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风云人物 > 西田几多郎

西田几多郎

(日本哲学家)
最后更新于:2024-03-24 09:00:30

西田几多郎简介

西田几多郎(汉语拼音:Xi tian ji duo lang;英语:Kitaro Nishida,1870~1945), 日本哲学家。

生于日本石川县河北郡。

1883年入金泽师范学校,后托病退学,进行自学;以后转入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科选修科。

毕业后,回乡任中学教员。

不久转向佛教 ,1903年开始正式研究哲学。

历任东京学习院教授,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副教授、教授。

并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他和田边元在京都帝国大学先后培育出一批知名的哲学家,在日本近代哲学史上形成一个所谓京都学派。

西田企图建立一个超越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 哲学体系。

西田的第一部著作是1911年出版的《善的研究》。

这本书曾经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销售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本哲学著作。

他声称,他研究哲学的根本动机是为了解决人生问题。

书中第一次提出并且阐述他的基本概念“纯粹经验”。

指的是所谓“主观和客观合一”的直接经验,他认为,有了经验才有个人,“纯粹经验”是唯一的“实在”,而主观与客观是这“实在”中统一着的两个方面,“善”就是实现主客合一的意识状态,也是自我的发展完成。

西田后来把“纯粹经验”表述为先验的自觉;展开了他特有的所谓“场所逻辑”。

西田认为,自我与非我、意识与对象要发生联系,就必须有一个把两者联系起来的“场所”,这个“场所”就是东方宗教哲学中的“无”。

西田把“场所”分为“有的场所”、“相对无的场所”、“绝对无的场所”3 个阶段 ,认为“绝对无的场所”才是“真无的场所”。

“绝对无”既非“有”,也非“无”,它的根本作用就是像镜子一样,把“对象按照原样反映出来”。

把“场所”观点具体化为“个体互相规定即一般者自己规定”的“辩证法一般者”观点。

形成所谓“多和一”的“绝对矛盾的自己同一”逻辑。

西田哲学尽管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迂回曲折 ,但是他的“主客合一”和“直观”观点却贯彻始终。

西田哲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30多年间,对日本的思想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有一些哲学家对西田哲学重新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这种哲学又受到一些人士的注意。

本文标签: 西田几多郎哲学人物

上一篇:桑木严翼

下一篇:智讷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人物《西田几多郎》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utohao.com/renwu/71703.html

西田几多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