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近代战争 > 德国闪电战有多厉害?揭秘德国闪电战的形成和模式

德国闪电战有多厉害?揭秘德国闪电战的形成和模式

时间:2022-04-26 10:04:55

  在二战之初欧洲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德国以闪电战横扫整个欧洲。不论是国防军还是党卫军,在发起进攻之后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战连捷。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从波兰战役到丹麦战役,从挪威战役到法国战役,德国的各个装甲集群为了保持狂奔的势头,甚至压根没有理会那些成批投降的敌军,可见其进军速度之快。要知道,仅仅20年前的一战中,在堑壕战泥沼里挣扎了四年的士兵,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伤亡。彼时,德军甚至从未将战火威胁到巴黎。而进入二战进程之后,德军4周拿下波兰、18天占领比利时、6周便灭掉了号称欧陆第一的法国,像诸如丹麦、卢森堡、荷兰之类没有丝毫战略纵深的国家,更是数天甚至是数小时就顺利攻克了。那么,德军如此耀眼的闪电战法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它又具有哪些战场特征呢?


  要想了解德国二战时的作战思维,就必须回到战争爆发前的国际背景。一战以后,德国作为战败国签订了相当苛刻的《凡尔赛条约》。按照条约,协约国不仅瓜分了德国的所有海外殖民地,并且严格限制了德国陆军规模,海空军更是基本不允许擅自发展。同时,在割让了许多重要的工业区给法国的同时,德国还必须承担去足以让每个德国家庭崩溃的巨额战争赔款。在法国人看来,凭借这样的条约才能够彻底消除德国的工业潜力,继而实现法国在欧陆的霸主地位。然而,一个国家的工业潜力显然不是一纸条约就能够限制得住的,缺乏实力支撑的协议终将会成为一堆废纸。协议不仅未能稳固法国的霸主地位,反而激发了德国强烈的民族仇恨。

  相较于一战中,各参战国为了履行盟约和自身利益的战斗,二战从一开始就要残暴的多。这是因为一战的协约国和同盟国并非以彻底灭亡他国为目标,战争结束以后还是要继续进行商务贸易,因此需要维护自身信誉。然而到了二战阶段,不论是德国还是日本,其主要目标都是为了吞并他国领土。纳粹从一开始就是为了鲸吞欧洲去的。因此,当魏玛共和国被取代,凡尔赛体系的诸多约定尽成废物,在纳粹党徒疯狂激进的舆论宣传下,德国民众普遍认为希特勒才是未来生活的希望。在极端民族主义狂潮之下,德意志几乎是举国上下都支持扩军备战,反抗协约国的欺凌。事实上,30年代大危机中的德国,正是在这种巨大的军工需求刺激之下缓解了失业压力,许多德国人得以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来。元首的承诺得以初步兑现,也进一步提高了德国民众对纳粹党的拥戴。

  成功攫取政权以后,如何才能获得未来战争的胜利才是纳粹党面临的最重要难题。毕竟,一战中即便实力占据优势,德国依旧在堑壕战的折磨下流尽了鲜血,因此更新作战思路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否则又将会是一场没有胜算的鏖战。此时,以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尔为代表的德国新一代将领已经成长起来,并且开始积极主动地进行战法迭代,闪电战的蓝本也在悄悄酝酿。其实,一战后期德国就已经在积极探索新的战术可能,并制定和实施了一种名为“突击群”的新战法。其基本思路就是让一小股装备精良的部队快速突进,从敌人阵地连接点的薄弱处撕开小的缺口,并向敌后袭扰,然后大部队再跟进过来,以小缺口为基础进一步撕扯敌人战线。这时,突击群则突入敌军后方,制造多方向威胁。

  然而,突击群战术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德军在战场上也没能因此翻盘。这是因为突击群的作战载体依然是步兵凭借自己的血肉之躯进行移动和进攻,机动性和防御性极差,无法达到突防效果。一战中,机枪武器的广泛布置,使得敌人只需一挺机枪就能封锁战场。另外,突击群与大部队的脱节,导致火炮掩护无从谈起,其自身却需要面临敌人的近乎全部支援火力,后果可想而知。然而到了二战初期,情况大不相同。由于内燃机革命的爆发,不仅提高了装甲武器的攻防能力,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机械的机动性能。突击群可以换成装甲集群,火力支援任务亦可交给轻盈迅捷的空对地攻击机完成。但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并不是只有德国人能够认识到这种先进的战法,关于装甲兵集中使用的著作最早出现在英国,所以这里就不得不考虑一些一战战胜国里的官僚因素。毕竟在一战中取得胜利的将军们拥有了巨大的权力,建立装甲兵部队会减少自己部队的可调配资源,这是军方的既得利益群体不愿意看到的。


  正是因为作战思维的差异,二战初期德国制定了以装甲集群和空军为核心的闪击战术,此时的英法军队则依旧在抱残守缺,执着于阵地战、堑壕战的模式。所以战争爆发以后,相较于灵活轻便的德国坦克,英法的坦克火力和装甲虽然十分强悍,但机动性能极差,且分散分布于步兵阵营之中,难以形成合力。作为阵地战防御的究极体,马其诺防线更是占去了法军大半军费。正因如此,即便当时英法联军的坦克数量远超于德军,却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在德国空军的轰炸中灰飞烟灭。

