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风云人物 > 朗格

朗格

(又译兰格,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早期新康德主义的主要代表)
最后更新于:2024-03-20 23:17:47

朗格简介

朗格(Friedrich Albert Lange,1828~1875)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早期新康德主义的主要代表。

又译兰格。

朗格生于索林根附近的瓦尔德,卒于马尔堡。

父亲是圣经注释家。

早年随父侨居瑞士,后在苏黎世大学和波恩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

1851年起在波恩大学与杜易斯堡文科学校任教,讲授唯物主义史等课程。

1861年辞去教职,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并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曾任报纸编辑,一度还参加工人运动。

1870年任苏黎世大学演绎逻辑教授,1872年回德国任马尔堡大学哲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论工人问题》(1865)、《唯物主义史及对其在目前的意义的批判》(上卷,1866;下卷,1875)、《逻辑学研究》(1877)。

朗格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从生理学的角度论证I.康德的认识论,因而被称为生理学的康德主义。

朗格根据当时的感官生理学实验,断言感性知觉的性质并非由外界作用物所决定,而是由感官自身的结构决定的,宣称这种实验驳倒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证实了古希腊普罗泰戈拉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

他把康德所说的认识形式的先验性归结为主体的生理结构,认为“时空”以及“范畴”都是人的机体的生理结构先验地赋予经验的。

由此出发,他否认“物自体”的客观存在,认为它仅仅是一个“极限概念”。

他把客观世界解释为人的表象的世界,认为它依存于人的器官,是人的机体组织的产物,从而抛弃了康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成分。

朗格还把康德的“理性世界”改变为“诗的世界”,并以此建立其关于人类社会未来的理想。

这个理想亦即人类精神的最高机能所创造的伦理理想。

朗格强调人类的这个理想必须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但他又反对通过暴力革命的道路,而主张通过和平改良的道路来实现社会主义。

这种伦理社会主义的思想,对后来新康德主义的许多学派以及第二国际中的修正主义者都有很大影响。

上一篇:小塞内加

下一篇:耶若婆佉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人物《朗格》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utohao.com/renwu/71769.html

朗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