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克拉底简介
希波克拉底(汉语拼音:Xibokeladi;拉丁语:Hippocrates;古希腊文:Ἱπποκράτης;前460-前370年),古希腊医生,西方医学的始祖,被称作“医学之父”。
希波克拉底生于爱琴海的科斯岛,卒于拉里沙。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加伦、索拉努斯等人的著作中有对他的描述。
希波克拉底出身世医家庭,跟德谟克利特有过交往,因爱国而拒斥异邦国王的嘉奖,在雅典扑灭过大瘟疫。
希波克拉底被普遍认为其为医学史上杰出人物之一。
在其所身处之上古时代,医学并不发达,然而却能将医学发展成为专业学科,使之与巫术及哲学分离,并创立了以之为名的医学学派,对古希腊之医学发展贡献良多。
西方第一部医学专著《希波克拉底文集》以他的名字命名。现存60余篇论述。每篇的长短、风格、观点各异,该书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大部分写于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至前4世纪下半叶。文集中有“希波克拉底誓言”一篇,反映医生与病人、学徒与医生之间的道德规范,对后世医德教育有长远影响。
希波克拉底生平
史学家普遍相信希波克拉底为真实存在之人物,乃希腊科斯岛人,约于公元前四六零年生,于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医师及医学导师。而其他的生平资讯(译注:即不关乎其医学事业者),多为伪作,不足为信。
公元二世纪的希腊妇科医师以弗所的索拉努斯,乃首个为希氏立传之人,关于希氏的个人记述,多源于此。
此外,亦有其他古籍述及希氏生平,然而资讯相对较少,诸如公元前四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所书之文,公元十世纪拜占庭的《苏达辞书》,及公元十二世纪策策斯的文献。
索拉努斯指出希氏之父亦为医师,名为赫亚克里德斯;其母为Phenaretis之女,名为Praxitela。
而其二子,雷沙勒斯、杜累哥及女婿波吕波斯悉为其学生。
另外,据后世医师葛伦(亦译为盖仑,英文为Galen)所言,波吕波斯方为希氏的真正继承者,得其真传,而其二子则各有一子以希氏为名。
索拉努斯称希氏自其父及祖父处习学医术,并拜德谟克利特及高尔加斯为师,学习其他学科。
其甚有可能于科斯岛上之阿克波里斯神殿(亦译为医神神殿)里接受培训,并得到来自色雷斯的医师希洛地卡斯之教晦。
在其时代,关于其本人的记述很少(或可说流传至今的不多),只有柏拉图之对话录普罗塔哥拉里有一句述及之,曰:“科斯岛之希波克拉底,艾斯库累普派之人也”。
总而言之,终其一生,皆在教授及钻研医学,并遨游四方,足迹最远可达色萨利、色雷斯及马尔马拉海。
至于其死亡之事,众说纷云,有说其死于拉里萨、有云其卒于家乡;有指其享年八十三、有说其享年九十,更有云其享寿逾百者,今人无从查证。
专业精神
希氏医学以其专业精神、修养及严格之训练与实践见称。
其作品《医师之路》(On the Physician)正可表达此精神,文中指医师须时刻保持整洁、诚实、冷静、明理及严肃之态度,凡希氏学派之医师皆恪守之。
而在其手术室里,不论灯光、人事、仪器、病人定位及包扎与夹板方法悉有详尽规定,更有甚者,手指甲之长度亦受到规管,可算是一丝不苟 。
其学派认为临床理论,首重观察记录。
故此,其要求医师详实地记录疗程中之发现及所用之疗法,使得这些记录可以留传后世,为其他医师所用。
希波克拉底本人则谨慎并完整地记录了众多症状,诸如病人之气色、脉博、发热、疼痛、运动及排泄等事 。
据信其尝于记录病历时,量度病人之脉博,以确定其言之真确性。
其更将临床观察延展至病人的家族病历及家庭环境。
