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中国名人 > 清朝名人 > 愍周皇后

愍周皇后

(明朝末代皇后)
最后更新于:2022-10-26 10:20:45

人物简介

周皇后是位美丽端庄的女子,皮肤洁白如玉,国色。《崇祯宫词》记载她:“皇后颜如玉,不事涂泽”。《旧京遗事》记载:“烈皇后圣质端凝”,“皇后玉体,从容而定。初无金张四性之心,及进谒至尊之前,神人佑助,国色朝酣,见者识其有凤翥之贵矣”。陈文庄仁锡,尝舍于周皇亲家,后少时出见仁锡,奇其容貌,谓后父曰“君女,天下贵人!” 周皇后年少时,“尝岁时出拜亲故,当之者輙暝眩不自持,贵后始知其异”。周皇后也是位仁心贤德的女子,掌管后宫之后,特别节约,削减了不必要的花费,也不为自己的亲属在皇上那里乞讨恩泽。即使逢年过节,大臣命妇们入朝参贺,她所给的赏赐完全按照礼节规定,从不滥加施予。

摘自樊树志《崇祯传》

朱由检的皇后周氏,苏州人,父亲周奎,母亲丁氏是周奎的继室,家境清贫,周氏年幼时就操持家务。迁居北京后,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天六年(1626),当时的信王朱由检为了大婚挑选王妃时,主持后宫事务的懿安皇后,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从众多候选人中挑选了周氏。朱由检即位以后,周氏就由信王妃晋升为皇后。

由于她出身贫寒,又在藩邸(信王府)生活过一段时间,始终保持平民本色。清初历史学家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这样描述周皇后: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张岱的这些话,并非毫无根据的阿谀奉承之词,这从周氏在后宫设置二十四具纺车,教宫女纺纱一事,可以得到印证。《崇祯宫词》称赞她“有恭俭之德”,亲自操持家务,身穿旧衣服,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员分百二领璇宫,撙节咸资内教功。三洒亲蚕重浣服,拟将恭俭赞王风。所谓亲自操持家务,还包括亲自烧饭。天启七年(1627)朱由检刚刚登极时,由于魏忠贤专权,形势十分险恶,懿安皇后(即朱由检的皇嫂)秘密告诫:不要吃宫中的食物,朱由检是带了家中的麦饼进宫的。进宫后,还得提防魏忠贤买通御膳房下毒暗害,饮食全由周皇后亲自操作。这件事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却是确凿无疑的事实,许多野史都有记载。一个能够烧饭洗衣、纺纱织布的皇后,不能说绝无仅有,至少是罕见的。

皇帝与皇后之间情深谊笃,“上重周后贤,伉俪恩甚备”,看来是真实的写照。《崇祯宫词》有一首这样写道:湘管挥来口授余,俨然村校接天居。何当一顿童蒙膝,遂揭鸡竿下赦书。说的是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小太监秦某,在坤宁宫侍候皇后。有一天,皇后问他是否识字,秦某回答不识字。皇后就教他识字,少顷考问,秦某全部忘记,被罚跪阶下。皇帝见了笑着说:我请求先生宽恕他,如何?皇后佯装嗔怒说:坏了学规。秦某谢恩而起。透过这种日常生活细节,人们似乎可以看到皇帝、皇后之间那种寻常夫妻谈笑谐谑之情。

摘自《中国历代秘闻轶事》(明朝篇)
  周皇后年幼之时,就已经展现出惊人的美貌和柔婉的个性,深得家人的喜爱,被奉为掌上明珠。周皇后早年在家时,有一次被文士陈仁锡瞧见,陈仁锡惊叹周氏的美貌,对她 的父亲说,“君女天下贵人。”陈仁锡便教授周氏《资治通鉴》和经史之书。因此,周皇 后知书达礼,颇通文墨。崇祯也极好读书,各处宫室宝座左右,都遍置书籍,坐即随手翻阅,他还常作四书八股文出示群臣,并颁行天下,士子们争相传诵。拍马屁的大臣还写文称赞崇祯皇帝有书生风度。崇祯自己也非常骄傲,认为自己即使不当皇帝,肯定也是天下名士,轻而易举的就能金榜题名。书生风度的崇祯帝自然对才色双绝的周皇后宠爱无比,视为红颜知己。

