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中国名人 > 现代名人 > 郝柏村

郝柏村

(黄埔十大名将之一)
最后更新于:2022-10-26 10:20:45

人物简介

郝柏村(1919年8月8日-2020年3月30日),字伯春,汉族,1919年8月8日出生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葛武镇郝荣村,中国台湾当局一级上将,曾任中国台湾地区“行政院长”、“国防部长”,参谋总长等职。其子郝斌为前任台北市长。

郝柏村乃陆军官校十二期炮科毕业,之后随即加入抗日战争,参加过1938年的广州之役及1939年的皖南战役。后又随孙立人所率领之中国远征军38师赴缅甸作战,战胜后转进印度休整。1948年于国共内战之辽西会战(辽沈战役)期间,他从锦州前线被召回,成为蒋中正总统的侍从官。中国台湾当局前“国防部长”郭寄峤上将为其岳父。 

1958年金门炮战(八二三炮战)发生时在金门担任第9师师长,奉命率部戍守小金门(烈屿)有功,因而获颁云麾勋章与虎字荣誉旗,并升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1977年4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调升“国防部”副参谋总长。1978年6月,掌伪陆军总司令。1981年12月由蒋经国晋任一级上将,并调升中国台湾“国防部”参谋总长,在职八年。参谋总长原来两年一任,因种种特殊情况一再延任,成为历任在职最久的参谋总长。

生平履历

郝柏村先生1919年出生于盐都葛武镇郝荣。6岁起在本庄净土庵读私塾三年,后又到尚庄小学和盐城县立第二小学念书。13岁小学毕业后考取盐城中学读初中。1935年,16岁的郝柏村考取了常州中学高中部。因家境不十分宽裕,他便放弃了念高中的打算,来到南京,报考不需缴纳任何费用的黄埔军校。经初试和复试,郝柏村被录取为军校第12期新生。当时军校分步兵科和炮科,郝柏村分在炮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军校由南京迁到庐山,不久又迁到武昌,因形势逼人,军校加快了教学步伐,黄埔军校第12期学生于1938年元月提前举行毕业典礼,毕业后放假两周,郝柏村回到家乡,休息两周,返校后被分到湖南宁陵炮兵学校,学习由苏联援助的火炮使用技术。

此次一别家乡整整60年,一个甲子,他都没有机会回家乡一趟。

1940年,郝柏村炮校学习结束后,分在炮兵14团5连任代理连长。先后驻防在湖南邵阳、广西兴安一带。1944年,又被派到重庆陆军大学第20期学习,学习结束后,升任炮兵14团参谋主任,随部队先后驻防郑州、徐州,于1948年初调防沈阳。辽沈战役前夕,郝柏村奉命离开部队,到南京国防部待命,后被分配去陆军196师任上校参谋长,驻防湖南衡阳。

渡江战役前夕,郝柏村离开部队来到上海,旋即又来到重庆,在重庆附近的一个县城的永川中学当半年教员。

1950年春,郝柏村由中国香港辗转来到中国台湾,凭个人资历,在炮校谋了个教员职位,两年后升任炮兵学校总教官。1954年,被送到陆军大学将官短训班培训一年,结业后,被分到第三炮兵任上校指挥官。1958年8月升任第九师少将师长兼战地指挥官,戍守小金门。后又被送到中国台湾“三军联合参谋大学”将官班深造,旋又被派往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深造,1963年回中国台湾,出任陆军第三军副军长。1964年4月晋升金门防卫部中将副司令。同年10月,中国台湾举行“双十节”阅兵,伪“国防部”指派郝柏村为阅兵总指挥官。第二年,郝柏村接替胡琏,出任“总统府”的侍卫长。

1981年10月,郝柏村任“国防部”参谋总长,晋升为一级上将。在1986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是中常委中唯一的一位职业军人。1988年1月蒋经国逝世后,李登辉上台,郝柏村被留任参谋总长。1989年11月任“国防部长”。1990年初春,被提名出任“行政院长”,兼任国民党宪政改革策划小组副召集人,“国家统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任三年多。

1993年8月,郝柏村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副主席,任“总统府”资政。

退休以后,郝柏村多次来大陆祭祖、省亲、旅游。

1999年4月3日13时05分,郝柏村先生偕夫人郭莞华,率儿子郝龙斌、郝海婴及孙女郝汉祥一行12人搭乘华航班机离开台北,经中国香港转港龙KA810班机抵达南京,开始了他阔别家乡61年以来的首次返乡祭祖扫墓之行。

2001年7月,郝柏村率领廿多位中国台湾高级退役将领赴桂林旅游,其中包括五位上将,多位中将,是台军访问大陆最高级退役将领团。

2005年10月,郝柏村来江苏省扬州、盐城两市访问。在扬州这座古城,道出了其心声“踏进扬州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扬州变化太快了,真可谓一天一个样!”

