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希顿简介
梅兰希顿( Philipp Melanchthon ;1497~1560),德意志宗教改革家、人文主义者。
生于巴登。
原名斯瓦尔兹德。
先后就读于海德堡和杜宾根大学。
1518年经舅父路希林介绍到维登堡大学教授希腊文。
他在教学中宣传人文主义思想,认为神学和社会的出路唯有回归于古希腊、罗马和基督。
后被萨克森选侯任命为神学教授。
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他积极响应,成为路德的得力助手。
他主张捍卫圣经权威,把因信称义作为新教的神学基石;反对教皇绝对权威;改革教士独身制度;反对变体说,将弥撒改为圣餐。
使路德的思想更加理性化、系统化。
1519年出席莱比锡大会,参与路德同约翰·艾克的辩论。
1521年路德幽居瓦德堡,他出而领导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并协助路德翻译与注释圣经。
同年出版《教义要点》,系统阐述新教教义,为新教第一本“系统神学”著作。
1523年路德同D.伊拉斯谟论战时,他倾向伊拉斯谟,怀疑路德的意志论。
他反对德国农民战争,反对暴力革命。
1529年参加斯拜尔会议和马尔堡会谈,并多次代表路德同J.加尔文派和天主教会谈判。
1530年起草《奥格斯堡信纲》,是为路德宗的信仰纲要。
1537年参与签订《施马尔卡尔登条文》。
1546年路德去世后,他成为路德宗的领导人,主要进行萨克森教会的组织工作。
他首创新教“系统神学”和新教信经。
他的圣经注释完全突破了中世纪的框框。
他通过编写教材,培训师资,改组柯林斯堡、耶拿、莱比锡、杜宾根、罗斯洛克等大学,更新了德国教育制度。
他将德国的人文主义思想纳入了宗教改革的轨道,并力图调和科学和信仰。
他还著有多种拉丁文希腊文的语法和修辞教科书。
其晚年则充满了矛盾和纷争,与路德宗内部的保守派进行了一系列教义上的争论。
他的支持者被称为“腓立派”,在神学上采取温和与折衷的立场。
去世后葬在维登堡教堂路德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