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简介
罗素(1877~1957;Russell,Henry Norris),美国天文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877年10月25日生于纽约州奥伊斯特贝,1957年2月18日卒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曾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曾去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和在该校天文台工作,1904年返回美国,后任普林斯顿大学天文学教授。1912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天文台台长,1947年退休后任名誉台长。曾任美国天文学会会长、美国哲学学会会长、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1912年他建立了食双星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可由食双星的光度曲线推算出双星轨道要素和两子星的基本参数。1913年他的论文《恒星光谱型和其他特征之间的关系》绘制了一幅恒星的绝对星等和光谱型的关系图。此图与丹麦天文学家E.赫茨普龙1911年绘出的昴星 团和毕星团的颜色-星等图本质上一致,故被命名为赫茨普龙-罗素图,简称赫罗图或HR图。它的诞生实现了对恒星的科学分类,有力地推动了恒星演化的研究。该文中还首次提出了一种恒星演化的图像。
1925年,他与F.A.桑德斯共同提出罗素-桑德斯耦合规则,用以解释具有一个以上阶电子的原子所产生的光谱。1926年 ,他与H.沃格特各自独立地导出了沃格特-罗素定理(简称V-R定理):在通常情况下,恒星的性质完全由其质量和化学组成所决定。1929年,他证明了在太阳及其他恒星中,极大部分物质是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