周皇后果然没有辜负当初选她为妃的刘太后的希望,入主六宫以后,即以瘦弱单薄的身躯担任起治理后宫的重任。她仪态万方,天生威严,在宫中威望很高。而且她生性简朴,刚一人宫就着手裁减宫中用度,撤消不必要的费用。崇祯一朝内乱外患接连不断,周皇后就常常劝崇祯皇帝要爱惜百姓,安定人心,再团结对外。而且她还劝说崇祯皇帝要宽以待人,善待臣民百姓。可是崇祯固执自负,根本听不进周皇后的劝告,总是觉得全天下的人都辜负了他。因为当时四处用兵,军费紧张。周皇后关心着国家社稷,也常常拿出自己的私蓄和宫中节省下来的费用充作军费,崇祯对周皇后的深明大义十分感激。

崇祯八年以后,各路起义军迅速壮大,严重威胁了明王朝的统治,关外的后金(即后来的大清)大军也在虎视眈眈,伺机而动。崇祯皇帝为了朝廷上的政事和紧急的军情忧心不已,坚持茹素理政,因为过于劳累,日渐憔悴。周皇后看在眼中,急在心中,可是又知道皇帝不听劝,假称崇祯皇帝的亲生母亲李纯皇太后托梦给她,劝皇帝要注意身体,增强饮食。另一方面,皇后又在宫中提前置办好美食,等皇帝回宫后享用。崇祯皇帝回到后宫,见到如此情景,知道皇后为了自己费尽了心思,又想朝政的混乱,两人不禁相对而泣。

尽管崇祯皇帝殚精竭虑的想挽回败局,但是却已经无力回天,明王朝的灭亡之日一天天逼近了。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的起义军终于突破重重险阻,来到了北京城下 。许多文武大臣望风而逃,逃不掉的就投降了义军,被派去监军守城的太监更是见利忘义,大开城门,迎闯王军队进城。崇祯皇帝眼见大势已去,想逃出城去又告失败,无奈之下,他回到后宫,见了周皇后,痛苦地说道:“如今大势已去,不可挽回,你是一国之母,绝不能受辱,还是尽快自尽吧!”周皇后听了,也早知道会有这一天,只是跪在地上向皇帝告别痛哭着说:“我服侍陛下十八年了,可陛下从来不肯听我一句劝,以致有今日,我能够以身殉国,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话说完,她抚着三个皇子又哭了一会儿,就毅然决然地转身进屋,把门锁上了。一会儿,屋内的宫女 出来报告说,皇后已经遵旨自尽了。崇祯皇帝到这时想起多年的夫妻之情,也不禁悲痛的涕泪横流。他又命令三个皇子迅速改穿便装逃出宫去,其他妃子则一律赐死。然后他自己直奔皇宫后面的煤山自尽了。

周皇后这明王朝的末代皇后,生前深明大义,勤于治家,赢得天下人民的爱戴,当国家危急之时,又以身相殉,其悲壮凄美的一生,真是让人不能不由衷感叹。

选妃始末

史料记载,朝廷为当时尚为信王的崇祯皇帝选妻之时,明熹宗的张皇后并不看好周氏,因为她年级最小,体质也弱。但当时祖母辈的宣懿太妃刘氏明神宗的昭妃)以忠厚谨慎著称,掌管着皇太后印玺,对选立后妃有极大的发言权,她却唯独在三位应选的淑女里看中了周氏,对张皇后说:“周氏现在虽弱小,以后必然要长大的”,于是周氏被选中,册为信王妃。 

后来的事实证明,周皇后果然没有辜负当初选她为信王正妃的刘太妃的希望。

家庭成员

父亲:周奎;

母亲:丁氏;

公公朱常洛明光宗

婆母

孝元皇后郭氏,明光宗结发妻;

孝和皇后王氏,明熹宗生母;

孝纯皇后刘氏,明思宗生母。

其他重要长辈:

宣懿太妃刘氏,明神宗的昭妃,在明熹宗、明思宗时期掌管皇太后印玺,行使皇太后权利;

恭懿庄妃李氏,即李庄妃,史称“东李”,明光宗朱常洛妃子,抚养过明思宗;

朱由校,明熹宗。明思宗的异母兄;

懿安皇后张氏,明熹宗的皇后,明思宗的皇嫂;

丈夫:朱由检,明思宗,年号崇祯,明朝的末代皇帝。

儿子:

1、皇太子朱慈烺

2、 怀隐王朱慈烜,早殇。

3、 定哀王朱慈炯

女儿:

4、坤仪公主(待考)。

5、昭仁公主。(一说袁贵妃生)

