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中国名人 > 清朝名人 > 方苞

方苞

(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
最后更新于:2022-10-26 10:20:45

个人简介

方苞官至礼部右侍郎。苞生于江苏六合留稼村。高祖方大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曾任太仆寺少卿。曾祖方象乾,明恩贡生,曾任按察司使,充岑西左江兵备道,明末,因避乱寓居江宁(今南京)。祖父方帜,曾任芜湖训导,后调任兴化县教谕。父仲舒,国子监生,家境日落,后入赘江苏六合县留稼村吴勉家;生3子:长子方舟,次子方苞,幼子方林。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人生履历

方苞自幼聪明,4岁能作对联,5岁能背诵经文章句,6岁随家由六合迁到江宁旧居居住,仍保留桐城籍。16岁随父回安徽桐城参加科举考试。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大学李光地称赞方苞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方苞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取进士第四名。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被株连下江宁县监狱。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狱,定为死刑。在狱中两年,仍坚持著作,著成《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

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始得康熙皇帝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遂免死出狱,以平民身份入南书房作皇帝的文学侍从,后来又移到养蒙斋编修《乐律》。康熙六十一年,充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九年(1731年)解除旗籍,授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次年迁翰林院侍讲学士。雍正十一年,提升为内阁学士,任礼部侍郎,充《一统志》总裁。雍正十三年,充《皇清文颖》副总裁。清乾隆元年(1736),再次入南书房,充《三礼书》副总裁。乾隆四年,被谴革职,仍留三礼馆修书。乾隆七年,因病告老还乡,乾隆帝赐翰林院侍讲衔。从此,他在家闭门谢客著书,乾隆十四年八月十八日(1749年9月29日)病逝。年82岁,葬于江苏六合。

个人成就

作品介绍

清代散文家,江南乡试第一名。四十五年(1706)进士,以母病归家未出仕。五十年(1711)以戴名世《南山集》案被牵连入狱。赦出后隶汉军旗籍,入直南书房。六十一年(1722),充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时,免去旗籍,仍归汉籍。累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时,再入南书房,任礼部右侍郎、经史馆总裁等职。七年(1742)辞官归。 方苞有些作品如《狱中杂记》,反映了封建司法制度和监狱管理的残酷与黑暗;《送冯文子序》、《送吴平一舅氏之钜鹿序》、《请定征收地丁银两之期□子》、《请备荒政兼修地治□子》,反映了一些州县吏治黑幕及民生疾苦,较有现实意义。著有《望溪先生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集外文补遗》2卷。

桐城派

方苞是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他尊奉程朱理学和唐宋散文。他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所谓孔子"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提倡写古文要重"义法"。他说:"'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意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又书货殖传后》)提出文章要重"清真雅正"和"雅洁",他说古文中"不可入语录中语,魏晋六朝人藻丽俳语,汉赋中板重字法,诗歌中隽语,《南、北史》佻巧语"(沈莲芳《书方望溪先生传后》),他认为归有光的散文,"其辞号雅洁,仍有近俚而伤于繁者"(《书归震川文集后》)。又说:"凡无益于世教、人心、政法者,文虽工弗列也。"(《送李雨苍序》)在《再与刘拙修书》中,反对黄宗羲、颜元的反程朱理学的思想,持论严而拘,但能适合清朝巩固思想统治及文风的需要,所以其说得以流行,影响颇大。

方苞自己写的散文,以所标"义法"及"清真雅正"为旨归。读经、子、史诸札记,以及《汉文帝论》、《李穆堂文集序》、《书卢象晋传后》、《左忠毅公逸事》、《与李刚主书》、《孙征君传》、《万季野墓表》、《游潭柘记》等,都写得简练雅洁有断制,没有支蔓芜杂的毛病,开创清代古文的新面貌。但感情比较淡泊,形象性不强,气魄不够宏大。袁枚讥笑他"才力薄"(《仿元遗山论诗》),姚鼐也说他:"阅太史公书(《史记》),似精神不能包括其大处、远处、疏淡处及华丽非常处。"(《与陈石士书》)

文章著作

方苞著有《周官集注》13卷、《周官析疑》36卷、《考工记析疑》4卷、《周官辩》1卷、《仪礼析疑》17卷、《礼记析疑》46卷、《丧礼或问》1卷、《春秋比事目录》4卷、《诗义补正》8卷、《左传义法举要》、《史记注补正》、《离骚正义》各1卷、《奏议》2卷、《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补遗》 14卷,另删订了《通志堂宋元经解》。 名篇:《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汉文帝论》、《李穆堂文集序》、《书卢象晋传后》、《与李刚主书》、《孙征君传》、《万季野墓表》、《游潭柘记》等。

学术主张

方苞治学宗旨,以儒家经典为基础,尊奉程朱理学,日常生活,都遵循古礼。

为人刚直,好当面斥责人之过错,因此,受到一些人的排挤。方苞首创“义法”说,倡“道”“文”统一。在《史记评语》里说:“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以义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论文提倡“义法”,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基础。后来桐城派文章的理论,即以方苞所提倡的“义法”为纲领,继续发展完善,于是形成主盟清代文坛的桐城派,影响深远,至今仍为全国学术界重视,方苞也因此被称为“桐城派的鼻祖”。

轶事趣闻

幼年趣事

方苞

幼年时聪颖过人,四五岁能对对子、诵章句,七岁读《史记》,十岁开始读经书古文,皆能背诵。一天,方苞在野外玩耍,时值乡村五月农忙时节,男女老少在田野拔秧、插秧。田头一个拔秧的农夫一边用稻草捆秧,一边念道:

“稻草扎秧父抱子。”

