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冶方简介
孙冶方(1908-1983),原名薛萼果,化名宋亮、孙宝山、叶非木、勉之等,江苏无锡人,模范共产党员,著名经济学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于1985年开始设立和评选,每两年评选、颁发一次,是迄今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
孙冶方资料
姓名:孙冶方
英文名:Sun Yefang
原名:薛萼果
出生/生日:1908年
逝世时间:1983年
享年多少岁:75岁
出生地点:中国,江苏无锡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孙冶方详细介绍
孙冶方(1908年—1983年2月22日),原名薛萼果,化名宋亮、孙宝山、叶非木、勉之等,江苏无锡人。模范共产党员,著名经济学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于1985年开始设立和评选,每两年评选、颁发一次,是迄今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
人物经历
1921年入高小读书。
1923年在无锡竢实学堂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底转为中共党员,任无锡党支部第一任书记,同时也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5年从事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同年11月受党组织派遣,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7年夏毕业后,在该校和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任政治经济学讲课翻译。
1928年回莫斯科中山大学继续任翻译。
1930年9月回国后,任上海人力车夫罢工委员会主席,未几又改任人力车夫总工会筹备委员会主席。同年底,调任沪东区工人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主席。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积极参加组织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并编辑《中国农村》杂志,以孙冶方笔名发表了许多具有马克思主义观点的中国农村经济论文,在理论战线上对托派及王明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在史沫特莱主编的《中国论坛报》担任撰稿人。
1933年与陈翰笙等发起成立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
1935年又开设新知书店、中国经济资料室,发行《中国农村》月刊,并任月刊编辑,还任英文《中国论坛》通讯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调任中共江苏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后来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经济部门的领导工作。
1941年6月,去苏北根据地,在华中局宣传部任宣传教育科科长。后调华中局党校教学,并兼任教育科科长。1941年在华中党校工作期间,提倡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其后还担任中共淮南津浦路西地委宣传部部长、苏皖地区货物管理总局副局长。在山东工作时任华东财办秘书长。
1949年随军到上海。任上海市军管会工业处处长。
新中国建立后,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上海财政经济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院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1977年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顾问、名誉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
1982年9月,他抱病出席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同年12月16日,为表彰与学习孙冶方,中共社会科学院机关党委通过决定,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
1983年2月22日,孙冶方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骨灰撒入故乡太湖。
主要作品
著作《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资本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法权”》《关于改革中国经济管理体制的几点意见》《社会主义经济论》《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社会主义的若干理论问题》《孙冶方选集》《中国社会性质的若干理论问题》。
学术观点孙冶方提出社会主义企业的"分权模式":扩大再生产权力归国家,简单再生产权力归企业。主张抽象法,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与价格一致,抽象掉了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统计过程,有脱离实际统计数据的倾向。反对长官经济、命令经济,主张技术更精密、计算更精确的计划经济;只承认产品经济,而不承认商品经济;强调价值规律,但仅仅是把价值规律建立在产品经济,而非商品经济的基础之上;不赞成通过自由市场,通过竞争来决定价格;认为价格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是由生产价格决定的,而生产价格是可以通过计算而被掌握的;不承认企业是商品生产者,不承认人们的经济利益差别,从根本上排斥市场机制坚持"利润是考核企业经营好坏的综合指标"。坚持"利润是考核企业经营好坏的综合指标",坐牢也不放弃该观。
相关奖项
奖项名称: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创办时间:1985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奖项介绍: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是为纪念中国卓越的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对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表彰和奖励对经济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推动中国经济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而设立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于1985年开始设立和评选,每两年评选、颁发一次,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为纪念孙冶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经济学家薛暮桥、于光远、许涤新等发起于1983年6月19日成立了"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励基金委员会",1985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开始设立并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