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周(?—前95),字长孺,西汉南阳郡杜衍县(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南)人,出身小吏,甚有能名。义纵任南阳太守时,“以为爪牙”,推荐他为廷尉史(廷尉属官)。他为张汤服务,汤称赞之,官至御史。受命查办沿边郡县因匈奴侵扰而损失的人畜、甲兵、仓廪问题。他在查办过程中,严格追究造成损失的责任,很多人因此被判死罪。由于他执法严峻,奏事称旨,因而得到武帝的赏识,加以重用,同减宣更替任御史中丞十余年。
冯信,字季诚,西汉郪(qī,郪县,属广汉郡,治所在今三台县郪江镇)人,事见《华阳国志》。
樊宏(?—51年),字靡卿,东汉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县)人。樊宏 (?~公元前51年)东汉初期道家。字靡卿。南阳湖阳(治所在今河南唐河县西南)人。汉光武帝之舅。少时即有远大志向,王莽末年,农民起义爆发,樊宏与族人筑营自守,保护了一方百姓。建武元年(公元25年),拜光禄大夫,位特进,次三公。五年(公元29年),封长罗侯。十五年(公元39年),定封寿张侯。谥号恭侯。其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后汉书·樊宏传》)。曾留下遗书,要求薄葬,“一无所用”(同上),在哲学上,坚持老子去盈防满、贵柔求退的思想.认为财富
冯野王,字君卿,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人,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之子,西汉官员。少时因父为官的缘故任太子中庶子。后以功劳次序补任当阳县令,升任砾阳县令,调任夏阳县令。汉元帝时,升任陇西郡太守,入朝任左冯翊,升任大鸿胪。竟宁元年(前33年),初朝任琅邪太守。后受大司马王凤排挤,被罢免官职,几年之后,老死家中。
汉舞阳侯,樊哙与吕媭生的儿子。在诛杀诸吕中,将樊伉诛杀。
孝哀傅皇后(公元前59年-公元前1年),傅氏,野史记载其名为傅黛君,河内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孔乡侯傅晏之女,汉哀帝刘欣祖母傅太后(傅昭仪)的堂侄女,汉哀帝的皇后。汉哀帝为定陶王时,傅氏嫁给汉哀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汉哀帝获立皇太子,傅氏成为太子妃。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哀帝继位,立傅氏为皇后。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傅氏退居桂宫。一个多月后,傅氏被废为庶人,于是在汉哀帝陵园中自杀。
氾胜之(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期。汜水(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北)人,古代著名农学家。他所编著的《氾胜之书》,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而闻名于世。
傅介子(?一公元前65年),西汉勇士和著名外交家,汉族,北地(今甘肃庆阳西北)人。昭帝时,西域龟兹、楼兰均联合匈奴,杀汉使官,略劫财物。他要求出使大宛,以汉帝诏令责问楼兰、龟兹,并杀死匈奴使者,返奏被任为平乐监。前77年(元凤四年)又奉命以赏赐为名,携带黄金锦绣至楼兰,于宴席中斩杀楼兰王,另立在汉楼兰质子为王。以功封义阳侯。
樊娴都(?-公元22年),《后汉纪》作樊归都,南阳郡湖阳人,樊重之女,南顿县令刘钦的妻子,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生母。
傅俊,(?—31),字子卫,颍川郡襄城人,原为襄城的亭长,刘秀起兵之后,投奔刘秀,因此被灭族。傅俊随刘秀参加了昆阳大战、平定河北之战、讨伐董訢、邓奉、秦丰、田戎的南征之战,还独自领军平定了江东六郡。傅俊忠心耿耿、屡立战功,历任骑都尉、侍中、积弩将军,被封为昆阳侯。公元31年(建武七年),傅俊去世,谥威侯。
