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之谋:汉武帝与匈奴首战,30万军为什么一兵未发?下面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六月间,汉武帝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作为统帅统辖诸将;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数将共出,汉军总人数在三十万以上,分五路大军。
军事安排方面,韩安国、李广、公孙贺三将分别埋伏于马邑旁句注山中,准备以主力伏击;王恢、李息则伏军于代地,准备截击匈奴军队的辎重。
所有一切准备完毕后,汉武帝派聂壹为“诱饵”,假装成汉朝的罪人,逃入匈奴后诱引单于来攻汉地。
聂壹这个汉人非常有胆略,见到军臣单于后,很快得到信任,表示说可以让自己在马邑的熟人做内应,希望单于率军攻取马邑,掠取那里的财货人民。
半信半疑间,军臣单于接受了聂壹的建议,让聂壹回马邑做内应。聂壹说,我回去后即刻杀掉马邑的汉朝长官,以人头作为信号。
果然,聂壹和汉朝当地官员杀了一个死囚,然后,聂壹到了城头,高举人头示意。城下匈奴间谍亲眼看到血淋淋的人头已经在聂壹手中,即刻迅速回报军臣单于,说马邑城已被聂壹控制。
兴高采烈,军臣单于率十万匈奴骑兵越过边界,直杀马邑而来。
汉军方面,也有斥候时刻报告匈奴军队动向。韩安国得到的最新情报是,匈奴大军距离马邑只有百里之遥,很快就会进入汉军伏击圈。
结果,等来等去,忽然,匈奴军队在距离马邑百里之遥的地方停止前行。因为,他们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汉朝人所放牧牛羊,千百成群,竟然没人管理,四处乱跑。此情此景,让军臣单于大起疑窦。
军臣单于也不傻,他由此多了一分小心,指挥大军暂停行进,派人再去侦查情况。
当时,汉帝国在靠近匈奴边境的县,每百里左右设置一个哨所,一个哨所内配备五个人,包括障塞尉一名,士史、尉史各两名。这些人,主要工作就是在自己辖区内巡边,有动静就发书信或者放狼烟报告。可巧,当时有位尉史,照例巡逻执勤之时,被匈奴尖兵抓到。此人极其胆小,没等军臣单于大刑伺候他,就马上召称:汉军已经埋伏三十万大军,在前面等着您呢……
饶是能征善战,军臣单于也是魂飞魄散。于是,他立刻下令全军撤回,把这位汉朝被俘的尉史也带了回去。
回到匈奴地界后,军臣单于把这个历史上没有记载姓名的尉史,当成上天派来拯救他的使者,封为“天王”。
汉军这边,焦急在马邑城附近苦等的韩安国焦急万分,忽然接到消息,说匈奴军原路撤退了,几十万热闹大失所望。但韩安国也没敢下令追击,他担心对方有诈。
另外一个方向,本来负责断敌后勤的王恢,虽然他率领三万汉朝部队,竟然也不敢进攻匈奴的辎重队伍,直接就回撤了。
由此,劳师动众,三十多万汉军无功而返。
刘彻震怒。
特别是对王恢,刘彻恨得牙根痒痒——就属你在朝堂上慷慨激昂,信誓旦旦,要我们汉军攻打匈奴。结果,到了前线,眼睁睁看着敌人防卫最差的辎重队伍路过,连像样的出击都不敢做一次。不杀他,不仅天下人不答应,自己也没面子。于是,武帝下令把王恢抓起来审问。
廷尉署自然知道皇帝心意,很快作出:王恢临敌观望,斩!
于是,王恢被投进大牢,等待处决。
得知判决后,王恢当时觉得自己还不至于就这样没救了。他倾家荡产,凑了不少金子,向天子舅父、也是当时丞相的田蚡行贿,求他在皇帝那里救自己一命。
田蚡收了钱,自然大包大揽答应。但田蚡人精,知道当朝皇帝不是好说话的主儿,就先找到自己的同母异父的姐姐、也就是汉景帝皇后、汉武帝生母王娡求情,并嘴把嘴教给王娡到时如何和皇帝说情——“王恢是马邑设伏的首谋,如今匈奴未灭,先把王恢杀了,不等于给匈奴人报仇吗?”(有人可能忽然起疑,作者是否写错了,那田蚡和汉景帝皇后是同母异父姐弟?皇帝也娶二茬货?没写错。秦汉时期,风气比较开放,年青女人改嫁很普遍。)
刘彻听皇太后说情后,连老妈的账也不买,冷冷回答道:
“首为马邑事者,(王)恢也,故发天下兵数十万,从其言,为此。且纵单于不可得,恢所部击其辎重,犹颇可得,以慰士大夫心。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收人家钱没为人家干成事儿,田蚡就把皇帝这话转告王恢,算是把收受的千金当传话费了。王恢得知皇帝态度如此,无可奈何,只得在狱中自杀。
兵法上有句话,叫“兵不空出”,汉军此次设伏三十万,一事无成,确实让汉武帝愤恨、遗憾。
此次无功而大劳,究其本源,聂壹所献之计,原本不错,若能成功,肯定能给匈奴一个大大下马威。但是,我们后人感到惊讶和不解的是,三十万大军做伏兵,本来应该是奇计,属于最高军事机密,但汉军一个小小尉史竟然知情,可见,汉朝的保密工作极差。
所以,三十万大军无功而返,也算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王恢的脑袋,也成为大汉朝和匈奴宣战血淋淋的感叹号。从此,汉朝与匈奴,只有铁血,只有兵戎相见!
马邑伏击未成,汉匈之间完全丧失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双方撕破脸皮。但是,由于匈奴在盐,铁等战略物资方面完全依赖汉地交易,加之匈奴贵族阶层对于汉朝金宝锦帛等奢侈品求之若渴,所以,他们在不时侵掠汉地边境的同时,还是不断派出商队在汉朝的各边地关市场与汉人通商。
汉朝隐忍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