方苞听了,伫足田头。农夫见是一小孩站在这里,口里又念了刚才的一句,笑着问方苞:“你能对出下联吗?”方苞认真寻思,自言自语道:稻草,父也;秧,子也。他举目前望,见不远处的竹林里,几个妇女正把竹笋投入竹篮里,他眉毛一扬,自信地点点头,高声对道:

“竹篮装笋母搂儿。”农夫惊喜不已,夸方苞真是个“神童”。

康熙夸赞

康熙微服私访,在骆马湖镇上的茶馆里结识了欧阳宏,引入驿馆里吃酒倾谈。

聊至“东宫洗马”的笑话,聪明过人的欧阳宏马上就敏锐地觉察到面前这位慈祥和善的老者,可能就是当今皇上。康熙见其神色,大惊,想到“这个面目丑陋的老人天分极高,怕再顺着这个“洗马”的题目说下去,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康熙连忙把张廷玉叫来,把话岔开了。康熙和张廷玉通过聊天方式,考察这个欧阳宏的学问,发现其“学问渊博,才思敏捷,不管是什么事都有独到的甚至是惊人的见解。”康熙心中暗赞:“好一个鸿学大儒啊,比起高士奇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只可惜年龄大了点儿,不然的话,朕倒要用他了。”后来还是启用了。康熙发现,这个欧阳宏原来就是方苞。方因戴名世的《南山集》获罪,废为平民,流落民间。康熙发现后,不拘一格,将其以布衣身份录入上书房。能在上书房行走的人,屈指可数,人以宰相身份待之。

他人评价

1:姚鼐有言“阅太史公书(《史记》),似精神不能包括其(方苞)大处、远处、疏淡处及华丽非常处。”(《与陈石士书》)

2:袁枚早年评方苞文与王渔洋诗,有“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之句。

3:王源赞评方苞文为“宋以后无此清深峻洁文心”。

4:姚范说“望溪文于亲懿故旧之间,隐亲恻至,亦见其笃于伦理”。

史料记载

《清史稿 方苞传》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父仲舒,寄籍上元,善为诗,苞其次子也。笃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於时。康熙三十八年,举人。四十五年,会试中式,将应殿试,闻母病,归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世宗即位,赦苞及其族人入旗者归原籍。雍正二年,苞乞归里葬母。三年,还京师,入直如故。居数年,特授左中允。三迁内阁学士。苞以足疾辞,上命专领修书,不必诣内阁治事。寻命教习庶吉士,充一统志总裁、皇清文颖副总裁。

乾隆元年,充三礼义疏副总裁。命再直南书房,擢礼部侍郎,仍以足疾辞,上留之,命免随班行走。复命教习庶吉士,坚请解侍郎任,许之,仍以原衔食俸。苞初蒙圣祖恩宥,奋欲以学术见诸政事。光地及左都御史徐元梦雅重苞。苞见朝政得失,有所论列,既,命专事编辑,终圣祖朝,未尝授以官。世宗赦出旗,召入对,慰谕之,并曰:“先帝执法,朕原情。汝老学,当知此义。”乃特除清要,驯致通显。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於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濬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自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并言:“古者城必有池,周设司险、掌固二官,恃沟树以守,请饬及时修举。通川可开支河,沮洳可兴大圩,及诸塘堰宜创宜修,若镇集宜开沟渠、筑垣堡者,皆造册具报,待岁歉兴作,以工代赈。”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沟树塘堰诸事,令各督抚筹议。高宗命苞选录有明及本朝诸大家时艺,加以批评,示学子准绳,书成,命为钦定四书文。苞欲仿朱子学校贡举议立科目程式,及充教习庶吉士,奏请改定馆课及散馆则例,议格不行。苞老多病,上怜之,屡命御医往视。苞以事忤河道总督高斌,高斌疏发苞请讬私书,上稍不直苞。苞与尚书魏廷珍善,廷珍守护泰陵,苞居其第。上召苞入对,苞请起廷珍。居无何,上召廷珍为左都御史,命未下,苞移居城外。或以讦苞,谓苞漏奏对语,以是示意。庶吉士散馆,已奏闻定试期,吴乔龄后至,复补请与试。或又以讦苞,谓苞移居乔龄宅,受请讬。上乃降旨诘责,削侍郎衔,仍命修三礼义疏。苞年已将八十,病日深,大学士等代奏,赐侍讲衔,许还里。十四年,卒,年八十二。

苞既罢,祭酒缺员,上曰:“此官可使方苞为之。”旁无应者。苞为学宗程、朱,尤究心春秋、三礼,笃於伦纪。既家居,建宗祠,定祭礼,设义田。其为文,自唐、宋诸大家上通太史公书,务以扶道教、裨风化为任。尤严於义法,为古文正宗,号“桐城派”。(《清史稿》卷二百九,列传七十七) 

家庭

方苞的祖父方帜(1615—1687),字汉树,号马溪,为岁贡生,先后出任芜湖县学训导,兴化县学教谕。

父方仲舒(1638—1707),字南董,号逸巢,为国子监生。

兄方舟(1661—1701),字百川。方苞尝称方舟以制举之文名天下。

本文标签:

上一篇:刘铭传

下一篇:汪士慎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人物《方苞》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utohao.com/renwu/4971.html

方苞资料

方苞画像
  • 中文名方苞
  • 别名方灵皋,方凤九,方望溪
  • 国籍中国清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江宁府六合县
  • 出生日期1668年5月25日
  • 逝世日期1749年9月29日
  • 职业文学家、散文家
  • 信仰儒学
  • 主要成就桐城派鼻祖
  • 代表作品《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
  • 籍贯安庆府桐城县

方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