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伯强简介
梁伯强(1899–02–15~1968–11–28),中国病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梁伯强生于广东梅县上市禾好塘村,卒于广州。
1922年梁伯强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留校任病理学助教。
1923年梁伯强被派往德国慕尼黑大学专修病理学,1924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925年梁伯强任同济大学病理学副教授。
1932年梁伯强任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授、研究所主任。
1937年和1948年梁伯强两度任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
1954年梁伯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世纪50年代后梁伯强与秦光煜教授共同开办高级病理师资班,培养400多名病理学人才;造就出诸如杨简、郭鹞、程天民等一大批病理学家。倡导尸体解剖,1965年中山医学院病理尸体解剖已达7 689例。
1956年梁伯强提出“肝炎–肝硬变–肝癌”病因学及发病学模式。
梁伯强晚年从事鼻咽癌的研究,在他指导下,其助手首创完整取出鼻组织的方法。
20世纪60年代初,梁伯强率先研究鼻咽癌的间质反应,提出“肿瘤间质反应”的概念。提出了鼻咽癌的组织分型。
梁伯强著有《病理解剖学》一书,以及“中国人血型的研究”、“原发性肝癌的形态学”、“鼻咽癌在中国的研究”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