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驹简介
赵伯驹(汉语拼音:Zhao Boju;1120-1182),南宋画家。
字千里。
宋宗室,宋太祖七世孙,生卒年不详。
宋室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浙江杭州)。
据《画继补遗》记载,赵伯驹在北宋亡后南渡,流寓钱塘。
后以画扇为高宗赏识并召见。
建炎(公元1127年至1130年)初,官至浙江路钤辖。
善青绿山水及木石,兼工花卉翎毛,尤长于人物,精神清润,能别状貌,使一望而知其详。
其山水师法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并吸取北宋文人画家水墨山水的表现手法,形成清丽秀雅,“精工之极,又有士气”的青绿山水,颇有书卷气。
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青绿山水作品《江山秋色图卷》在构思、构图上继承了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传统,着眼于对锦绣河山的描绘。
画卷中,穿插安排了桥梁、栈道、楼阁、亭台、瀑布、车船、行旅、运载等,有游山观水的士大夫,也有采樵的劳动人民。
可以说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令人目不暇接,它启发了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
赵伯驹的绘画笔法秀劲工致,大多以用青绿着色。
在山石皴染、树叶枝干等方面,也采用了水墨山水画法,并渗以文人画的“气韵”,其风格既有青绿山水的明丽,也有文人画的雅逸,逐渐排除了唐代青绿山水设色的浓重沉郁的装饰味。
可以看作是“大青绿”通向“小青绿”的桥梁,也是青绿山水由唐到宋的一大发展。
即便历来标榜文人画贬低青绿山水的董其昌,对赵伯驹的作品也不得不表示赞赏。
据《画禅室随笔》记载,董其昌曾说:“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伯骕,精工之极,又有士气。
”惜赵伯驹享年不永,未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他与其弟——南宋著名山水画家赵伯骕共同开拓了南宋青绿山水的新面貌。
擅青绿山水、花果、翎毛、楼台、界画,影响当时及后世。
其青绿山水,是在继承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大青绿画法基础上,糅合北宋文人画家水墨山水的一些画法和趣味,改变了唐代浓艳辉煌的装饰性,代之以秀丽和清雅的文人趣味,显得“精工之极,又有士气”,创造了介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间的青绿山水画。
赵伯驹作品传世极少,现存的《阿阁图》、《汉宫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江山秋色图》(故宫博物院藏)等传为其所作,其中以《江山秋色图》最为著名。
此卷为绢本,青绿设色。
纵55.6厘米,横324厘米。
画面山重水复,林竹丛簇,道路盘纡,中间布置楼阁、寺观、屋宇、车马、行人等,精细之极。
设色秾丽而典雅。
此卷无款印,自明代起定为赵伯驹所作,但亦有人持否定意见,认为当是北宋高手所作。
赵伯驹的现存作品除了《江山秋色图》之外还有《仙山楼阁图》、《莲舟新月图》、《兰亭图》、《蓬莱仙馆图》、《百花图》、《归去来辞图》等。
赵伯驹之弟赵伯骕,字希远。
曾任和州防御使,并出使金国。
绘画上与兄齐名,风格亦相似。
现故宫博物院藏有他所作的《万松金阙图》,画春山茂林、苍松白云,云中宫阙微露,烟波浩渺,旭日东升,无款印。
卷后赵孟頫题定为赵伯骕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