政治生涯

行政

1988年李登辉继任中国台湾当局“总统”后为安抚“国军”,并逐渐减少郝之军事影响,先于1989年升任郝为“国防部长” ,后又为了使在国民党党部内有很大影响力的“行政院长”李焕去职,故于1990年提名郝为“行政院长”,获得“立法院”表决同意,当时称为“李郝体制”。

然而也引起部份媒体对其军人身份的挞伐,例如《首都早报》即以斗大头版《干!反对军人组阁》为题,作家苦苓(王裕仁)也以“国之将亡,必有ⅩⅩ”为由宣布“停笔七七四十九天”。1990年5月19日,民主进步党甚至发起“反军人干政大游行”,但国民党则以美国艾森豪威尔的例子反驳,认为郝柏村组阁是军人从政,而非军人干政。虽然郝为了接“行政院长”放弃一级上将的终身头衔,却仍被民主进步党认为系军人干政,发起游行反对。

当时担任“立法委员”的陈水扁也曾在质询郝柏村时当场掀桌子抗议,还曾因六年国建跳票的问题向他丢纸条而被架走。除了被民进党立委在统独问题上围攻以外,李登辉在立法院内的代言人——“集思会”的立委虽然同为国民党籍,却经常与郝柏村对抗。替郝护航的,只有军系立委及新党的前身“新国民党连线”的立委等人。

由于李登辉与郝柏村对两岸关系与政策的看法不同,有时郝会利用“行政院长”的副署权与李交涉。例如蒋仲苓升一级上将案。由于蒋氏已届退役年龄,而李企图以升蒋氏为一级上将加以留用,但郝柏村等人以蒋经国生前的制度来反对。原来蒋经国生前定下的制度,凡升一级上将者,必须曾任参谋总长或有重大战功,但蒋氏没有以上条件,连蒋经国自己也因为没有以上条件而拒升一级上将。结果,李登辉不再勉强升蒋氏为一级上将。郝柏村约同“国防部长”召开军事汇报,本来“行政院长”召“国防部长”开会是合法的,却被民进党立委讥为召开军事会议,企图夺去总统的军事统帅权。引来民进党的大打抨击。当时担任民进党立委的叶菊兰被问及其指控郝柏村召开军事会议企图政变的消息来源时,甚至表示是其先夫郑南榕托梦告知。

郝柏村的回应是:“这是属于军政范围内的事,国防部长要用多少装备、多少军队、花多少钱,这些事我该知道呀!又不属于不归我职权的军令范围,我所做所为并没有逾权啊!”对于舆论的指责,郝柏村向总统府联络,希望向李登辉亲自解释,但却得不到回应。在“总统府”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引述李登辉在8月1日接见军事将领的谈话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对国家效忠,这是一个新方向,同时,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要看人,要看国家。”当时李登辉请快将生日的郝柏村吃饭之后,郝伯村说:“表面上请我吃饭,但对我的所作所为却不认同,要找机会解释,又不理不睬,还在记者会上修理我一顿,这是什么肝胆相照?后来我解释,他又认为我没有错。”所以,郝柏村说“那是表面的,假的。”

郝柏村说:“军令系统是从德国学来的,当时德国各地都由皇子当司令官,可是有关作战之事,皇子未必精通,因此都由参谋长担任发号司令。”“我别的事也许不在行,只有军事方面较专业,我参与会议,贡献点意见有何不可,且这些都属于军政范围。”

辞职

1992年“立法院”改选,国民党重大挫败。虽然国民党党内对提名及选举上刻意杯葛以及提名别的候选人来与新国民党连线的“立委”对抗。但在黄复兴党部自行配票下,集思会“立委”大幅落选,在民意支持下新国民党连线的“立委”,例如王建煊、赵少康等高票当选。

李登辉以“行政院”向“立法院”负责为名迫郝柏村辞职,但郝柏村坚持要在国民党中常会通过。1993年国民大会闭幕时,民进党“国代”与一些国民党“国代”大呼郝柏村下台,郝不甘受辱,在高呼“中华民国万岁,消灭‘台独’”后宣布辞职。

