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桦简介
李桦(汉语拼音:lǐ áo),(1907年3月6日-1994年5月5日),中国版画家。
广东番禺人。
曾用名浪沙、小泉,斋号滴泉斋。
1926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1930年留学日本,1932年回国后任教于母校。
1934年在广州组织现代版画会,主编不定期木刻画刊《现代版画》,从事新兴木刻运动,得到鲁迅先生通信指导和鼓励。
1938年任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 理事。
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主持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工作,当选理事长。
负责组织抗战八年木刻展,编辑出版《抗战八年木刻选集》。
1947年受聘为国立北平艺术专 科学校副教授。
1949年7月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
1950年以来,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
中国文联 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
1988年获日本国日中艺术交流中心颁发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贡献金奖。
擅长版画,早期木刻《怒吼吧,中国》,五十年代作品《征服黄河》等,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出版有《李桦木刻选集》、《李桦画集》、《美术创作规律二十讲》,美术评论集《西屋闲话》、《美苑漫谈》等。
早在1934年李桦组织创立了“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这是上世纪30到40年代影响最大的木刻团体之一。
鲁迅也对此寄予厚望,希望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成为“支柱与发展版画的中心”。
在李桦的带领下,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艺术家们抱着艺术为大众、为社会的艺术理想,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民众疾苦与抗日救亡作品。
1935年他创作了《怒吼吧!中国》,以极其夸张变形的造型表现出中国在遭受极度凌辱后的怒吼。
作品以通俗易懂的形象、刚劲有力的线条,艺术地再现了中华民族的危险处境和顽强不屈的斗争 意志,以此来唤起民众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决心和勇气。
作品虽然受到珂勒惠支、麦绥莱勒等艺术风格的影响,也正是这种表现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表现形式, 犀利的刀法运用,极具动感的画面构成,强烈的黑白冲击力,让李桦为唤醒民众奋起抗争发出了时代最强的“呐喊”。
抗战胜利后,时年39岁的李桦来到上 海,作为常务理事主持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工作并积极筹办抗战八年木刻展。
在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不屈的斗争精神的推动下,李桦创作了 《粮丁去后》《怒潮》《饥饿线上》《劳动后备军》《民主的行进》《团结就是力量》《民主死不了》等一批具有鲜明个人风格、深刻思想内涵和强烈时代精神的作 品,特别是组画《怒潮》,以高度概括和极具动感的画面构成,刻画出争取自由解放的英雄群像,作品构图独特、气势恢宏、刀法刚劲有力、具有强烈的艺术冲击 力,形象地再现了人民大众正以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涤荡旧世界的“风云巨变”。
应该说,这一时期他的个人风格、艺术技巧、表现能力、思想深度达到 了完美统一,成就了他青年时期的艺术巅峰。
这批作品不仅是中国现代版画的优秀代表,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李桦的生活环境和作品风格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从那时起,李桦先生曾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 等职务。
总体来说,虽然他仍然延续现实主义的创作思路,但画面的批判精神和表现象征主义的色彩有所弱化,受民族传统版画语言和苏俄主题叙事的风格影响成了 这个时期主要特征,画面总体呈现出一种朴实、清新、洗练、大气的新艺术风格。
从1954年起,李桦先生负责组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被任命为系主任。
他将木刻艺术总结和概括为系统完备的教学方法,如“14种刀法”“48种 刀法组织”等有关木刻的系统知识。
这数十年间他还著有《黑与白的对比关系》《美术创作规律二十讲》《李桦木刻选集》《美术新论》《木刻的理论与实践》《木 刻版画技法研究》《西屋闲话》《美苑漫谈》等著作。
这些对艺术的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整理和研究,尤其是对版画语言形式和技法概括和提炼,对于推动近代版 画创作和版画教学更是意义非凡。
李桦作为中国现代最著名的版画家、美术教育家之一,其艺术修养和经历是全面而广泛的。
丰厚的 理论修养、宽阔的艺术视野和多种艺术的相互滋养成就了李桦相当全面的创作道路,多种绘画门类的创作实践这在李桦从艺的早期也全面展开了,油画、素描、水 彩、水墨等他均有所涉猎,尤其是素描和水墨画造诣最高。
由于早期受到西方绘画传统的严格训练,再加上李桦对社会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他的素描作品总体呈现 出一种造型严谨规范,手法朴质自然的现实主义风格,有着浓郁生活气息和强烈时代痕迹。
李桦的素描和他的其他创作一样,随着时代背景、审美倾向、艺术观念的 发展和变化也呈现出早期壮志激扬、中期科学严谨、晚期率真大气的不同特色。
在李桦的素描作品中,这种受到西方影响的表现技法不是生活的自然主义简单再现, 而是基于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艺术语言的高度提炼和主观表现的个性升华。
年表
- 1907年 生于广东番禺。
- 1926年 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
- 1930年 赴日本,入东京川端美术学校学习绘画。
- 1932年 回国后任教于母校。
- 1934年 在广州组织现代版画会,主编不定期木刻画刊《现代版画》。
- 1938年 任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
- 1947年 受聘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副教授
同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理事长。
- 1980年 中国版画家协会成立,当选为主席。
- 1988年 获日本国日中艺术交流中心颁发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贡献金奖。
- 1991年 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 1995年 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