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辅佐庄公
祭足,因其字仲,故史书多称祭仲,祭仲是春秋时期郑国大臣。郑武公二十七年(鲁惠公二十五年,公元前744年),郑国国君郑武公去世,太子寤生即位,是为郑庄公。郑庄公的母亲武姜由于长子郑庄公是难产而生,少子共叔段是顺产而生,因此武姜不喜欢郑庄公,而喜欢共叔段。
郑庄公元年(鲁惠公二十六年,公元前743年),武姜请求将制地赐给共叔段作为封邑,郑庄公说:“制地是形势险峻的地方,虢叔曾经死在那里。制地不能封给共叔段,其他地方都可以听命。”武姜于是请求改将京城(今河南荥阳)作为共叔段的封邑,郑庄公于是同意。祭仲说:“凡属国都,城墙周围的长度超过三百丈,就会给国家带来祸害。先王制定的制度:大的地方的城墙,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地方,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地方,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城的城墙不合制度,这不是该有的,您终究会无法忍受。”郑庄公说:“是我的母亲武姜要这样,哪里能避免祸害呢?” 祭仲回答说:“武姜怎么会得到满足?不如及早作安排,不要让她滋生事端,一旦蔓延就难以对付。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铲除掉,何况是您宠爱的弟弟呢?”郑庄公说:“多作不合情理的事,必然自己垮台。您暂且等着吧!” 后来,共叔段果然发动叛乱,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当时郑庄公担任周王朝的卿士,自从周平王死后,新继位的周桓王有意任用虢公,想借此削弱郑庄公的权力,郑庄公因此怨恨周桓王。郑庄公二十四年(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郑庄公派祭仲带兵进入周王朝境内,割取温地的麦子和成周的谷子。 郑国自此与周王朝不和。
郑庄公二十六年(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由于郑国侵犯卫国,因此卫国人带领南燕国军队进攻郑国,祭仲与原繁、泄驾带领三军进攻燕军前面,派曼伯和子元偷偷率领制地军队袭击燕军后面。燕军害怕郑国三军,而没有防备从制地来的军队,结果燕军兵败。
郑庄公三十七年(鲁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剥夺郑庄公在周王朝的职务,郑庄公因此不再朝觐周桓王,周桓王于是率领陈、蔡、虢、卫各国军队讨伐郑国。郑庄公与祭仲、高渠弥等人发兵抵抗,周王朝军队大败。郑将祝聸射中周桓王的肩膀,祝聸打算追击,郑庄公制止他说:“冒犯长者都不对,何况凌辱天子呢?”于是才作罢。当天夜晚,郑庄公派祭仲慰问周桓王的伤情。
胁迫立庶
郑庄公三十八年(鲁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北戎攻打齐国,齐国派使者向郑国求救,郑庄公派太子忽率军救援齐国。齐僖公准备把女儿嫁给太子忽。太子忽辞谢说:“我们是小国,不配跟齐国攀亲。”当时祭仲与太子忽在一起,劝太子忽答应娶亲,说:“国君有很多宠爱的姬妾,太子没有大国的援助将不得继立,三位公子都有可能作国君(三公子即太子忽、公子突、公子亹)。”
郑庄公四十三年(鲁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夏天,郑庄公去世。起初,祭仲担任封人,深受郑庄公的宠信,郑庄公让他担任卿士。祭仲替郑庄公迎娶邓国女子邓曼,生下太子忽。所以郑庄公死后,祭仲拥立公子忽即位,是为郑昭公。郑庄公还娶宋国雍氏的女儿雍姞,生下公子突。雍氏在宋国受到吏民尊重和国君宋庄公的宠爱。宋庄公得知祭仲拥立郑昭公后,就派人引诱祭仲来到后抓起来,威胁说:“如果不拥立公子突,就杀死你。”同时抓住公子突,借以索取财物。祭仲答应宋国的要求,并与宋国订立盟约,让公子突回国即位。九月十三日,郑昭公听到祭仲因宋国的缘故要立其弟公子突,于是出逃到卫国。九月二十五日,公子突回到郑国即位,是为郑厉公。
