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中国名人 > 现代名人 > 何友逖

何友逖

(省侨联副主席)
最后更新于:2022-10-26 10:20:45

个人简介

何友逖(1894—1965年),又名黄适安,广东惠阳县人。16岁中学毕业后加入同盟会,次年率农民武装参予光复惠州城之役,后出任北伐军十标连长。19岁进广东陆军经理学校学习,毕业后回乡创办平山两等小学(今属惠东县),自任校长。何氏曾任陈炯明部兵站副站长、运输课长等职,陈炯明叛变后,回乡从事农民运动。1924年5月,由彭湃、阮啸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出任国民政府广州大本营东江安抚使,国民党农民部干事、秘书等职,两度随周恩来东征,后任惠州农民协会主任。1927年领导平山起义失败后,流亡新加坡,当过小贩、教员,后被推为新加坡惠州会馆委员、广惠肇公所总理。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加坡广帮筹赈祖国伤兵难民总会秘书,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他参与组织英、荷两属惠州同侨救乡会,被举为委员、回国代表。1938年,他率救乡会代表团到中国香港,赈济流落在港难民,并会见廖承志叶挺商设难民垦殖区等问题。后又回吉隆坡,参与组织东江华侨回国服务团。日军侵占马来亚期间,他隐居渔村。二战后,何氏出任霹雳州人民委员会副主任。他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后,任民盟南方总支部驻新加坡办事处组织委员,负责《南侨日报》发行部工作。英殖民当局颁布紧急法令后,何氏返中国香港。1949年6月赴北平,参与筹办侨联工作,任全国政协联络秘书。1949年10月,周恩来书赠:“老当益壮,为革命奋斗不息”。1950年南下广州,历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侨委办公室副主任、省侨联副主席等职务。 

人物生平

16岁毕业于惠州府中学堂,17岁参加同盟会,19岁入广东陆军学校学习,毕业后任北伐军姚雨平部十标三营副营长,不久受伤复员。回乡后创办平山两等学校,自任校长。民国12年(1923)从事农民运动。民国13年(1924)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十人团",同年5月,由彭湃、阮啸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国民政府广州大本营东江安抚使,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干事、秘书,广东省农会执委、广东省农会惠州办事处主任。曾两度随周恩来东征。民国15年(1926)任中共惠州地委委员,惠州农民协会主任。

民国16年(1927)两次组织领导平山武装起义。翌年冬赴新加坡,当过小贩、教师,后被推举为新加坡惠州会馆委员,广惠肇公所总理。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州、惠州、东莞等地相继沦陷,何友逖与戴子良在新加坡拟就救乡宣言,并奔走吉隆坡、马六甲、槟榔屿等地,联系爱国侨领黄伯才、官文森等人共同发起,于10月30日成立"南洋惠侨救乡"。12月1日,何友逖率团抵达中国香港,会见了中共在港代表廖承志、连贯,接受了他们布置的任务,并通过廖承志介绍,面晤叶挺,谈了如何发展游击队,研究了惠东宝游击队的战略战术问题,发动侨胞捐款接济新四军和东江抗日游击队,动员华侨子弟回国抗战。接着,南洋救乡团与中国香港惠阳青年会、海陆丰同乡会、中国香港余闲乐社共商成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在中国香港设立办事处,负责与南洋救乡会联系。何友逖在港活动一个月后返回南洋,在吉隆坡召开英荷两属惠侨第二次代表大会,把在中国香港接受的任务向代表传达贯彻。

民国28年(1939)1月中旬,何友逖等人代表南洋救乡会,回惠阳淡水一带视察,月底,将所见所闻如实向南洋侨胞汇报,激起了广大侨胞的义愤,立即掀起了第二次募捐热潮,并动员组织了一批子弟回乡服务。

民国35年(1946),何友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新加坡办事处主委。民国37年(1948)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8年(1949)6月,赴北京参加筹办侨联工作,任全国政协联络秘书。周恩来总理曾书赠:"老当益壮,为革命奋斗不息"。

1950年南下,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并被选为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一、二届副主席。1965年8月18日于广州病逝。

本文标签:

上一篇:何海霞

下一篇:韩宗银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人物《何友逖》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utohao.com/renwu/5439.html

何友逖资料

何友逖画像
  • 中文名何友逖
  • 国籍中国
  • 民族
  • 出生日期1894
  • 逝世日期-1965

何友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