  在有了新的战术思想以后,战术细节就可以围绕战场的特征有步骤的制定下去了。具体来说,德军的闪电战术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推进。首先,集中先进的战斗机和对地攻击机先发制人,打击敌人机场和所有空中力量,掌握制空权;其次,中远程战略轰炸机深入敌国纵深打敌人前线交通和预备队部署,同时空降部队则从天而降,在敌后以局部优势占领桥梁等交通枢纽,拔掉要塞,限制住敌军的行动能力;接下来,能够精确打击的俯冲轰炸机把先前选定好的战线突破口炸个稀碎;继而,密密麻麻的装甲集群开始从地面直接压过刚刚被炸的敌军阵线,不过装甲集群根本没功夫彻底消灭他们,在敌后伞兵的接应下保持速度和冲击力是重中之重。

  在突破防线之后,装甲先锋会继续向敌人纵深迂回穿插,此时能跟得上装甲部队的摩托化步兵就会及时赶到占领控制突破口,保证后续机动力量以及部队需要的物资源源不断的从此处经过追赶前方装甲部队。等到数量庞大的步兵赶到之后,摩托化步兵又会赶往下一个突破口,而装甲部队则在空军的协同下保持速度与冲击力持续前进。装甲集群、机械化摩托步兵、以及庞大的步炮兵团就能组成一个进攻梯队,像一把利刃割开敌人的阵线。如果有两只这样的利刃,就能形成钳形攻势,把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包围起来。机动部队从不回攻包围圈,他们的任务是继续形成新的包围圈,后续庞大的步炮兵团会慢慢消化这些没有后援、没有补给、失去指挥、士气全无的被围之敌。

  正是凭借对新技术的充分利用,与时俱进的进行战术迭代,德军才得以在二战初期展示出势如破竹的雄姿,促使“德国战车”扬名天下。在1939年9月闪电战首秀的波兰战役中,两个同时展开的钳形攻势让庞大陈旧的波军很快丧失战斗力。随后,不论是针对法国、巴尔干地区还是庞大的苏联,德军的闪电战术和钳形攻势所向披靡。然而,战争的成败并不仅仅取决于一城一地的得失,更不可能完全来自于军备或战术的某一个因素,而是综合国力的碰撞。后来,虽然德国对苏军造成了一次又一次所谓的“致命一击”,最终还是被淹没在苏联军队的洪流之中。

本文标签: 德国闪电战
版权声明:

《德国闪电战有多厉害?揭秘德国闪电战的形成和模式》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utohao.com/zhanshi/18404.html

热门历史人物

  • 刘维

    刘维

    刘维,别名刘晏辰,1986年8月31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中国内地男歌手、演员、主持人。2005年,年仅19岁的刘维在第2届莱卡我型我SHOW的总决赛中逆势夺冠。同年,刘维在TVB8全球华人新秀歌唱大赛中再度夺冠,从此踏入演艺圈。

  • 高昊

    高昊

    高昊(Justin),1981年8月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流行乐歌手,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02年,高昊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歌让我狂》正式进入演艺圈。其出演的首部电影《紫蝴蝶》在2003年上映。

  • 米热

    米热

    米热(Merxat),原名米热夏提·亚里坤,1991年7月20日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2010级表演系。2013年,米热参加库宁哲亚洲型男大赛并晋级10强。2014年7月,在周播剧《美人制造》中

  • 张玉宁

    张玉宁

    张玉宁,1997年1月5日生于浙江省温州市,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效力于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的北京中赫国安足球俱乐部。2008年3月,进入绿城足校。2015年1月被调进杭州绿城一线队,5月13日第一次代表杭州绿城一线队征战

  • 金赛纶

    金赛纶

    金赛纶(김새론、Kim Sae ron),2000年7月31日出生于韩国首尔特别市,韩国影视女演员。2009年,9岁的金赛纶主演电影《旅行者》,以儿童演员身份出道,并凭借该电影获得第19届韩国釜日电影奖最佳新人女演员奖。

  • 雨婷儿

    雨婷儿

    雨婷儿(丛昱婷),别名从昱莛,2000年1月28日出生于中国北京,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雨婷儿在2006年参演了个人首部电视剧《汉语会话》;2010年在电视剧《雾都猎狐》中饰演了雷晓恬。

  • 托马斯·穆勒

    托马斯·穆勒

    托马斯·穆勒(德语:ThomasMüller),1989年9月13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魏尔海姆,德国男子职业足球运动员,场上司职二前锋/前腰/右边锋,现效力于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的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2014年巴西世界杯德国国家队夺冠成员。

  • 姚星彤

    姚星彤

    姚星彤(Helen Yao),曾用名姚馨茜、姚岚,1983年4月12日出生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女演员。2003年,姚星彤凭借在电视剧《和你在一起》中饰演的紫衣一角而正式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