6、长平公主,朱徽娖。

关于长平公主的生母,之所以会引发是否为周皇后的疑问,因为明史将公主的年龄记为甲申年十六,因此,有些人按实龄算,便说其生于1628年,有些人按虚龄算,便说其生于1629年。实际上,《崇祯长编》明确记载“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十月甲戌,皇第一女生,中宫出。”又于崇祯十六年的记录里说:“帝谕礼部:‘朕长女年已及笄,礼宜择配,卿部榜谕官员军民人等,年十四五岁,品萃端良,家教清淳,人才俊秀者,报名,赴内府选择。’皇长女婚礼应用府第及冠服等仪,敕所司如例造办。”

而公主年纪,甲申年十六的说法仅仅存在于明史,其余史籍均作年十五,并都写明为周皇后所出,与《崇祯长编》记录公主生于“崇祯三年,中宫出”相符。因此明史应是记错了公主年龄。

1、《长平公主诔》:长平公主者,明崇祯皇帝女,周皇后产也。甲申之岁,淑龄一十有五。

2、《人海记》:长平公主崇祯周皇后所出,甲申春,年十五。

3、《明季琐闻》:长平公主,毅皇帝周后出也。名徽妮。崇祯甲申,年十五,议降周太仆子世显。

4、《春明梦余录》:公主名徽娖,明思宗女,周皇后产也。甲申年十五,伤后臂肩际,顺治二年九月成婚。

5、《明宫词》:帝入寿宁宫,长平公主年十五,方哭。

所以,公主生于崇祯三年(1630年),周皇后出,甲申年虚龄十五,应是无疑的。

至于传说长平生母乃王顺妃,王顺妃为信王府的选侍,生下长平后血崩而亡,公主遂被周皇后收养的故事,实际并无任何史料出处,最早来源只是一段杜撰的小说情节,出自1996年林佩芬所著《天问·明末春秋》,却被后人广泛引用。

帝后轶事

1、崇祯二年二月四日,周皇后为崇祯帝生了皇太子。这自然使崇祯帝十分高兴,这也是他们夫妻恩爱的象征。明王朝历时近三百年,共十六个皇帝,以前的中宫除了孝宗张皇后,均未有生子者。因此崇祯朝中宫生子也算是个例外。中宫都成婚早,随着年长和嫔妃的增加,这些皇帝大都喜欢和年轻貌美的嫔妃待在一起,这自然就大大减少了和中宫待在一起的时间。这正是以前绝大多数中宫无子的重要原因。由周皇后破例生子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她和崇祯帝的感情是较深的。

2、 夏季的某一天,周皇后穿着薄如蝉翼的暑衫在梳洗,崇祯帝蹑手蹑脚地走到她身后,撩拨她的头发。周皇后随手往后一甩,差一点打在崇祯帝的睑上。这时恰巧一个送瓜果的内侍看到了,周皇后十分窘迫,崇祯帝则一笑了之。

3、 因农民军掘毁凤阳皇陵,崇祯帝减膳撤乐,不吃肉食,以示与天下将士共甘苦。周皇后见崇祯帝形体日益消瘦,十分心疼,便亲自烹制了些带肉的食物呈进,结果被崇祯帝拒绝。这时恰好崇祯的外祖母来宫中,对崇祯帝说,自己夜里做梦时见到了孝纯太后,说到崇祯帝一天比一天消瘦,竟流泪不止,并说:“为我语帝,食勿过苦。”这显然是借崇祯帝生母来劝崇祯帝。这时周皇后送来肉食,崇祯帝思念到生母,又为周皇后母女的厚意所感动,遂向生母画像拜了又拜,然后才进餐。他和周皇后“相向而泣,泪盈盈沾案”。

4、坤宁宫太监秦氏,一日周皇后问他识字否,他说不识,周皇后就写几个字教给他,过一会儿再问,他又忘了。周皇后便罚他跪在台阶上。崇祯帝笑嘻嘻地对他说:“我向先生求求情,请她对你免罚,怎么样?。周皇后则边笑边嗔道:“坏了学规。”这个小宦官遂谢恩而起。

5、 周皇后也有与崇帧帝不和的时候。有一次二人起了争执,崇祯帝对周皇后大骂。周皇后不敢骂崇祯帝,便直呼”信王!信王!”而不称他皇上。还有一次,二人在交泰殿话语偶不合,崇祯帝一下子将周皇后推倒在地。周皇后本来就身体瘦弱.从来不曾受此屈辱,遂数日卧床不起,也不吃饭,甚至要自杀。崇祯帝马上就感到很后悔,便命宦官赐给她一床貂皮褥子,并问候起居。周皇后这才勉强开始进食。

