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yù)(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东阿)人,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名臣。本名程立,因梦中在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征辟为寿张令,从此为其出谋献策、征战四方。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都后,任命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讨平袁谭、袁尚后,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黄初元年(220年),曹丕
审配(?-204年),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北清丰北)人。为人正直, 袁绍领冀州,审配被委以腹心之任,并总幕府。河北平定,袁绍以审配、逢纪统军事,审配恃其强盛,力主与曹操决战。曾率领弓弩手大破曹军于官渡。官渡战败,审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谮见疑,幸得逢纪力保。袁绍病死,审配等矫诏立袁尚为嗣,导致兄弟相争,被曹操各个击破。曹操围邺,审配死守数月,终城破被擒,拒不投降,慷慨受死。
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孙吴太子,吴大帝孙权长子,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异母兄。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孙登多次劝谏孙权,对时政多有匡弼。镇守武昌时,处理政务谨慎得体。赤乌四年(241年)五月,孙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宣太子。临终时上疏举荐贤才,希望孙权任用他们而使吴国昌盛。孙权看到奏章后悲伤不已,只要谈到孙登就流泪不止。
陈宫(?-199年2月7日),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谋士、大将,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 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下邳城中,吕布不听陈宫之计,以致失败。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
逢纪(?-202年,逢音páng,古同“逄”),字元图,南阳人。袁绍逃离董卓势力范围时,与逢纪、许攸同到冀州。袁绍甚为赏识逢纪的智谋而重用。袁绍初到冀州,依赖韩馥提供粮食。初平二年(191年),逢纪提议利用公孙瓒攻击韩馥,实则提议韩馥和袁绍共同防御冀州,结果袁绍成功反客为主。官渡之战中令逢纪统军事。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在官渡之战败回,后悔当初不听田丰之计,逢纪即时进言田丰知道袁绍兵败后取笑袁绍不听其言。审配与逢纪有私怨,官渡之战后审配两位儿子被虏,有人对审配有谗
水镜先生,本名司马徽,字德操,东汉末年襄阳名士。约生于公元147年,卒于208年。他素以知人、育人、荐才、克己而著称于世。被世人称为“人鉴”,俗称“水镜先生”。水镜先生为人清高拔俗,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才能,受到世人的敬重。刘备落难路经水镜庄,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两人,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想请司马徽出山相助,司马徽自称是山野闲人,不堪世用,谢绝邀请,于是便引出了“三顾草庐”的千
张角(?-184年),钜鹿(治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人。中国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太平道的创始人。他因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传《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遂以宗教救世为己任,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组织群众,约于灵帝建宁(168-172)初传道。中平元年(184),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不久张角病
袁尚(?-207年),字显甫,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汉末群雄之一袁绍的第三子,受到袁绍的偏爱,并于袁绍去世后继承了袁绍的官位和爵位,也因此招致长兄袁谭的怨恨,兄弟之间经常兵戈相向。后袁氏兄弟均被曹操所败,袁尚与二兄袁熙逃往辽西投奔乌丸首领蹋顿,但不久曹操即平定乌丸,二人只得又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却被公孙康所斩,首级也被送往曹操之处。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关羽败亡后,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同年去世,谥曰厉侯,有一子于圭。
夏侯惠,生卒年不详,字稚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臣,文学家,为夏侯渊第六子。约汉末魏初间前后在世,年三十七岁。幼以才学见称,善属奏议。历散骑黄门侍郎。与钟毓常有辩驳,事多见从。迁燕相,乐安太守。惠著有文集二卷,《隋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曹仁(168年-223年),字子孝,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从弟(从祖弟)。三国曹魏名将。曹仁好弓马骑射,少时不修行检,及至长成为大将,则变得严整,奉法守令。从曹操多年,为魏朝立下汗马功劳。破袁术,曹仁所斩获颇多,大破陶谦军及陶谦部将吕由,攻克句阳,生擒吕布的部将刘何,官渡之战中,在隐强打败刘备军、鸡落山之战又战胜袁绍军。赤壁之战兵败后,曹仁镇守江陵与周瑜拖了一年之久,为曹操重整旗鼓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渭南破马超,破反将苏伯、田银、侯音,襄樊之战中挡住了关羽的进攻,与徐晃共攻破陈邵,进军襄阳,魏国
胡遵,字以道;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南)人,魏卫将军。景初二年(238),辽东公孙渊反,司马懿遣遵等击破其将卑衍、杨祚。嘉平四年(252)冬十一月,诏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遵、镇南将军毌丘俭等征吴。十二月,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大破众军于东关。不利而还。正元二年(255)七月,以遵为卫将军。甘露元年(256)秋七月己卯,遵薨。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蒋琬初随刘备入蜀,被任命为广都长,后因不理政事激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蒋琬免于一死,后重新被启用,诸葛亮将其悉心培养,并密表刘禅可以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死后,蒋琬继其执政,拜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延熙元年(238年),受命开府,加大司马,总揽蜀汉军政。曾制定由水路进攻曹魏的