傅宽(?―公元前190年),西汉开国功臣,阳陵侯。北地(治今甘肃省庆阳西北)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以魏五大夫骑将投归刘邦,任右骑将。后从击项羽,随韩信攻占齐地。汉朝建立,汉高祖定元功18人,傅宽列第9位。任齐相,参加平定陈豨叛乱,旋徙为代相,惠帝五年死,谥景侯。
恭怀梁皇后(公元62年—公元83年),梁氏,名不详,汉章帝刘炟的妃子,汉和帝刘肇的生母。汉和帝因为生母梁贵人酷殁,敛葬礼阙,乃改殡于承光宫,上尊谥曰恭怀皇后,追服丧制,百官缟素,与姐梁大贵人俱葬西陵,礼仪等同于同为汉章帝贵人的宋贵人(其孙为汉安帝)所葬敬园。
郭璜,阳安侯(?—?),郭况之子。是汉光武帝第一位皇后郭圣通的侄子。光武帝建武年间,郭璜以阳安侯世子的身份娶刘秀女淯阳公主刘礼刘为妻。
傅喜,字稚游,河内温县人,汉哀帝刘欣祖母傅太后(傅昭仪)的堂弟,西汉官员。傅喜少好学问,有志气,初任太子庶子。汉哀帝即位后,任卫尉,后升任右将军。当时汉哀帝祖母傅太后参与政事,傅喜多次规劝她,从此傅太后不让傅喜辅政,赐他黄金百斤,交回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身份回家养病。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上书替傅喜说情,而汉哀帝也很重视他,于建平元年(前6年),任命傅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汉哀帝母亲丁氏家族和祖母傅氏家族都很骄奢,而且嫉妒傅喜。傅太后想取得太皇太后尊号,傅喜与丞相孔光等人不同意,因此傅太后大怒,将其遣送到
春秋时,鲁桓公的夫人文姜生公子同、公子友(字季,又叫季友),还有个妾生了公子庆父和公子牙(字叔,又叫叔牙)。公子同作为嫡长子继承君位,就是鲁庄公。庄公的夫人哀姜没有生育且与庆父有私情,但她陪嫁的妹妹生了一个儿子启。庄公还有其他几个儿子:长子公子般,党孟任所生;公子申,须句子之女风氏所生,年长于公子启;公子遂,又称仲遂,因家住东门,又称东门遂。庄公临死时,叔牙力主让庆父即位,但庄公却把公子般托付给季友。季友随即以庄公的名义将叔牙毒死,但保留了叔牙的家人。没有得到君位的庆父不甘心,设计杀了继位的公子般,改立公
郭解(音xiě,来源《辞海》),字翁伯,汉族,河内轵(今济源东南)人,汉善相人许负的外孙。其父亲因为行侠,汉武帝时被诛,西汉时期游侠,作为《史记·游侠列传》中的主要人物而著名。郭解生平事迹主要来自《史记》,故本文以《史记》记载总结所得。
男,(生卒年不详),今安丘人。西汉著名学者。
公孙贺(?―前92年),字子叔,北地郡义渠(今甘肃宁县)人,汉武帝时期将领。汉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年),胶东王刘彻立为太子,选为太子舍人。后元三年(前141年),汉武帝即位,迁太仆。元光元年(前134年)至元鼎六年(前111年),先后以太仆之职出任轻车将军、骑将军、左将军七次出击匈奴,凭军功封为南奅侯,亦因酎金失侯。太初二年(前103年),代石庆为丞相之职,封葛绎侯。征和二年(公元前92年),因巫蛊之祸冤死狱中。
郭舍人,汉武帝的倡优,很受宠信。
盖延(?—39年),字巨卿,东汉初年将领。汉族,渔阳要阳(今北京市平谷县)人。盖延力大能挽硬弓,以勇力闻名边疆,原为彭宠部下,后与吴汉共投刘秀,久经战阵,参与消灭王郎、刘永、董宪、苏茂,周建,庞萌、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十一。刘秀称帝后,任虎牙大将军、左冯翊,封安平侯。
郭宪,字子横,东汉汝南宋(今安徽省太和县倪邱镇)人。据《颍州府志》(清·王敛福 纂辑)记载:西汉置细阳县,因县有细水(茨河),故名。后又称为新郪。东汉建初四年(79年),徙宋公于新郪,号曰宋,属汝南郡。另据《太和县志》(民国·丁炳烺主修 吴承志纂修)记载: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有运丘寺,清雍正、乾隆间修,寺旁有古檀树,大十围。内有运丘,高五仞,周围四亩,形若龟状。相传为郭宪墓。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齐地菑川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人),为西汉名臣。