6、 有一次,田妃因过而被崇祯帝斥居启祥宫,三个月未予召见。这对田妃是个很严厉的惩罚。有一天崇祯帝和众后妃一起赏花,周皇后请崇祯帝也把田妃召来,崇帧帝未答应。这时周皇后便自作主张,派车子将田妃接至花园,大家遂和好如初。田妃为此十分感谢周皇后的厚道。

7、 众后妃之间自然也少不了——些争风吃醋的事。有一天晚上崇祯帝宿于袁女己处,周皇后已预先得知。第二天周皇后见到崇祯帝,问道:“昨宿于何处?”崇祯帝颇感难堪,“嗫嚅久之”,终于说出了一个字:“袁。”周皇后佯装笑了笑,便未再说什么。

8、 宫中很少演戏。十七年间,宫中只演过两次戏,一次在崇祯五年周皇后生日时,召来戏班演了五六出《西厢记》,另一次在崇祯十四年,演《玉簪记》一两出。每当此时,后宫诸色人等几乎倾巢而出,崇帧帝也到场坐上一会儿。宫中有专设的戏台,以前宫中经常演戏,崇祯朝大概是最少的了。

后宫轶闻

崇祯继位后立周氏为皇后,册封田氏、袁氏为贵妃。皇后周氏是苏州人,后来徙居大兴。明熹宗天启间选入信王府邸。周皇后性情严慎,曾经有一次敌寇紧急,她婉转对崇祯说:“我家在南中还有一处家居。”崇祯再想细问,周皇后就不说了。大概她的意思是避寇南迁,至于其他的政事,周皇后从不参与。

袁贵妃在周皇后面前处处谦退,对宫中内外皆谨慎以待,因而和周皇后相处融洽。田贵妃有宠而骄,皇后便以礼法裁制她。

据《明史列传》所载:田贵妃有宠而骄,后裁之以礼。岁元日,寒甚,田妃来朝,翟车止庑下。后良久方御坐,受其拜,拜已遽下,无他言。而袁贵妃之朝也,相见甚欢,语移时。田妃闻而大恨,向帝泣。

即崇祯十三年(1640年)正月,宫中嫔妃向例都需向皇后朝贺,田贵妃依例来到周皇后所在的交泰殿准备向皇后朝贺,周皇后知道田贵妃在殿外,却不宣她进殿,当时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周皇后也可传令免礼,但周皇后却故意拒田贵妃於殿外,而稍晚才来的袁贵妃却先田贵妃一步进殿,且和皇后相言甚欢。过了许久,待袁贵妃离去後,周皇后才宣田贵妃进殿,行朝贺礼时,周皇后沉着脸不发一语,田贵妃行完礼後只能默默退下。

事後,田贵妃回到承乾宫中,向皇帝哭诉周皇后的冷遇,闻后怒不可遏的明思宗便来到交泰殿与周皇后理论,於是明思宗与周皇后之间发生严重的冲突,之後明思宗冷静下来,委婉的向皇后赔诚,而为了维护周皇后的尊严,明思宗便命田贵妃出居启祥宫反省过错,且整整三个月不再召田贵妃侍寝。

同年春日,明思宗和周皇后一同在永和宫赏花,由于永和宫旁便是田贵妃往昔居住的承乾宫,周皇后因此想起许久不见的田贵妃,便请明思宗召田贵妃一同赏花,明思宗闻后漠然不语,周皇后便命宫女用车去将田贵妃迎来,而田贵妃来了以后,周皇后与之相言甚欢,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使得明思宗更加佩服周皇后的心胸。

最终结局

崇祯十七年3月18日清晨,李自成率军攻陷京城,

崇祯十七年3月19日,紫禁城被攻陷,李自成的军队涌入紫禁城中,消息传来后,身处后宫的明思宗对周皇后说道:“大势已去。”

周皇后难过的说道:“臣妾服侍陛下已经十八年了,至些年来臣妾曾劝戒过陛下,但陛下不听,才会有今日啊!”说完便抱着皇太子朱慈烺和皇次子朱慈炯痛哭。

之后明思宗将连同皇太子在内的三个儿子分别托付给三名太监,命送到勋戚周奎(周皇后之父)、田弘遇(田贵妃之父)家中,然后命周皇后、袁贵妃自尽(宠妃田贵妃已在前一年病逝)。周皇后领命后,便回到自己的寝宫坤宁宫自缢殉国,年约35岁,同日自缢殉国的还有前朝皇后—懿安皇后。