毌丘俭(Guànqiū Jiǎn,?-255年),字仲恭,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后期的重要将领。继承父毌丘兴爵位高阳乡侯,任平原侯文学。魏明帝即位后,上疏劝魏明帝停止加建皇宫的工程,升为荆州刺史。景初二年(238年)从司马懿攻灭公孙渊;正始五年(244年)至正始六年(245年)两次率兵征讨高句丽,攻破丸都,几亡其国,刻石纪功而还;253年击退吴国诸葛恪的大举进犯,战功累累。司马师废帝,毌丘俭感昔日魏明帝之恩,为曹魏政权做拼死一搏,于正元二年(255年)发动兵变,即后人所谓&
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在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征西将军夏侯玄被调入朝,由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征西将军。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夏侯霸从前得到曹爽的厚待,与郭淮不和。曹爽被司马懿杀死后,他心中不安,投奔蜀汉,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曾随姜维伐魏。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
陈群(?-237年2月7日),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陈群出身名门,为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公元198年,曹操入主徐州,辟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后又转任参丞相军事。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陈群为魏国的御史中丞,后任吏部尚书,封昌武亭侯。曹丕代汉,陈群为尚书令,晋爵颍乡侯。公元225年,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次年,曹丕驾崩,陈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
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东汉末年,其父董和事刘璋为益州太守,刘备立太子时,允被选为洗马,后为黄门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去世。当时蜀人称诸葛亮、蒋琬、费祎及董允为“四相”。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之后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
吴质(177—230),字季重,兖州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北)人,三国时著名文学家。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起初因文才而被曹丕所喜爱。在魏文帝曹丕被立为太子的过程中,吴质出谋划策,立下大功。与司马懿、陈群、朱铄一起被称做曹丕的“四友”。为人放荡不羁,怙威肆行,卒后被谥为“丑侯”。其子吴应数次上疏申辩称枉,正元年间方改谥为“威侯”。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了孙刘联盟,两军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军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
费祎(?-253年),字文伟,江夏鄳县人,三国时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于他的才能,加以礼遇。北伐时为中央军队保护总监,又转为丞相府参谋长。当时魏延与杨仪不和,坐常争论,费祎常为二人谏喻,两相匡护,以尽其用。诸葛亮死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再迁大将军,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性格谦恭真诚,很廉洁,家无余财。后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葬于今广元市昭化古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后在洛阳去世。
夏侯威(生卒年不详,)字季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为夏侯渊第四子。夏侯威性格任侠,历荆、兖二州刺史,并与曹丕、曹植等相友善。其时泰山人羊祜,博学能属文,善谈论;夏侯威深异其才,乃以其兄夏侯霸之女嫁于羊祜为妻,後羊祜果成一代名将。沛国朱建平善于相术,一次于曹丕宴会上谓夏侯威道:“你四十九岁时将位至州牧,然而亦当有危厄,此厄若得过,则你可年至七十,致位公辅。”后来夏侯威任兖州刺史,并在四十九岁时,于其年十二月上旬得疾;夏侯威念建平之言,自以为必死,于是预作遗令及送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王昶(?-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人。曹魏大臣、将领。少时知名,初为曹丕的文学侍从,曹丕继位之后,王昶由散骑侍郎转任洛阳典农、兖州刺史。魏明帝继位,出任扬烈将军、徐州刺史,封关内侯、武观亭侯。伐吴之后升任征南大将军,晋封京陵侯。镇压毌丘俭之后升任骠骑将军,又因平定诸葛诞有功而升任司空。王昶著有《治论》、《兵书》等数十篇论著。死后谥号穆侯。
孙皓(242年—284年),字元宗(一说字元景,出自《册府元龟》)一名彭祖,字皓宗。264年—280年在位。吴大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四年后在洛阳去世。
孙亮(243年-260年),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母潘皇后,他是吴大帝孙权最小的儿子(七子)。252年孙权去世后即位,太平三年(258年)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永安三年(260年),孙亮再被贬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一说被毒杀),终年18岁。西晋太康年间,原先任职吴国的官员戴显将孙亮的遗骨葬在赖乡。
徐盛(177年-228年),字文向,琅邪莒县(今山东莒县)人,三国时吴国名将。他在汉末因战乱客居江东,由孙权所设“招贤馆”登用,从而开始辅佐孙权。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被迫退走。黄武年间,徐盛病逝。其官爵由儿子徐楷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