故有人云:“对希氏而言,有临床检测,方有医学”,故更应称之为“临床医学之父”,而非广义的“医学之父”。
贡献
希氏及其追随者说明了很多疾病及医疗状况,而且许多是前人所未知的。
据信其为首个说明杵状指之医师,而杵状指乃是慢性肺痈、肺癌及发绀先天性心脏病之征兆。
亦因如此,杵状指别称为“希氏指”。
其亦为首个说明希氏脸之医师。
莎士比亚之名剧,《亨利五世》里的第三场之第二幕,述及福尔斯泰夫之死时,即有强烈暗示其罹患此疾。
其将疾病归类为急性、慢性、风土、传染四种,并使用转剧、复发、消散、危象、发作、峰、康复诸名词来形容病患之不同时期。
其对症状学、理学检查、外科疗法及脓性胸膜炎预后之说明,亦可堪称为重要贡献。
其教训时至今日,对研习胸腔内科及外科之学生而言,仍能受用。
其亦为书写心胸外科文献之首人,而其心得,直至今天,大多仍告有效。
希波克拉底理论
希波克拉底乃西方史上首位医师,因其不相信疾病乃天遣或超自然力量所致,并且认为主因乃环境因素、饮食及起居习惯。
然而,依当世之解剖学及生理学学说,其理论错误亦不少,诸如体液学说等,悉已证误。
古希腊之疾病治疗法,分为“库尼多斯”及“科斯”二派。
库尼多斯派重视诊断,但建基于众多对人体的错误假设上。
因为其时希腊人视人体解剖为禁忌,故医师对人体解剖学及生理学一无所知,故当一种疾病所引起的症状繁多时,库派医师往往无从判断。
而科斯派,亦即希氏之派,则以普通诊断法及被动疗法诊症,并从而得到更大的成就。
此因其重视照顾病人及预后,而非诊断,故能有效地治疗疾病及改进临床实习之成效。
希氏医学及其哲理与今天相去甚远,当世之医师多重视特定诊断及专业治疗法,两者悉为库尼多斯派所强调的。
这种古今之差异,使得希氏之医学在过往二百年间备受批评。
而其消极治疗法,更受到强烈谴责,举例而言,法国医师M.S.胡妲称希氏疗法为“将亡之沉思”(meditation upon death)。
体液学说及危象
希氏学派认为疾病乃体内四液失调之结果,倘若为体格强健者,则四液之量均等。
当四液(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及黏液)之量失调时,人即生病,直至回复平衡,方告痊愈。
希氏疗法以此为宗,例如当黏液过多时,以柑橘入药,冀达调和之效。
其学说之另一重要概念为“危象”,其为疾病之转折点,能跨越者,则告康复,不然则告死亡。
然而即使能越过其一次,亦有复发之可能。
根据此理论,危象常在“生死存亡之时”出现,所谓“生死存亡之时”,乃指感染疾病后的一个特定时间。
倘若危象在该时刻之后甚久方才显现,则复发之可能性甚高。
葛伦相信此想法源于希氏,然而其亦指有可能出现于希氏之前。
希波克拉底疗法
希氏医学简单被动,其疗法乃建基于“自然界所赋予之治疗力量”。
根据此理论,人体自有平衡四液及痊愈之力量,故此,其着重于促进此自然过程之发生,并相信“休息及制动乃治病之头等要事”。
普遍来说,希氏疗法对病人甚为友善,过程平和,并强调保持个人卫生与消毒。
举例而言,其对伤口总会优先使用干法处理(包扎等),而非采用使人痛楚之药酒,倘无法只用干法处理时(需消毒时),则会使用清水或酒精,尽量减轻其痛楚。
另外,有时亦会采用具有镇痛作用之香脂草。
希氏作风,不做无把握之事,故此,对于较易出错之药物及特定疗法皆拒绝使用,而以普通的诊断法配以简单的疗法代之。
然而有时亦会使用风险较大的壮阳药。
此被动疗法对治疗微恙甚为有效,如骨折时,需要使用骨折牵引术来伸展骨骼系统及舒缓受伤范围之压力,希氏长凳及其他相关设备正好派上用场。
另外,其医学理论之另一强项是强调预后之重要性。
在希氏之时代,药疗之术极不成熟,医师倘能正确评估病情并基于病人之病历推导其病情进展,已算是很不错了,而这正是希氏所强调的。
希波克拉底文集
希波克拉底文集为古希腊医学作品之结集,计有文章七十,以爱奥尼亚方言书成。
希氏本人是否文集结集者,迄今尚无定论,然而诸卷册之分类,极可能经其学生及追随者之手而成。
