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风云人物 > 李聚奎

李聚奎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8)
最后更新于:2023-04-27 10:41:20

李聚奎简介

李聚奎

李聚奎(汉语拼音:Li Jukui;英语:Li Jukui;1904-1995),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8)。原名李新喜。1904年12月31日生于湖南安化县兰田镇(今属涟源县)西坪村一个农民家庭。幼年读过两年私塾,10岁起开始干农活。1926年夏到长沙入国民革命军第8军,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13师7团当排长。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队长,随彭德怀转战井冈山。红4军主力向赣南出击后,随第30团留守井冈山,参加第三次反“会剿”。突围时,带领中队抢占有利地形坚守四昼夜,掩护30团主力顺利撤离。1929年夏任红5军第4纵队8大队大队长。1930年1月随黄公略到永新,参加组建红6军的工作,先后任第3纵队代理纵队长、第4大队大队长、红3军(红6军改称)第9支队支队长、第9师27团团长。在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曾带领传令班乘夜间敌混乱之际,抓获100余俘虏。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后,历任红8师、红7师、红9师师长。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率红9师直插大坪,以极小代价全歼国民党军52师师部和1个团,俘师长李明。1933年任红1师师长,同年获二等红星奖章。1934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率红1师先后参加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和占领芦山城等战役战斗。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今小金)会合后,调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参谋长。1936年11月随西路军转战甘肃,调任红9军参谋长。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只身一人千里行乞,历尽艰险到达延安,复任红31军参谋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参谋长,随部在太行山地区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创建游击根据地。先后参加神头岭、响堂铺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战役战斗。1938年5月随徐向前赴冀南抗日根据地,任第129师青年纵队政治委员。同年冬到鲁西北地区组建第129师抗日先遣纵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黄河以北、津浦路以西地区组织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41年后调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纵队副司令员、新编第1旅旅长兼太岳军区第1分区司令员,领导军民多次粉碎日伪军“扫荡”,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1944年初到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抗日战争胜利后,率干部队到承德,任冀察热辽军区参谋长。1946年1月指挥冀晋纵队取得古北口保卫战的胜利。后调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执行处副处长。1947年1月起任西满军区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司令部参谋长、西线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政治委员。参与组织了辽沈战役和东北野战军入关的后勤保障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参与组织实施海南岛战役。1950年夏调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领导组建军区后勤机构,筹措战备物资。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组织领导东北军区后勤人员保障志愿军进行五次战役的物资供应。1952年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任院长。1955年任国家石油工业部部长。1958年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1966年任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院长。“文化大革命”中曾遭受诬陷迫害。1977年任解放军后勤学院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81~1988年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是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6月25日在北京病逝。著有《李聚奎回忆录》。

参见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

本文标签: 李聚奎

上一篇:贺昌

下一篇:钟期光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人物《李聚奎》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utohao.com/renwu/49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