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愔简介
杨愔(511~560年),字遵彦,小名秦王。
公元511年他出生于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一个贵族官僚之家,祖辈在拓跋氏立国时就投靠了鲜卑贵族统治者,在北魏王朝世代为官。
父亲杨津在魏孝庄帝时位居司空。
杨愔生性颖悟,6岁开始读书,11岁时已通《诗》、《易》、《左氏春秋》。
北魏孝明帝正光中,他随父到了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在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以西的悬瓮山(亦名龙山,或称汲瓮山、结绌山,在太原西南10里)读书。
孝昌初年(525),杨津调任定州(治所在今河北定县)刺史,杨愔随父赴任所。
这时,北方六镇军民大起义席卷燕赵,柔玄镇杜洛周领导的起义军打到了定州。
杨津出兵与杜洛周作战,兵败,父子同当俘虏。
之后,怀朔镇的起义军首领葛荣杀了杜洛周,他父子又被葛荣所获。
葛荣为拉拢汉族名士,又赏识他的才学,对他委以重任,欲将女儿许配给他。
他不愿订婚,便以有病推辞。
葛荣被北魏军打败后,杨家父子返回了洛阳。
建义元年(528),孝庄帝即位,杨愔被拜为通直散骑侍郎,时年18岁。
次年发生“元颢之乱”,他随堂兄杨侃保护孝庄帝北迁建州(故治在今山西晋城县东北),被孝庄帝除为散骑常侍。
当时北魏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斗争十分激烈,北方军镇和关陇人民大起义声势浩大,他见政局动荡,无心从政,便弃官隐居嵩山。
永安三年(530)九月,杨侃帮助孝庄帝杀了控制朝政的权臣尔朱荣,尔朱氏各部出兵攻洛阳。
次年,尔朱兆、尔朱度律在洛阳杀了杨津,杨愔逃到了信都(故治在今河北冀县东北),投靠在高欢部下,被高欢署为行台郎中。
高欢攻邺城(即今河南安阳市),他写了祭天的祭文,祈求“上天保佑”高欢。
高欢攻克邺城,将他升为大行台右丞。
他为高欢起草文檄命令,成为高欢的亲随,备受信任。
高欢拥立魏孝武帝后,率部北攻并州的尔朱兆。
高欢打败尔朱兆,占据了并州,在晋阳(即今山西太原)建立大丞相府定居,杨愔随行。
他患病去雁门的温泉治疗,有一个名叫郭秀的人,忌妒他才高,趁他洗澡的机会,以谎言骗他逃离高欢。
他将衣帽抛在水边,假装溺水而死,更姓改名刘士安,逃到嵩山寺中,后又潜到光州(治所在今山东掖县,辖山东半岛胶莱河以东地区),东入田横岛,以教书为业。
高欢探知他逃到光州,便命光州刺史奚思业寻找,终将杨愔送到邺城。
他回到高欢身边后,不久又担任大行台右丞。
孝武帝与高欢之问矛盾加剧,高欢发兵南下,孝武帝被迫西逃长安。
他被擢为给事黄门侍郎,兼散骑常侍。
后以本官兼吏部郎中,主管侍学和典选。
武定五年(547),高欢死后,儿子高洋继位,专断东魏朝政。
七年(549),他被超擢为吏部尚书,加授侍中、卫将军。
八年(550),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北齐政权,称文宣帝。
他被加封为阳夏县男,以本官领太子少傅。
文宣帝要立原妃李祖娥(汉人)为皇后,但鲜卑贵族反对。
杨愔坚持依照汉、魏传统,立原妃为正宫。
文宣帝采纳了他的意见,立李祖娥为皇后。
由此,他和鲜卑贵族之间产生了矛盾。
天保三年(552)四月,他任尚书右仆射。
又与高欢之女太原长公主成婚。
他成了高氏皇戚,被拜为开府仪同三司。
天保八年(557)四月,升为尚书左仆射,晋封华山郡公。
次年五月,升为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加特进。
掌管朝政,权综机衡。
天保十年(559)十月,文宣帝高洋死,皇太子高殷即位,年仅15岁。
杨愔晋封为开封王,主管朝政。
内外军政大事皆由他一人定夺,引起了高氏宗室权贵对他极为不满。
他认为文宣帝高洋在位时,对鲜卑贵族的封爵过滥,因而大加黜免,这就影响了鲜卑贵族的利益,引起了太皇太后娄昭君(高欢妻)、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为首的怀朔鲜卑贵族集团的激烈反对,他们暗中策划准备除掉杨愔以打击汉人士子势力。
十一年(560)正月,他与皇太后李祖娥商议,欲将高演、高湛调出朝外任刺史,此事被宫人李昌义偷听,密告了娄昭君,未能实现。
二月,他又改奏以常山王高演为太师、录尚书事,以长广王高湛为大司马、并省录尚书事(即并州刺史)。
高演、高湛密议,以拜职为名,在尚书省大宴百官,邀杨愔赴宴。
席间,高演以劝酒为暗号,召伏兵当场逮捕了杨愔,并将他打得头破血流,致一只眼珠被打出。
他们将杨愔推到废帝高殷面前,启奏说:“杨愔欲擅朝政,若不早图,必为宗社之害。
”太皇太后娄昭君在旁威逼废帝杀杨愔,16岁的废帝不敢答话,退避后殿。
杨愔当即被杀,时年50岁。
他一生酷爱读书,家中藏书数千卷。
所著的诗赋表奏书论等各种文章很多,死后,文稿多散失。
他的门生收集残稿约有一万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