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达简介
陈国达(汉语拼音:Chen Guodɑ;1912-01-22~2004-04-08),中国地质学家。
生于广东新会,卒于湖南长沙。
1934年中山大学地质学系毕业,后进北平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为研究生。
曾任两广及江西地质调查所技士。
1952年起历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南矿冶学院教授,地质学系主任、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任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洼学说研究会理事长,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研究总中心主席,国际矿床成因协会构造–岩浆活化(地洼)学组主席。
早年对中国南部红色岩层的划分和中国海岸线的类型等提出过新见解。
1956年创立地洼学说受到国际上的重视。
他强调大地构造类型的多样性和地壳演化的多阶段性、递进性,认为地壳构造单元除了地槽区和地台区外,还有后地台阶段新型活动区——地洼区等。
1988年由中国、苏联等七国学者发起成立了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研究组织。
关于“地洼区(活化区)——大陆地壳第三构造单元”的研究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主要著作有《地台活化说及其找矿意义》(1960)、《中国大地构造图(1∶400万)》(1977、1980)、《地洼学说概论》(1986)、《中国大地构造》(英文版,1988)、《地洼学说的理论结构和发展纲领》(199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