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本孝简介
戴本孝(汉语拼音:Dɑi Benxiɑo;英语:Dai Benxiao;1621-?),中国清代画家。
字务旃,号鹰阿山樵,别号黄水湖渔父等。
和州(今安徽和县)人。
父为抗清名将,本人一生不仕,隐居鹰阿山中,工诗文、书画。
擅山水,师法倪瓒、王蒙、黄公望,师古能化,注重师法造化,曾游幽燕秦陇等地,领略大自然之胜概。
作品多作小景,干笔焦墨,布局疏秀,意境清远枯淡。
戴本孝名重一时, 后人将其列为新安派画家。
有《巢民老人观菊图》等传世。
著有《前生诗稿》、《余生诗稿》。
性喜交游,与画家、诗人渐江、龚贤、石涛等友善。
善画山水,创作上主张学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成法,强调要“以天地为真本”和“我用我法”。
所作多为卷册小景,风格学元代倪瓒、王蒙、黄公望等而自出新意。
善用干笔焦墨,构图疏秀,意境清远枯淡,近于元人的体格(石涛的早期山水画曾受到他的影响)。
其笔下的山石多用枯笔醮焦墨皴擦出体面,很少用线条勾勒山石结构,也较少点苔。
在构图布境上属意元人意境的空疏高旷,但并不专仿元人笔墨。
他重视“师法自然”,因而笔下的山川丘壑变化多端,但画面的意境清旷,意趣高逸。
内容多借山水抒发自己荒僻幽寂的心境和对社会变迁的沧桑之感。
画史将其列入清初新安派。
戴本孝生性放达,遍游名山大川,一路广交朋友,纵情山水,作诗绘画,创作出诸多精品。
戴本孝的画作精品多以黄山为素材,最有影响的有《望天都峰》、《炼丹台》、《登莲花峰》等。
亦工书法及诗,著有《前生诗稿》、《余生诗稿》等,部分画稿收藏于中国博物馆。
戴本孝的交游,尤其与金陵画家的交游对其画学思想的影响不可小觑。
戴本孝一生与当时文人名士、画家多有过从,如王士祯、冒襄、冒青若、曹寅、傅山、孔尚任、王弘撰、程可则、弘仁、龚贤、程邃、石涛、石溪、青溪等等。
尤其与金陵诸画家交往颇多,金陵是戴本孝晚年最重要的活动地,中晚年的他,基本上是在和州迢迢谷、如皋和金陵三地之间往来。
除却如皋冒氏,他一生中与金陵诸家交往尤多,与龚贤、石涛、弘仁、程邃等皆私交甚笃。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品性相近,习气相投,这对他成熟他的画学思想尤为重要。
戴本孝作为明清易祚之后的一位重要的遗民画家,以其独特的绘画审美趣味和人格魅力在画史上留有一席之地。
他的崇“道” 抑“法”、“师造化”、“最分明处最模糊”及“精华归黯淡,枯槁最鲜妍”等绘画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戴作为一位安徽籍画家,交游甚广,见识颇多,所居亦无定所,影响极为广泛,既不能简单地说他是新安画派,亦不能简单归为金陵一家。
他其实是独立的,他的画学思想的形成和当时分崩离析的大时代思潮及家庭背景密不可分,与他的诗文修养、交往游历亦割裂不开。
可以这么说,是时代造就了戴本孝。
对戴本孝投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研究,对于剖析明末清初遗民画家群体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对于廓清金陵画派与新安画派等诸问题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