1993年8月在国民党党代表大会中,被推举为国民党副主席,与“副总统”李元簇、“司法院长”林洋港、新任的“行政院长”连战并列。

1996年退出国民党,并与林洋港搭配参选“总统”,获得一百六十万票,在四组参选人中列第三位。2005年2月6日国民党主动恢复其党籍,并聘任为中央评议委员会(中评委)主席团主席。

中国台湾“行政院长”(1990~1993)。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2期。后任职胡宗南军中,曾任驻印远征军炮兵连长。1950年到中国台湾后升为炮兵指挥官。1958年金门炮战时,任师长,守小金门,获蒋介石颁赠“虎”字荣誉旗、四等云麾勋章。曾在美国陆军炮校高级班和美国陆军参谋大学进修。1964年晋升为中将。1965年任“总统府”侍卫长。后任第一军团司令、“国防部”作战次长、“陆军”副总司令。1977年任“陆军”总司令、副参谋总长、晋升为“陆军”上将。1981年任参谋总长,得蒋经国信任,主持警政安全、军事情报等工作。1990年出任“行政院长”,1993年2月辞职。后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副主席。

重要论述

旗帜鲜明与战略模糊

郝柏村

“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了,其间可分为北洋政府阶段、北伐抗战及国共内战阶段、建设中国台湾阶段。尽管三个阶段的“国家”处境和国际地位有异,但“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和法统存在,以及谋求“国父”“建国”理想的实现,是一脉相承的。

一九五○年三月一日,是“中华民国”历史存续的重要一天,因为在国共内战中失去大陆国土的“总统”蒋介石,是日在“中华民国宪法”所订固有疆域的台北,复行职权,开了两岸分治的时期。至此,两岸关系的演变和终极解决,是“中华民国”历史存续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处理此一核心问题,交织着旗帜鲜明与战略模糊两个焦点。这两个焦点,有时是并立的,有时是对立的,但在交相为用的并立与对立中,求取阶段性的平衡与妥协,也是今后必走的长期道路。

旗帜是“国家”的认同与效忠,战略是力量的创建与运用。

两岸关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首先要谈国际强权政治,对两岸现状的形成和解决之道,有什么影响。国际政治的本质就是强权政治,而强权政治是以力决定是非,不以理决定是非。两岸现状的形成,国际强权政治的操弄,是重要的因素。

“中华民国”自建立以来,受害于国际强权政治者,累见不鲜,尤其二次大战后,以战祸最久、最广的战胜国,竟被雅尔达密约出卖,成为最惨的战胜国,不但未能收复东北失土,且失去外蒙一百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益以国民党的不振与分裂,连八年抗战的基地亦不保,形成今日两岸的形势。

再以一九五八年的金门八二三炮战为例,就人的因素来说,是中国人打中国人;就武器来说,是苏联炮打美国炮,以及美国炮打苏联炮。因此,依我的体认,两岸关系既非纯内政问题,更非纯国际问题,而是具有国际因素的内政问题。直到今天,乃至未来数十年,甚至一百年,这个基本情势不会改变,否则美国总统凭什么说,两岸现状不容任何一方片面改变。

至于两岸的分歧,究竟是主权问题?还是制度问题?从国共两党的斗争史来看,“国父”创建的中国国民党,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其所称的中国,是同一个继承清朝固有疆域的中国,因此两党分歧的本质,是制度问题,不是主权问题。有人主张将国共斗争,以一九四九年为时间的切割,以中国台湾海峡为空间的切割,辩称中国台湾主权与大陆主权之争,无论在法理或现实上,都是站不住的。

过去八十余年,国共斗争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一九二七年至一九四九年,二十二年间,以大陆为主战场,是武力对抗阶段。

二、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九年,三十年间,以海峡为主战场,也是武力对抗阶段。

三、一九七九年至二○○八年,二十九年间,是停火对峙阶段。

四、二○○八年起,尤其是二○一○年,两岸签订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后,应是和平发展阶段的开始。

这四个阶段的形成,就是旗帜鲜明与战略模糊,及国际政治的影响所致。主要的因素,当然就是华府与北京的三个公报。这三个公报,也是综合了旗帜鲜明与战略模糊。

一九七二年的上海公报,就中国台湾问题而言,美国的立场,可归纳为四个结论:

