当地儿童贩卖到海外为奴,中葡关系遂恶化。
正德十六年,对于葡萄牙的挑衅,明廷下决心武力驱逐,随后火者亚三被处死,明军准备进攻屯门驱逐葡人。
明--派广东按擦使汪鋐督师出讨,驱逐葡萄牙人。开始,葡人据险顽抗,汪鋐在屯门军民的支持下,亲临前线,用招募来的旧船装载大量灌有油脂的枯柴,趁风纵火焚烧葡船。同时又使离间计,使葡萄牙船上的华人对抗葡人,并模仿葡人方法制造铜铳和--,向葡萄牙人轰击。葡方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只得狼狈逃遁。明军大获全胜,一举收复被葡萄牙人占据7年的屯门。屯门一役,前后历时一年。
屯门之战使明朝认识到蜈蚣船和佛郎机铳的威力,在引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同时也为紧接着的西草湾之战取得胜利积累了战争经验。
嘉靖二年的西草湾之战,对明军来说取胜得比较顺利,《明史》中既写明了战争过程,也记录了战果。
寇犯新会西草湾的是葡萄牙人麦罗·哥丁霍率领下援助屯门的武装船队,中国人称其为别都卢,隶属于葡萄牙驻印度总督。船队有很强的战斗力,在寇犯中国前已经“恃其巨铳利兵,劫掠满剌加诸国,横行海外,至率其属疏世利等千余人,驾舟五艘,破巴西国,遂寇新会县西草湾”在他到达满剌加的时候,获悉屯门船队与中国关系恶化,但仍打算冒险前行。哥丁霍的性格不像西芒那样暴躁,他劝告“部下力避冲突行为,于入港投锚后,急上岸求见广东地方长官,请求许其和平贸易。广东地方长官置之不理,不得已,由屯门港退出,然已遭中国舰队之追击”
正德嘉靖年间,在单纯的军事装备上 ,葡萄牙人并没有很大优势,他们依仗的“船坚炮利”与明军相比,还不具有--战争时的英国对清朝那样的绝对优势。
当时主张用武力将葡萄牙逐出中国澳门的俞大猷曾对双方装备优劣有过分析。俞大猷说“此伙所用兵器 ,唯一软剑 ,水战不足以敌我兵力之力 ,陆战则--可以制之无疑”俞大猷绝非浪言 ,他还主动向两广总督吴桂芳请缨 ,决心“大做一场 ,以造广人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