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仁斋简介
伊藤仁斋,(Jinsai Ito ;1627~1705),日本德川时代前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古学派之一的古义学派(又称堀川学派)的创立者。
伊藤仁斋名维桢,字源佐,号仁斋、古义堂、棠阴。
生于平安(今京都)。
自幼聪明、好学,11岁读中国儒学经典,初时崇奉宋儒的理气学说,37、38岁时怀疑宋儒背离孔子和孟子,于是摈弃朱子学,独尊孔、孟,主张恢复儒家经典的古义,十分重视《论语》和《孟子》两书,并要建立所谓“圣学”,虽然遭到朱子学派的攻击,仍然坚持己见。
他终身没有做官,在京都堀川开设私塾“古义堂”,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培养出一批著名的儒学家,形成古义学派,在日本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哲学思想受到中国明朝哲学家吴苏原的影响。
仁斋逝世后,他的弟子私谥他为“古学先生”,他的长子东涯继承并且发展了他的学说。
伊藤仁斋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他认为:“天地之间一元气而已”,这种物质性的气分阴、阳,以盈虚、消长、往来等方式运动、变化着,永不停息,产生万物,构成整个宇宙。
他同时肯定宇宙是无始无终的,否定了宋儒的天地开辟论。
他还以气为本,认为先有气而后有理,批判朱熹关于以理为本、理在气先的唯心主义观点。
朱熹以理为本,把宇宙看作是寂静不动的;而仁斋却以气为本,把宇宙视为“一大活物”,用气的运动、变化来说明一切现象,仁斋宣称,理是气的条理,是虚的,气才是实的;虚的理是死的,只有实的气能体现活生生的运动、变化。
他的哲学包含着辩证法思想,提出了关于对立面及其转化的命题。
他写道:事物“无不有对”,“盖物有两而后化,无两则无以化”。
在伦理思想方面,伊藤仁斋认为,孔门以仁为宗,仁的本质就是爱。
他的道德观以仁为核心。
他所讲的道是为人之道,认为“圣学”就是王道,王道就是仁义,这是儒家传统的学说。
他赞成孟子关于人性本善的说法,反对宋儒把人性分为本然之性和气质之性。
他重视教育和实践,不作烦琐的考证,曾用通俗说理的方法注释儒家的经典。
伊藤仁斋的主要著作有:《〈语〉〈孟〉字义》、《童子问》、《〈论语〉古义》、《〈孟子〉古义》、《〈中庸〉发挥》、《〈大学〉定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