一、海峡两岸的人民,都是中国人。

二、两岸中国人都说只有一个中国,美国对此不持异议。

三、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四、海峡两岸问题必须和平解决。

这个公报在各说各话中,涵盖了战略模糊,但总算终结了国际间的“中国台湾地位未定论”。但是,今天还有少数人,以时间和空间,切断国共内战的脐带,引用过时的“未定论”,权充台独的法理依据,诚不知意义何在。

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卡特政府宣布,美国与北京正式建交。北京同时宣布,停止对金马外岛炮击,亦即片面宣布停火,两岸关系进入新的阶段。当然,这是中共呼应美国,和平解决两岸争端的重要姿态,也许是卡特同意建交的条件之一。

身为交战一方的“中华民国”政府,并未参与谈判,自无停火协议,但就政治和军事现实而言,停火是对我们有利的。由于美方并未告知台方讯息,我们在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原则下,无法公开宣布同意停火,只能由内部发布命令,规定外岛指挥官,从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非奉“国防部”命令,不得对大陆炮击。

这个没有谈判、没有文字协议,双方各自采取措施的停火状态,持续了三十年以上,这就是战略模糊的功能。如此就可正式签订和平协议吗?根本不可能,因为这涉及旗帜鲜明的问题。

至于以处理军售为主旨的八一七公报,更是典型战略模糊的文件。我们终能运用模糊的空间,突破了公报所示的质与量限制,完成了“国军”来台后二代武器的更新。

一九九○年,两岸红十字会在金门,有了形诸文字的协议,使得金门由交火的战场,转为交谈的议场。对触及敏感的政治符号,最后各自以西历和“中华民国”纪元,注明年月日,这是最具智慧的一中各表。一九九二年,海基、海协两会在中国香港,就一中原则各自表述的口头协议,成为今日两岸和美国的共识。有人要找一中各表的证据,金门协议所注的年月日,可能有帮助。

我的解读,一中各表,是旗帜鲜明与战略模糊并立的政治智慧。

自金门协议及海基、海协两会的成立,至一九九三年两会在新加坡的会谈,都以一中各表为基础,号称白手套的两会,则是旗帜鲜明的表征。可惜的是,在两国论的破坏下,两岸关系陷入停滞,甚至倒退。

所幸二○○八年,马英九执政,台北、华府和北京,共同以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改善三角关系,并开启两岸和平发展的新页。

旗帜鲜明就是“国家认同”,世界上的民主国家,尽管政党分歧,但国家认同与效忠是一致的。中国台湾内部的危机,在操弄“国家”认同的模糊,以致陷入无时、无地、无事不是政治恶斗与内耗,折损了两岸和平发展的软实力优势。

“中华民国”一百年来,持续存在与发展的法统,是不容以时间或空间切割,充为中国台湾独立的历史及法理基础,或予以冒用的模糊空间,战略模糊不可移用于旗帜模糊。

中国台湾内部必须团结在鲜明旗帜之下,那就是“中华民国宪法”法统,而以理性与务实,发展两岸和平交流的关系。

反共不是反中,“中华民国”就是中国,中国台湾人就是中国人。“中华民国”的英文国名The Republic of China,说明了这一切。

中国台湾的前途,与“中华民国”的前途是不可分的,更不是对立的。确保中国台湾人民的安全、自由、繁荣与尊严,才是真正的爱台,这是“中华民国”六十多年来最大的成就。

中国台湾人民善良敦厚,且开创进取,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凡具有良知与爱心的政治人士,不应以虚幻的口号,模糊的文字游戏,误导甚至欺骗人民,从事无止境的内斗内耗。须知“国父”的思想,绝对居于历史长河的主流。

中国台湾要和平、繁荣与尊严,制度是软实力的战略优势。中华民族要富强、康乐与发展,两岸人民应共同致力:终结中国人打中国人,终结枪杆子出政权。

大选又快到了,我企盼所有候选人,高举“中华民国”的鲜明旗帜,展现民主的风范,凝铸高品质的民主制度,在两岸和平发展中,这是中国台湾人民最具威力的优势,也是终极解决两岸问题的唯一途径。

这才是中国台湾共识和核心价值,以中国台湾为主体的政治人物,如果组成中国民主党或中华民主党,不仅在台北有执政的机会,有朝一日也会到北京执政。这是全体中国台湾人民,对制度应有的自信。

