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风云人物 > 沈福文

沈福文

(中国漆器工艺美术家、木刻家、美术教育家)
最后更新于:2023-12-08 08:29:18

沈福文简介

沈福文

沈福文(1906-2000),中国漆器工艺美术家、木刻家、美术教育家。

福建诏安人。

毕业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

代表作品有《堆漆金鱼》、《松鹤太阳盘》、《金鱼大漆盘》等。

沈福文是第一个将漆艺搬上高校讲坛的教育家。

早在20世纪30、40年代,沈福文的创作就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多次举办漆艺作品展览,使漆艺在中国美术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中央日报》、《华西晚报》等报纸均有专题报道或辟专栏刊载沈福文漆艺展览的评论文章,成都的文摘杂志《展望》曾经把沈福文的漆器与张大千的国画、刘开渠的雕塑合称为“成都三宝”。

1984年,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他的漆画作品《堆漆金鱼》获“优秀作品奖”,这是漆画首次作为与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并立的独立画种参加国家级展览。

1986年,沈福文的漆画《虾》获中国美协与轻工部联合举办的中国漆画展览荣誉奖。

1941年《脱胎花瓶》获国民教育部在陪都重庆颁发的全国学术大奖。

后任西南美专教授兼实用美术系主任,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顾问、中国美术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美协四川分会副主席,四川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

漆艺作品在故宫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均有收藏。

沈福文投身美术教育几十年,一贯治学严谨,毫无保留地将他的研究成果奉献给了美术教育事业,推动了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漆器艺术的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沈福文先生还撰写了《中国髹漆工艺美术简史》、《漆器工艺技法撷要》、《中国漆艺美术史》等著作。

沈福文少年时期接受了系统的中国画教育,青年时期又在杭州国立艺专和北平艺专接受了西式美术教育,培养了进步的美术思想。

东渡日本求学之时,籍着蔡元培的介绍,沈福文进入日本著名漆艺大师松田权六的工作室内研习漆艺。

他寻到在中国早已失传的《髹饰录》手抄本,按照其中记载的工艺程序反复实验,并从日本博物馆借出馆藏的中国古代漆器,找来现代的福州漆器,对实物进行古今比较对照研究,逐渐发掘出几十种已经失传的古代漆艺技法。

在漆艺创作中他借鉴青铜器、玉器、陶瓷器等的造型、图案、色彩,丰富了漆艺的创作语言。

回国后他和常书鸿结伴到敦煌考察写生,把敦煌藻井、壁画图案融入漆艺创作中,逐渐建立了以“研磨彩绘法”、“新堆漆法”为主的现代漆艺技法体系。

此外,沈福文还试验、总结出了一整套制作漆器的原材料、设备、工具及漆器胎型制作工艺、漆器装饰工艺等方面的经验。

沈福文的漆艺作品在用色、构图、描摹对象等方面,有很多与中国画相通之处,漆画作品《莲》疏密有间,这也是中国画中常用到的空间布局法;莲叶迎风摇曳,如舞女的婆娑舞姿,效果与工笔画的没骨渲染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葡萄》、《虾》、《鲤鱼》、《松阳盘》等作品的内容也都是国画中很常见的表现题材。

漆以黑色见重,漆艺之美关键也在于发挥漆的本质美。

在沈的漆艺作品中可以看到漆的本质美的充分体现,利用带褐色的透明漆调制出各类色漆供装饰,所有的色彩都协调成熟、富有“古趣”。

其它的装饰法如贴金、嵌银,以及镶入各类有色有彩质料,漆的黑又能特别显耀出这些质材的美。

典型的例子如《晨曦盘》,以研磨技法充分表现出晨景的妩媚与妖娆,氤氲回荡,让人不禁想象着重重雾霭之下的初阳。

《金鱼盘》采用高堆漆法和研磨法,金鱼尾部渐渐隐入深褐色背景之中,充满灵动之感。

他开创的金鱼系列形象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此后几十年内,被其他的工艺作品频频借鉴。

漆艺进入中国艺术教育体系,也与沈福文有着密切关系,沈福文正式将漆艺带入了中国高等教育中,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漆艺教学中培养了一大批现代漆艺的后继者。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沈福文总结了中国漆艺发展历程,编写出《中国漆器美术史》,一直到现在都是高等院校漆艺专业的重要教材。

对于沈福文,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国传统漆器艺术的传薪者与近现代漆器和漆画艺术发展的奠基人”。

本文标签: 沈福文中国美术家

上一篇:石谿

下一篇:李诫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人物《沈福文》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utohao.com/renwu/61157.html

沈福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