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风云人物 > 徐复观

徐复观

(新儒家学派的大家之一)
最后更新于:2024-03-09 15:34:32

徐复观简介

徐复观(1904年1月31日-1982年4月1日),新儒家学派的大家之一,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熊十力更名为复观,取义《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是一位生于中国湖北浠水县徐琣场凤形湾的学者。

徐复观主要经历:

1903年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徐场凤形湾。12岁就读于县城高等学堂。旋入省立第一师范。

1926年入湖北省国学馆。

1928年东渡日本留学,不久,考入陆军士官学校,涉猎政治、经济、哲学诸书,视野大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秘密从事抗日活动被遣送回国。先后在国民党政府军队任团长、军参谋长、师管区司令。

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国民党参与指挥湖北阳新半壁山、山西娘子关等战斗。

1943年抗日战争期间,受命任驻延安高级联络、参谋,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有所交往。6个月后返重庆,任蒋介石侍从室机要秘书,并被授予少将,是蒋介石十四位核心幕僚之一,参与机要。

1944年往勉仁书院谒师熊十力,悟熊氏“亡国者,常先亡其文化”之言,乃潜心于中国文化典籍。

到中国台湾后,从政治圈转向学术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他与唐君毅、牟宗三等海外学者一起推动儒学现代化研究,被称为第二代“新儒家”领军人物。

1949年他在中国香港创办的政治学术理论刊物《民主评论》,成为20世纪50至60年代台港地区现代新儒家的主要舆论阵地。致力于宣扬新儒家的学说,他与牟宗三、唐君毅成为当时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1949年后在中国台湾与中国香港两地从事教育与学术活动,先后任中国台湾地区立农学院、中国台湾东海大学、中国香港新亚研究所教授,边研究学术。他还对中国台湾少数“台独”言论进行揭露批评,是中华民族文化根基的执着守护者。

1951年赴台中,任省立农学院教授。旋又应聘为私立东海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

1969年再至中国香港,应聘为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新亚研究所教授兼导师和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并重理《民主评论》编务,又任《华侨日报》主笔。

1980年秋拟回国探亲访友,因胃癌治疗未能成行。但仍为夏威夷大学主办的朱子讨论会作“朱程异同”论文5万余言。

1982年2月曾向蒋经国进言:“祖国统一的方法最好是和平谈判;早谈判比迟谈判好,主动谈比被动谈好,自己去谈比别人去谈好。”

徐复观先生于1982年4月在中国台湾逝世。他的骨灰1987年由亲属遵其遗嘱移回故里安葬。

徐复观主要作品:

《学术与政治之间》(学生书局出版)

《中国思想史论集》

《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

《中国艺术精神》

公孙子讲述》

石涛之一研究》

《徐复观文录》(四册)

《徐复观文录选粹》(从文录四册中选录)(学生书局出版)

《徐复观文存》(四册中未入选粹者)

《黄大痴两山水长卷的真伪问题》

《中国文学论集》

《两汉思想史》(三卷)

《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自由人权》(八十年代出版社出版)

《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

《徐复观杂文集》(四册))(时报文化出版)

《中国文学论集‧续篇》

《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

《中国经学史的基础》

《论战与译述》

《徐复观最后杂文集》

《徐复观教授纪念文集》

《徐复观教授纪念论文集》

《徐复观最后日记─无惭尺布裹头归》

《徐复观杂文补编》(六册)

翻译:

《诗的原理》(荻原朔太郎著)

《中国人之思维方法》(中村元著)

徐复观社会荣誉:

他是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台、港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政论家,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本文标签: 徐复观

上一篇:毛亨

下一篇:韩歌子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人物《徐复观》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utohao.com/renwu/70531.html

徐复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