人物评价

反独大将

民国八年生,江苏盐城人。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二期炮科、陆军大学二十期、三军联合参谋大学、美国陆军炮校高级班、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毕业。

曾任总统府侍卫长,陆军第一军团司令,国防部作战参谋次长,陆军副总司令,国防部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总长任职期间兼任中山科学研究院院长;曾获选国名党中央常务委员;卸下总长职务後,出任国防部长,行政院长,总统府资政,国民党副主席等职,现任王阳明文教基金会董事长。著有“郝总长日记中的经国先生晚年”。

郝柏村率领20多位高级退役将领奔赴广西桂林,其中包括5名上将、多名中将和少将。这是台军最高级别的退役将领集体访问祖国大陆,因而格外引人注目。

郝柏村号称岛内的“反独大将” 郝柏村生于1919年7月,江苏省盐城人,是中国台湾任职时间最长的“参谋总长”(长达8年之久),深受蒋氏父子的器重。1990年初,他公开支持林洋港、蒋纬国搭档竞选“总统”,成为国民党非主流派的核心人物。同年5月,李登辉任命郝柏村为“行政院长”,乘机解除他的军权。1993年2月,受李登辉和民进党的双重排挤,郝柏村被迫辞职。 因坚决反对“两国论”,郝柏村被中国台湾舆论誉为“反独大将”。陈水扁上台后,他婉拒“总统府资政”一职,要求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因而遭到陈水扁记恨。

2012年02月21日,郝柏村投书《联合报》,指出中国台湾康轩出版的课本存在各种问题,比如他质疑作者偷渡“中国台湾、中国,一边一国”之意。他指出,教育、经济与“国防”,是“立国”的三个支柱,缺一不可;立国精神的传承,是“国家”生存发展的首要课题,故教育乃“立国”的最根本,历史教育的主旨即在于此。所以,“欲亡人国者,必先亡其史。” 

郝柏村说,我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教育学者,仓促阅读了一些中学的史地课本,结论是:一、失去了“中华民国”的“立国”精神,模糊了“中华民国”的“国家”目标。二、暗示“中国台湾、中国,一边一国”,“中华民国不是中国”,“中国台湾人不是中国人”,误导了“中华民国国民”的国家认同。

“教育部”对此认真看待,还订出原则,像中小学社会领域教科书被要求应回归“宪法”和“法令”用语。“教育部”主要根据一份民众建议意见,要求修改中国台湾史的“历史定位”,藉此纳进中国史范畴。该份民众意见要求凡提及大陆地区时,不应简称“中国”,应改称中国大陆、大陆。另在涉及政治层面与国际关系,应避免以“中国台湾”来取代“中华民国”的正式名称。此外,不应该提及“中国台湾地位未定论”,凡提及中国台湾地位时,应明确说明中国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并阐明此事实从1945年起国际间无任何异议。 

人物故居

郝柏村故居,盐都县葛武乡郝荣村,地处里下河合陇圩,与兴化市的大邹镇隔河相望。这里地势低洼,常遭水淹,明万历年间,乡人取土筑庄圩,庄东庄西各留下一个人工湖,后人称之“日月双照”,引以为祥瑞。一条东西向的夹沟河穿庄而过,一座小巧玲珑的砖拱桥,将南庄与北庄连成一体,庄南是上官河与兴盐界河交汇处,河面开阔,水流湍急,盛产鱼虾蟹鳖。白天可见罾簖相连,渔舟如梭;夜晚渔火点点,波光粼粼,人在柳堤上信步,有飘飘欲仙之感。在北庄,有一幢大门朝东、前后两进,东、南两厢和天井组成的普通砖瓦结构民居,便是中国台湾原"行政院院长"郝柏村先生的故居。前进三间为客厅、书房,抱柱上有郑板桥写的一副对联:不过奢华不过俭,也知稼穑也知书。后进三间,为郝柏村父亲郝绪龄(字肇基)和母亲袁珍宝的卧室,郝氏兄妹就出生在这里。南厢房是储

