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玻恩简介
马克斯·玻恩(Max Born ;1882~1970),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生于普鲁士的布雷斯劳,卒于格丁根。
1901年进入布雷斯劳大学,1905年前后到格丁根大学听D.希尔伯特、H.闵可夫斯基等数学、物理学大师讲学,于1907年获格丁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12年受聘为格丁根大学无薪金讲师,同年与T.von卡门合作发表了《关于空间点阵的振动》的著名论文,修正了低温下固体比热的爱因斯坦–德拜公式,使之更符合极低温度下的实验结果。
1915年创立了在原子基础上的晶体点阵动力学。
从此开始了他以后几十年创立点阵理论的事业。
先后任柏林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理论物理系主任,1919年在法兰克福大学直接用分子射线测量气体的理论参数,特别是分子的自由程长度;1921年精确定义热量,完成了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述。
之后玻恩于1921年接替P.J.W.德拜成为格丁根大学物理系主任。
从1923年开始,他集中致力于发展量子理论。
他和W.K.海森伯、E.P.约旦合作以严整的数学形式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海森伯的理论。
1926年从具体的碰撞问题分析提出了波函数的统计诠释——波函数的二次方代表粒子出现的概率。
由于这一贡献,他获得了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6年发展了玻恩近似法,用来求解原子散射问题,奠定了量子力学微扰理论的基础。
1933~1936年,与L.因菲尔德一起提出非线性电动力学理论。
1938年提出倒易理论,即物理学基本定律在物理量从坐标表象变换到动力表象时保持不变。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掌权以后,玻恩由于犹太血统而流亡到英国,1953年退休后返回德国居住。
玻恩是英国皇家学会和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员,柏林科学院和哥本哈根科学院院士。
1914~1919年,玻恩在柏林时期经常与A.爱因斯坦往来,并建立了终生的友谊。
爱因斯坦从认识论的观点,始终拒绝接受量子力学的统计诠释作为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律。
玻恩-爱因斯坦的通信集生动地记载了他们在这个问题上长达近30年的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