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春,播州土司杨应龙和朝廷发生了第一次冲突。朝廷令文臣王继光,武将刘承嗣、郭成兵分三路,分别行军围剿。杨应龙采用“声东击西”计,以“佯令约降”为幌子,暗中“统兵据关冲杀”,结果“一路明军大败,死伤大半……而他师亦无功”。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杨应龙大败朝廷军队,令朝廷大受震撼。王继光因战败而被撤职,朝廷也转变了对杨应龙的态度,从快速平剿变为“择时进剿”。接任的官员更是主张招抚杨应龙。
面对朝廷的招抚,杨应龙也担心大兵来袭,因而积极认错,见好就收。他向朝廷立誓保证,如果自己能得到赦免,会竭尽全力为明朝保境安民,不会再为非作乱。
朝廷鉴于杨应龙认罪态度积极,秉持对西南土司一贯的宽宥之策,最后决定先免去他的土司职务,并“输四万金助采木”。杨应龙本想不负任何责任,因而对朝廷处罚结果非常不高兴,“益怙终不悛”。加上他的次子杨可栋在做朝廷人质时死去,杨应龙“亦心痛”。他不仅没有缴纳赎罪金,而且“拥兵驱千余僧,招(次子)魂而去”。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恼羞成怒的杨应龙最终公然起兵反明,正式走上了反叛的道路。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曾负责招抚杨应龙的四川按察副使王士琦被调往朝鲜征倭。朝廷将兵力重点放在朝鲜之役,对西南的军事部署不足。杨应龙因此更加肆无忌惮,不断出兵攻打周边,势力急速扩大。第二年,杨应龙再次大败明军。
征缴激战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贵州巡抚江东之首先发难,命都司杨国柱、指挥李廷栋率三千人马围剿杨应龙,杨应龙派杨朝栋、杨兆龙及何汉良等在飞练堡迎击。播军佯败,引诱官军至天邦国(瓮安县东),全歼官兵。江东之被撤职,任命郭子章(泰和人)取代。
三月,神宗皇帝龙颜大怒,起用前任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总督四川、湖广、贵州三省军务,征浙江、福建、云南、广东等省将士,以围剿杨应龙。
六月,綦江参将房嘉宠寻衅滥杀播民三十多人,杨应龙叹曰“如今朝廷不容我,只有舍命出綦江,拼着做。”声称为死者报仇,率兵八万,血洗綦江,全歼官兵五千,屠城。将尸体投入江中,尸体蔽江而下,江水因此变成红色。不久,杨应龙退守至三溪,并在綦江的三溪、母渡,南川的东乡坝立碑为播州界,号称“宣慰官庄”,声言“江津、合江都是播州原的属地”,进一步联合九股未开化的苗族部落以及红黑脚等部苗人,让他们利用险要地势,建立武装,作为他的辅助势力。
十月,李化龙带兵移驻重庆,调度四川、贵州、湖广的军队备战。杨应龙则大规模修缮关隘要塞,并声言要进犯四川。李化龙调兵切断杨应龙与苗人的联系通道,占据通往湖广和贵州的要道。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一月,杨应龙率兵五路攻打龙泉司。二月李化龙则率部分道征讨播州。贵州兵马分三路;湖广兵马为一路分作两翼;四川军卒分四路。每路人马约3万,其中三成官兵,七成当地民军,共计24万人,大军进剿。明军一路势如破竹,其中又以刘綎部最善战,三月二十九日破娄山关(今贵州遵义县北九十里),娄山关既失,播州无险可守。四月十六日杨应龙退守海龙囤(贵州遵义西北)
最后攻屯
五月十八日,明军会师於海龙屯下,轮番进攻,杨应龙则令士兵以滚木、礌石阻挡。杨应龙的第一勇将杨珠为炮击死。
六月,杨应龙见形势危急,亲自上海龙屯督战死守,并让妇女在屯上出示投降表文,示意投降。明军认为是诈降之计,更加猛烈地进攻,烧毁两关,断绝了播军的柴樵和水源。八路官军会师海龙囤下,将海龙囤严密包围,轮番攻打。其间李化龙父亲去世,其穿戴丧服继续指挥作战。海龙囤前面险要,不能攻破,他命令马孔英率精锐部队从后山攻打。当时阴雨绵绵,持续不晴,将士整日在泥淖中奔波苦战,双方相持达四十余日。
六月初四日,天空忽然晴朗,官兵加速攻打海龙囤,次日,陈琳身先士卒,攻克土城。杨应龙招募敢死队上前抵抗,没有应募者。这夜的四更时刻,总兵官陈琳、吴广率领士兵衔技攀登而上,杀死守关的播军。杨应龙手提战刀,亲自巡视防务,发现四面火光冲天,知道大事已去,对其妻子说:“我顾不得你们了。”
六月初六日清晨,明朝官军攻破大城,登上海龙屯。杨应龙仓惶同二名爱妾阖室上吊自杀,准备自焚尸身,吴广俘获其子杨朝栋及杨北龙等百余人,赶紧寻找杨应龙的尸体,从火中将其拖出,播州军彻底告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