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旦,北平王罗艺帐下军官,他精研酒道,嗜酒如命。他家徒四壁,却窖藏了无数美酒价值万金。他曾言,生平最大的志愿是尝遍天下名酒,用遍天下各种 酒具。贾柳楼群雄结拜,吕公旦排名第四十四。
约公元六九O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幽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武后天授初前后在世,著有《旧唐书经籍志》;
贾闰甫,隋唐时期人物,魏公李密的谋臣。父亲贾务本,为张须陀部下大将。唐朝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李密率部至稠桑,李密密谋叛唐自立,问计于贾闰甫,贾闰甫力劝不可,李密大怒,想要杀了他,但因王伯当等人的求情而放了他,贾闰甫逃往熊州(今河南宜阳)。后贾闰甫任职于唐朝,著有《李密传》三卷。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盛彦师,宋州虞城(今河南虞城)人,隋末唐初将领。因斩李密功,封为葛国公,授武卫将军(约公元618年),平王世充,徐圆朗反,诏为安抚大使,战败被执,令作书招其弟举虞城叛,彦不从,徐圆朗称之为豪杰而置之,后平圆朗,得还,被唐高祖以他罪诛。
卢藏用(约664 - 约713),字子潜,唐代诗人,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少以文辞才学著称,举进士,不得调,与兄征明偕隐终南山。长安(701-704年)中召授左拾遗,神龙中,为礼部侍郎,兼昭文馆学士。以托附太平公主,流放岭南。与陈子昂友善,曾编辑《陈伯玉文集》赞子昂“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是陈子昂诗文变革的积极支持者。能属文,工草隶、大小篆、八分。书则幼尚孙(过庭)草,晚师逸少(王羲之),八分有规矩之法。有文集三十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唐书本传、书断》
童环,字佩之,山西潞州天堂县人氏,单雄信的好友,与金甲自幼形影不离。唐太宗征讨辽东,童环随军出征,在凤凰山下与二十五家总兵大战盖苏文,被盖苏文用飞刀所杀。
陈子昂(约659~约700),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
樊虎,历城县捕快,贾家楼结义排名四十。
司马承祯(647-735),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人称白云先生,河内温县人,今属河南温县。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馗的后人。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少时笃学好道,无心做官。拜师嵩山道士潘师正,得受上清经法、符箓、导引、服饵等道术,隐居天台山玉霄峰。因个人文学修养极深,司马承祯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邱福,九月九秦母大寿,邱福代父拜寿,并于贾柳楼46友结拜,排行第44。
唐贞观七年(633)入仕,为潞州长子县令。据说能“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民间有许多崔珏断案的传说,其中以“明断恶虎伤人案”的故事流传最广。
柳周臣,中国古典小说《隋唐演义》中的人物,和贾闰甫是表兄弟。
其体貌特征为:身着紫袍,怒目圆睁。双唇紧闭,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凡来报到的鬼魂,先经孽镜台前映照,显明善恶、区分好坏。生前作恶的坏鬼全部由他处置。
丁天庆是贾柳楼四十六结义兄弟之一,按年龄来说是比较年轻的一位。贾柳楼结拜是隋唐故事中重要的情节。
执掌善薄,身着绿袍,笑容可掬。生前行善小鬼全部由他安排,根据生前行善程度大小、多少予以奖赏。在六道轮回中,或登天成神,或投胎做人,只须在孟婆处喝一碗迷魂茶,忘却生前恩怨,即可重食人间烟火。
金甲,山西潞州天堂县人氏,单雄信的好友,与童环自幼形影不离。
齐彪,字国远,《说唐全传》中的人物,原先是少华山的山贼,武器是两柄金锤,颇有勇力,后来与秦琼等人归顺大唐,随唐军征伐高句丽时,被盖苏文斩杀。后世《瓦岗英雄》等评书中的齐国远则本领低微,常用一柄硕大的纸糊大锤在阵前招摇,不知情者如秦琼、裴元庆均曾在对阵时被他蒙骗,待到双方兵器碰撞,纸锤立刻就露出马脚。贾家楼群雄结拜,齐国远排名第二十七,后在瓦岗被混世魔王程咬金封为八彪将军之一。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浪)仙,人称诗奴,又名瘦岛,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陈金凤(894年-935年),福建福清人,本为闽太祖王审知的才人。后为闽惠宗王延钧的淑妃,永和元年(935年)二月立为皇后。她是闽惠宗第三任妻、第一任生前正式得立的皇后,生有一子王继镛。同年十月,陈金凤在政变中被杀害。福建民间称其为“万安娘娘”。陈金凤有诗才,擅玩乐,今存词二首。
李如珪,小说《隋唐演义》、《说唐》中的陕西少华山四寨主。他出自富贵人家,后来随齐国远一起落草,贾家楼群雄结拜,李如珪排名第二十八,后在瓦岗被混世魔王程咬金封为八彪将军之一。在小说《薛仁贵征东》中,李如珪和其他二十五家御总兵被盖苏文用飞刀杀死在凤凰山下。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汉族,唐朝襄州襄阳人。唐朝名相,诗人。张柬之中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武则天提升为洛州司马。不数日,狄仁杰再荐之,称其“可为宰相,非司马也。”遂得以升为秋官侍郎,过了一段时间又得姚崇推荐,于是升任宰相。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因功擢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后升为汉阳王。不久,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边疆。张柬之被流放泷州,气愤致死。时年八十
金飞山(904年?-926年),前蜀后主王衍的第二位皇后,四川成都人。父亲务农,家境富有,传说她出生时有山飞至其家,因而取名飞山。十六岁时,姿容绝世,擅长绘画。乾德初年,选入后主的掖庭,高皇后被废,王衍立她为皇后。不久被废,(因为王衍一直是想立韦元妃为皇后)钱贵妃为其力辩,复立为皇后。咸康元年(925年),随王衍降后唐,次年被斩首。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梁太祖朱晃(852年—912年),宋州砀山人,母王氏佣食于萧县,五代十国梁朝开国皇帝。早年参与黄巢起义,后脱离黄巢大齐政权而归唐。后被唐廷赐名朱全忠,篡唐建梁后又改名朱晃。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李柷,自行称帝 ,建都开封,国号为“大梁”,是为梁太祖 改元开平,自此唐朝结束了它289年的统治,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在位时颇重视农业发展,下令两税之外不得妄有科配。乾化二年(912)六月,朱晃被亲子朱友珪所害,终年 61 岁。庙号太祖,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毛泽东评价说:“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唐代宰相、诗人。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卢仝(约795-835)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卢照邻嫡系子孙。出生地河南济源市武山镇思礼村,祖籍范阳,河北省涿州市。早年隐少室山,后迁居洛阳。自号玉川子,破屋数间,图书满架,终日苦哦,邻僧赠米;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性格“高古介僻,所见不凡近”,狷介类孟郊;雄豪之气近韩愈。韩孟诗派重要人物。835年十一月,死于甘露之变。
李存孝(?―894年),代州飞狐人,本姓安,名敬思,突厥族沙陀部落人。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将。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员骁将,也是李克用众多的“义儿”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一个。古人言“王不过霸,将不过李!”霸,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李,指的就是李存孝。史书记载&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李德裕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浙西观察使、兵部侍郎、郑滑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中书侍郎、镇海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他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但因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武宗继位后,李德裕拜相。他执政五年,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制驭宦官,功绩显赫,被拜为太尉,封卫国公。武宗与李德裕的君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