因为诸文之主题、文风及所述时代大有不同,所以学者多认为其非出自一人之手。
可能是希氏知名于上古,而且其作风与文集所述相类,方以之为名。
因此,文集实有可能为科斯岛图书馆之残余,或为公元前三世纪时,亚历山大的人们所做之结集。
希氏文集覆盖繁多,有教本、训诫、研究、笔记及诸医学课题之哲理论文。
其内容深浅不一,有为专家而设的,亦有为门外汉而写的,而有时亦会自相矛盾。
在此列出文集中较有名者:《希氏誓言》、《预后之书》、《治病之路》、《格言》、《论空气、水和环境》、《复位仪器》、《癫痫之论》等等。
文集特点是:
通过体内实存物“体液”解释疾病。
否定宗教的错误观念。
把宇宙的本体论探索与人体观念区分开来。
强调环境对健康的影响,重视预防,重视心理精神因素对病人的影响。
提出“转变期”和“自愈”的概念,反对用峻烈药物,强调护理和食疗。
对症状描述较细,重视通过症状判断预后。
最早开始用动物实验去研究人的生理现象(如给猪灌有色水然后解剖观察喉部着色)。
希波克拉底誓言
希波克拉底誓言,又称医师誓词,传统上,西医行医前,会先以此立誓。
医师誓词为希波克拉底对医学认识之道德纲领,亦为文集中最有名者,然而在近世,其真实性颇受置疑。
在今天,其已不再作为誓章使用,而是作为相类之誓言及法律蓝本,而医科之毕业生,仍须恪守此等誓章。
希波克拉底影响
希氏在西方被公认为“医学之父”,其贡献对医学有着革命性的影响。
然而,在其死后,医学的发展甚缓,更可曰不进反退。
举例来说,据美国史学家加里森(Fielding Garrison)之言,临床之事不再被纪录。
由见可见,其能在上古之时,有此一成就,实属不易,此亦为其受世人敬重之因。
在希氏之后,最为有名的医师当首推葛伦。
其于公元二世纪间,执业于古希腊,并且继承了希氏之医学,然而,或有所进,或有所退。
在中世,阿拉伯人亦采纳了希氏之方法。
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其医学卒于欧洲重生,并于十九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有不少医师采纳其临床技巧,兹列较有名者如下:汤玛斯·西德纳姆、威廉·赫伯登、夏尔科(Jean-Martin Charcot)及威廉·奥斯勒。
法国医师昂利·雨夏尝言:“此诚内科学之重生也。”。
据亚里士多德之言,希氏被誉为“伟大的”。
希氏早年被形容为“和善、高尚、祖国之医师”,晚年则为“严肃及冷漠”。
其智慧甚高,而且着重实践,故此翻译家弗兰西斯·亚当斯亦云“希氏集常识与经验于一身”。
其时之医师常戴有丘比特与阿斯克勒庇俄斯式的假发,故此常予人老练之感,想来其亦如此。
而后世人常将之神化,加里森曾经说过:“希氏,医师之楷模也,盖其处事,善于变通、敢于批判、泰然自若,求过失以正之,凡此皆格致之要也。
”若伊·波特所著之《医学简史》亦有云:“希氏,诚万世医师之懿范也。
”。
逸事
有关希氏之轶闻甚多,生前死后皆然。
生前有云其能起死回生,如雅典瘟疫时,其被传纵一大火,以作消毒,并配以其他疗法,卒能平息瘟疫。
此外,亦被传治愈马其顿王佩尔狄卡斯二世之相思病。
然而,凡此悉无所据,该为小说家言。
更有甚者,指其墓上,有一蜂巢,所得之蜜,能治百病。
另外,有传其拒绝谨见波斯王亚达薛西,且古之文献多有载此事,然而,近世人多怀疑之,争论不休,迄今无果。
此外,有一故事指德谟克利特因凡事皆笑,渐近疯颠,遂求助希氏,希氏诊断之,证其性格如此,不可救药。
自此德氏得到“笑哲人”的外号。
上述诸般传言,悉有利于希氏,然亦有诬蔑者。
以弗所的索拉努斯曾指其纵火焚毁他派(即库尼多斯派)之治疗神殿,而在数世纪后之拜占廷学者策策斯,则指其焚毁己派之神殿,以求达到垄断医学知识之目的。
然而,不论何说,按传统观点,悉与其本性相违。
另有一传说,指奥古斯都之外甥卒后,其复生之,然而时代相去数百年,诚然为后人所虚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