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邪执宜简介
朱邪执宜,沙陀人,朱邪尽忠之子、朱邪赤心之父,曾担任过阴山府都督。
其祖先是陇右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人。
朱邪执宜活动时期是山西代北沙陀军事集团的重要阶段,实现了沙陀同六胡州昭武九姓胡人的密切结合,形成了所谓“沙陀三部落”。
所谓六胡州,是指唐前期设置在灵、夏二州之间(今宁夏、陕北和内蒙古伊克昭盟南部)的鲁、丽、含、塞、依、契6个胡人州,安史之乱中,他们曾受安禄山部将阿史那从礼引诱叛唐,被朔方军和回纥联军击败。
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名将马燧率河东兵击吐蕃,“至石州,河曲六胡州皆降,迁于云、朔之间”。
沙陀民族本来就“素骁勇,为九姓、六州胡所畏伏”,朱邪执宜出任阴山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这无疑对沙陀征服代北各族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所以,尽管“沙陀三部落”的称呼出现在开成中,安、康、史、何等昭武九姓胡人的大量出现更晚至李国昌(朱邪赤心)之子李克用时,但可以断定,沙陀与六胡州胡人结成至为密切的关系,从朱邪执宜时就已开始。
朱邪执宜为代表的沙陀军事集团从唐末割据争霸到五代建立封建王朝,起着重要作用,大约在唐文宗开成年间(836年--840年),朱邪执宜病死,其子朱邪赤心继位,继续为唐朝效力。
历史
沙陀是西突厥的别部,又名处月,后被音译为朱邪。
因突厥习惯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所以沙陀部落的人都姓朱邪。
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沙陀部首领曾随西突厥贵族阿史那弥射前往长安朝见太宗,之后一直内附于唐,与唐朝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安史之乱后,吐蕃占据河西走廊等地,沙陀与唐朝的路途受阻,联系中断,沙陀归吐蕃。
吐蕃迁沙陀部至甘州(治所在今甘肃张掖)。
公元800年,回鹘与吐蕃争夺土地,攻取了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
吐蕃担心沙陀暗中与回鹘勾结,准备将沙陀迁至黄河以北地区。
沙陀人为此非常害怕。
公元809年,沙陀首领朱邪尽忠率全体部众投奔唐朝。
吐蕃追杀,沙陀人且战且走,三万人中仅剩下两千人到达灵州(今宁夏吴忠),朱邪尽忠战死,其子朱邪执宜继位。
灵盐节度使范希朝将他们安定在盐州(今宁夏吴忠市盐池县),任命执宜为阴山都督府兵马使,招纳旧部。
835年,执宜死,其子朱邪赤心继位。
史籍记载
历史上关于朱邪执宜的事迹,记载不多,据《新唐书·沙陀传》,唐宪宗元和四年,吐蕃与回纥争夺甘州和凉州,战事不利,于是准备将沙陀部众调往黄河以北参战,沙陀酋长朱邪尽忠与其子朱邪执宜商议,朱邪执宜认为:“我世为唐臣,不幸陷污,今若走萧关自归,不愈于绝种乎?”朱邪尽忠同意,于是率领部落三万户东迁,吐蕃派出大军前后围追堵截,沙陀部众且战且走,由洮河进至石门关,前后数百战,杀叶蕃军无数,朱邪尽忠战死,余部万余人由朱邪执宜率领进入山西代北地区,得到唐朝灵盐节度使范希朝的收留,屯守神武川之黄花堆,部落改号为“阴山北沙陀”。
元和五年,唐宪宗讨伐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朱邪执宜奉命以骑兵七百为前锋,所向有功,战事平定后,因功迁蔚州刺史。
元和八年,回纥部落过碛南攻克、取西受降城、柳谷地,朝廷命朱邪执宜屯天德以备之。
元和九年至十二年,唐朝发动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的战役,长庆元年再次讨伐成德节度使,朱邪执宜均率所部参加,立有大功,此后入朝留任宿卫,被拜金吾将军。
大和四年(830),柳公绰上奏授其阴山府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