藏室和男仆卧室;东厢房是厨房和女佣卧室。天井有四个花池,分别种有春兰、秋菊、芍药、牡丹,西南角还有一片竹林,环境十分幽雅。

郝柏村共有兄弟姐妹七人,哥哥和姐姐幼时出天花夭折。弟弟郝柏森曾任贵州遵义市政协副主席,已去世,三个妹妹郝锦春、郝秀春、郝争春,大学毕业后从教,均已退休。郝柏村父亲郝绪龄是独子,自幼娇生惯养,读了很多古书,等到他要考秀才时,科举制度己废,眼见清廷腐败,国运日非,便绝意仕途,守着祖上留下的一百多亩地,在家耕读课子。他对郝柏村抱有很大期望,郝柏村刚满六岁,父亲就送他去家塾拜族人郝荫嘏(人称八先生)为师,读书识字,家塾设在郝荣庄西北角的净土庵内。此庵建于清康熙24年,由前殿、后殿、东西厢房组成,前后殿飞檐琉瓦,古色古香,两厢皆屏风隔扇,壁挂字画,四周有回廊相通。

因历史原因,郝柏村故居易主后年久失修。1992年4月,原盐城市郊区政府拨款,将郝柏村故居按原样修复。同时修复了郝柏村父母之墓。墓在村西郝荣公路旁,有一条20米长的砖铺甬道与公路相连,墓前两侧依次种植了黄杨、紫薇、塔松和水杉,花冈石墓碑上刻有显考郝公绪龄妣袁氏珍宝之墓。郝柏村考入黄埔军校后,从未回过家,父母先后去世,他也未扫过墓。1999年清明节,郝柏村偕夫人郭莞华带领儿孙、亲友50多人,从中国台湾来故乡扫墓,他在父母的墓前,泪流满面,长跪不起。

郝柏村先生故居高清大图

距郝柏村故居不远的郝氏宗祠,也一并修复。郝族迁盐始祖郝贵四原是苏州阊门富户。因洪武赶散迁此,传至郝柏村,已历十八代。清乾隆年间,郝建三扩修。民国十年再修时。大门上方的龙凤灵奇石匾,改由郝绪龄手书。祠内有一银杏树,已逾百年,古拙苍,枝繁叶茂。郝柏村回故乡扫墓时,曾在此树下对人说:我小时候很顽皮,常和小伙伴比赛爬树,那时我可以毫不费力地爬上这棵树顶,没有哪个小伙伴比得上我。如今的郝柏村故居,己成为盐城旅游的一个景点,每年都有不少港澳台和海外侨胞来此观光,受到好客的郝荣村村民的热情接侍,使他们留下了美好印象。

访问大陆

首访北京

中国台湾前伪“行政院长”郝柏村2009年8月6日抵达北京,参加画家黄君璧作品展。据悉,大陆军方到机场为郝柏村接机,并安排一切行程。郝柏村此行将与海协会长陈云林相见。大陆已着手准备两岸签订和平协议谈判,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上,大陆建议可从两岸退役军人交流开始,启动两岸军事问题接触。郝柏村此行有指标意义。 

郝柏村此行十分低调,定位为私人行程,他将在开幕式上,与海协会长陈云林相见。他应黄君璧幼女黄湘詅之邀来北京,6日下午将赴恭王府参观,晚上在恭王府大戏楼观赏黄湘詅为他安排的堂会(票戏)演出。郝柏村与黄湘詅是“忘年之交”,黄湘詅过去曾与郝演出《霸王别姬》。 

郝柏村离开公职后此前曾四次造访大陆,第一次是1999年,回江苏盐城老家探亲;第二次是2000年5月,回家乡扫墓;第三次是同年9月前往西安旅游;第四次是2001年7月,率20多位退役将领前往桂林旅游。 

纪念“七七事变”

2014年7月7日,中国高规格纪念“七七事变”。上午10点,纪念

郝柏村接受央视采访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仪式。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纪念活动,习近平作重要讲话。中国台湾前伪“行政院长”、95岁的郝柏村今天在北京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郝柏村日前在中国台湾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卢沟桥事变在我们讲是一件意外事件,但是在日本讲他是计划好的,国内的一般民众,要求不能妥协的情绪很高昂。我们同日本打,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同他(日本)讲和。”郝柏村甚至在记者面前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 

2014年,郝柏村还参访了常德当地的抗战遗址 ,郑州花园口 等地。

本文标签:

上一篇:刘粹刚

下一篇:白雪石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人物《郝柏村》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utohao.com/renwu/5250.html

郝柏村资料

郝柏村画像
  • 中文名郝柏村
  • 别名伯春
  • 国籍中国
  • 民族
  • 出生地江苏省盐城市葛武镇郝荣村
  • 出生日期1919年8月8日
  • 职业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十二期
  • 政党中国国民党
  • 军衔一级上将

郝柏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