其少时为吏,牧豕海上,四十而学,谨养后母。汉武帝时期,先后二次被国人推荐,征为博士。十年之中,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先后被任为左内史(左冯翊)、御史大夫、丞相之职。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公孙弘于相位逝世,谥献侯。公孙弘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侯”开创先例。其在职期间,广招贤士,关注民生,并为儒学的推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曾著有《
韩安国(?—公元前127年),梁成安人,后适居睢阳。西汉时期的名臣、将领。自幼博览群书,成为远近闻名的辩士与学问家,后到梁孝王幕下任中大夫,成为梁孝王身边的得力谋士。他帮助梁孝王和汉政权化解了几次危机,深得汉景帝的信任。汉武帝时,进入汉王朝中央政权的核心圈子。韩安国根据国家现状,提倡与匈奴和亲,使汉王朝北方多年无战事。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韩安国病死。
盖延(?—39年),字巨卿,东汉初年将领。汉族,渔阳要阳(今北京市平谷县)人。盖延力大能挽硬弓,以勇力闻名边疆,原为彭宠部下,后与吴汉共投刘秀,久经战阵,参与消灭王郎、刘永、董宪、苏茂,周建,庞萌、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十一。刘秀称帝后,任虎牙大将军、左冯翊,封安平侯。
公孙述(?―36年),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新莽末年、东汉初年割据势力。初以父官荫为郎,补任清水县长。公孙述熟练吏事,治下奸盗绝迹,由是闻名。王莽篡汉,公孙述受任为导江卒正(蜀郡太守)。王莽末年,天下纷扰,群雄竞起,公孙述遂自称辅汉将军兼领益州牧。建武元年(25年),公孙述称帝于蜀,国号成家(一作大成或成),年号龙兴。建武十一年(35年),汉廷乃派兵征讨,被公孙述所拒。次年,复命大司马吴汉举兵来伐,攻破成都,纵兵大掠,尽诛公孙氏,“成家”为东汉所亡。计公孙述割据益州称帝,共在位十二年。
何武(?—3年),字君公,蜀郡郫县(今四川省郫县北)人,西汉大臣。早年学习《易经》,与翟方进为友。历任鄠县县令、谏大夫、扬州刺史、丞相司直、清河郡太守、兖州刺史、司隶校尉、京兆尹、楚国内史、廷尉。居摄三年(前8年),为御史大夫(改大司空),封氾乡侯。汉哀帝之时,何武与师丹、孔光等拟定限田、限奴婢的方案,遭官僚贵族反对,未果。元寿元年(前2年)改任前将军。元始三年(3年),王莽掌权时,吕宽、王宇事件,何武被王莽诬陷,自杀,谥号剌侯。其子何况袭封,王莽篡位时断绝。
甘英(生卒年不详),字崇兰,东汉人。曾于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贡禹(前127-前44) 字少翁,琅邪(今山东诸城)人,“以明经洁行著闻”(《汉书·贡禹传》。本辞条以下引文,均见此篇)于世。主张选贤能,诛奸臣,罢倡乐,修节俭。后世尊为“贡公”。
后苍,字近君。生卒年不详。西汉经学家。东海郡郯(今山东郯城县)人。曾侍奉夏侯始昌。夏侯始昌精通“五经”(汉武帝时称儒家的五部经典为五经,即《诗》、《书》、《礼》、《易》、和《春秋》)。后苍也精通《诗》和《礼》。他还是研究《孝经》的专家。武帝时立为博士,官少府。撰有《后氏曲台记》,已佚。后苍的子弟中,著名者有戴德、戴圣、庆普、萧望之、匡衡等人。史书记载据郯城县志,卷三十人物(一)中记载,后苍(生卒年月不详),字近君,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西汉宣帝时博士,官至少府。著名经学家。
甘忠可(?-约前22),西汉黄老道代表人物之一,齐地人,活跃于汉成帝年间,齐(今山东淄博东北)人。成帝时,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言汉家气运已完,应重新受命于天,被认为罔上惑众,入狱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