连立三君
郑厉公即位后,祭仲专擅国家大权,因此引起郑厉公的担忧。郑厉公四年(鲁桓公十五年,公元前697年),郑厉公暗中派祭仲的女婿雍纠杀掉祭仲。雍纠准备在郊外宴请祭仲,雍纠之妻、祭仲之女雍姬知道此事后,对她母亲说:“父亲与丈夫哪一个更亲近?”她母亲说:“任何男子都可能成为一个女人的丈夫,但父亲却只有一个,怎么能够相比呢?”于是雍姬就告诉祭仲说:“雍纠不在他家里而在郊外宴请您,我怀疑这件事,所以告诉您。”祭仲就杀死雍纠,把他的尸体摆在周氏的池塘边示众。郑厉公装载着雍纠的尸体逃离郑国,愤恨雍纠说:“大事和妇女商量,死得活该。”同年夏天,郑厉公逃到郑国边邑栎地(一说逃到蔡国)。六月二十二日,祭仲迎接郑昭公回到郑国复位。
郑昭公当太子时,憎恨卿士高渠弥。郑昭公即位后,高渠弥一直担心郑昭公会杀害自己。郑昭公二年(鲁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十月二十二日,高渠弥陪同郑昭公外出打猎时,趁机在野外射杀郑昭公。郑昭公死后,祭仲与高渠弥不敢迎接回郑厉公复位,而是改立郑昭公之弟公子亹为君,史称郑子亹。
郑子亹元年(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七月,齐襄公在卫国的首止召开诸侯盟会,郑子亹准备让祭仲、高渠弥跟随一同前往。由于郑子亹年少时,曾经和齐襄公发生过争斗,因此双方结下怨仇。祭仲认为郑子亹和齐襄公有仇,郑子亹此去恐怕会遭不测,于是劝说郑子亹取消行程。郑子亹说:“齐国强大,而郑厉公还虎踞栎邑,如果不前往参加盟会,齐国就会率领诸侯讨伐我而迎立郑厉公。我不如前往,到时候不见得一定受辱,哪至于会到你所设想的地步呢!”郑子亹于是执意决定前往。祭足害怕齐襄公会一并杀掉自己,所以假称有病,没有跟随前往。七月初三日,郑子亹来到首止,与齐襄公会面,未有就从前的事道歉。齐襄公发怒,就埋伏带甲武士杀死郑子亹,将高渠弥五马分尸。祭仲到陈国迎接郑子亹的弟弟公子婴回国即位,史称郑子婴。(而《史记》则记载,齐襄公杀害郑子亹后,高渠弥逃回郑国,和祭仲一同到陈国迎接郑子婴回国继位。) 因此有人说:“祭仲由于有先见之明,所以才免祸。”祭仲说:“那是对的。”
郑子婴十二年(鲁庄公十二年,公元前682年),祭仲去世。
主要成就
祭仲深受郑庄公的信任,成为郑国重臣。祭仲寿命很长,从政半个多世纪,先后辅佐郑国五位国君。在郑庄公死后,成为可以废立国君的权臣。春秋时期,齐、鲁、晋、宋等各国都出现一批“权臣”,从时间顺序看,祭仲可谓是春秋“第一权臣”。
人物评价
总评
祭仲是当时郑国政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一生的活动分两个阶段:郑庄公在时,他作为一名重要谋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郑庄公死后即进入政治生涯的第二阶段,他连续经历郑昭公、郑厉公、复位郑昭公、郑子亹、郑子仪几个执政期,在郑国的多难年代,他是国家事实上的顶梁之柱。正是在他死后,齐桓公的大臣认为“祭仲已死,郑国无人”,才敢于出兵干涉郑国内政。从总体上讲来,祭仲以自己的足智多谋兴旺郑国,支撑郑国。
历代评价
时人:“祭仲以知免。”
公羊高《公羊传》:“曷为末言尔?祭仲亡矣。然则曷为不言忽之出奔?言忽为君之微也,祭仲存则存矣,祭仲亡则亡矣。”
司马迁《史记》:“祭仲要盟,郑久不昌。”
司马贞《史记索隐》:“虢、郐献邑,祭祝专命。”
史籍记载
《左传》隐公元年至桓公十八年
《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