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今陕西华县人。他出身于一个中层官吏家庭,是通过武举考试走上政治舞台的。唐玄宗天宝八年(749),为横塞野军使,天宝十三年,为天德军(合内蒙乌拉特前旗北)使,兼九原(今内蒙乌拉特前旗西)太守与朔方节度使右兵马使。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郭子仪在军事上大显身手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将,与镇压安史叛乱直接相关。郭子仪有很特别的本事,唐朝政府用他为帅就能打胜仗,而一旦遣返他就要战败。受小人挑拨,郭子仪领军在外,多次召回,郭子仪倒也忠厚,从来不含糊,即日启程,这么折腾几次之后,唐朝皇帝反而更加信任郭子仪了。在平定安史之乱中,郭子仪最为活跃而具有代表性。
当郭子仪还没什么名气的时候,有一次军队的食粮曾因失火而被烧掉,他因被问及管理的责任而被押人牢房。就在可能会因重大的过失而被处死的当儿,他碰到了诗人李白。李白与郭子仪谈话之后,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因此就向玄宗皇帝求情,从而使他得以逃脱干系。而后不久,李白因卷入叛乱而要被杀头的时候,郭子仪就以自己的功绩代之而将其救回,来报答其当初的救命之恩。被传为一段佳话。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郭子仪被调任朔方节度使,奉命率军东讨叛军。正当叛军逼近潼关,威胁京师的时候,郭子仪初战获捷,静边军一战,消灭叛军七千人,继又攻下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东),打通东陵关(今山西代县东),为继续东进开辟了道路。第二年,由郭子仪推荐的新任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东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攻下常山(今河北正定)。叛军史思明部妄图夺回常山。双方相持四十余日,李光弼向郭子仪告急。郭子仪于四月兵至常山,与李光弼合兵一处,共十万多人,九门(今河北正定东)一战,大败叛军。这时,郭子仪曾经建议,北取范阳,直捣叛军巢穴以减轻潼关的压力,但没有得到玄宗的许可,从而使叛军得以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不久,唐肃宗即位。由于他势单力薄,岌岌可危,于是调郭子仪部到灵武,并以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兼宰相。郭子仪认为河东(今山西永济)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东下可进东京,西上可取长安。于是,他派人秘密潜入河东,准备内应唐军。至德二年(757年)二月,郭子仪率军从洛交(今陕西富县)进攻冯翊(今陕西大荔),逼近仅一河之隔的河东。河东城内有人乘机内应唐军,杀叛军近千人。叛军守将崔干佑越城逃走,郭子仪乘胜追击,斩敌四千人,俘虏五千人,顺利攻下河东。
由于唐军连战告捷,肃宗也由灵武到了凤翔(今陕西凤翔)。四月,即命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继续征讨叛军。九月,郭子仪率唐军十五万,逼近长安,与叛军十万人相持在长安西南香积寺北沣水之东。经过激战,叛军全线崩溃,唐军收复长安。郭子仪乘胜东进,追叛军至潼关,杀敌五千人,占领华阴(今陕西华阴)、弘农(今河南灵宝)。这时,安禄山已死,其子安庆绪放弃洛阳,北渡黄河,走保邺(今河南安阳北),唐军收复洛阳。肃宗回到长安,召郭子仪还京。肃宗派人隆重迎接郭子仪于京城以东的灞上,见了郭子仪。感激涕零地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这时的郭子仪兵权在握,肃宗既要重用他,又不放心他,当然只能运用这种笼络的手段。
后来,在郭子仪、李光弼等大将的共同努力下,唐朝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