几天以后,紫禁城,停在东华门外。崇祯十七年(1644)4月4日,命昌平州吏赵一桂等人将明思宗与周皇后的遗体葬入田贵妃的园寝之中。入关后的清朝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谥曰端皇帝,陵曰思陵。”,而周皇后也被追谥为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

顺治十六年十一月,以“兴朝谥前代之君,礼不称,数不称宗”为由,去怀宗庙号,改谥庄烈愍皇帝,改谥周皇后庄烈愍皇后,而南明则追谥为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

历史记载

《绥寇纪略》

上重周后贤,伉俪恩甚备。先是,熹庙大渐,魏忠贤忠贤自如罪过大,左右皆其党,有它谋。懿安戒上以勿食宫中食。后从戚畹家取所作干树进之。周氏先世吴人,父奎以继室丁夫人生后,家贫,躬自操作,然不苟言笑。尝岁时出拜亲戚,当之者暝眩不自持,贵后始知其异。早岁从上更艰难,既定,首减椒房用度,修内治,裁抑外家恩泽。宫中礼数,数十年矣,赐黄乃敢服。丁夫人入拜毕,始行家人礼。后见母之为己屈也,而泣。欲太子报之,左右诤曰:此天下主,不可,遂止。后性慎,尝以京师急,微言曰:吾在南尚有一家居。上问从何知,不语。它政事弗参预也。

《明史·列传第二》

庄烈帝愍皇后周氏,其先苏州人,徙居大兴。天启中,选入信邸。时神宗刘昭妃摄太后宝,宫中之政悉禀成于熹宗张皇后。故事:宫中选大婚,一后以二贵人陪;中选,则皇太后幕以青纱帕,取金玉跳脱系其臂;不中,即以年月帖子纳淑女袖,侑以银币遣还。懿安疑后弱,昭妃曰:“今虽弱,后必长大。”因册为信王妃。帝即位,立为皇后。

后性严慎。尝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帝问之,遂不语,盖意在南迁也。至他政事,则未尝预。田贵妃有宠而骄,后裁之以礼。岁元日,寒甚,田妃来朝,翟车止庑下。后良久方御坐,受其拜,拜已遽下,无他言。而袁贵妃之朝也,相见甚欢,语移时。田妃闻而大恨,向帝泣。帝尝在交泰殿与后语不合,推后仆地,后愤不食。帝悔,使中使持貂裀赐后,且问起居。妃寻以过斥居启祥宫,三月不召。一日,后侍帝于永和门看花,请召妃。帝不应。后遽令以车迎之,乃相见如初。帝以寇乱茹蔬。后见帝容体日瘁,具馔将进,而瀛国夫人奏适至,曰:“夜梦孝纯太后归,语帝瘁而泣,且曰:‘为我语帝,食毋过苦。’”帝持奏入宫,后适进馔。帝追念孝纯,且感后意,因出奏示后,再拜举匕箸,相向而泣,泪盈盈沾案。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暝,都城陷,帝泣语后曰:“大事去矣。”后顿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乃抚太子、二王恸哭,遣之出宫。帝令后自裁。后入室阖户,宫人出奏,犹云“皇后领旨”。后遂先帝崩。帝又命袁贵妃自缢,系绝,久之苏。帝拔剑斫其肩,又斫所御妃嫔数人,袁妃卒不殊。世祖章皇帝定鼎,谥后曰庄烈愍皇后,与帝同葬田贵妃寝园,名曰思陵。下所司给袁妃居宅,赡养终其身。

有宫人魏氏者,当贼入宫,大呼曰:“我辈必遭贼污,有志者早为计。”遂跃入御河死,顷间从死者一二百人。宫人费氏,年十六,自投眢井中。贼钩出,见其姿容,争夺之。费氏绐曰:“我长公主也。”群贼不敢逼,拥见李自成。自成命中官审视之,非是,以赏部校罗某者。费氏复绐罗曰:“我实天潢,义难苟合,将军宜择吉成礼。”罗喜,置酒极欢。费氏怀利刃,俟罗醉,断其喉立死。因自诧曰:“我一弱女子,杀一贼帅足矣。”遂自刎死。自成闻大惊,令收葬之。 

《旧京遗事》

中宫周娘娘质厚少文,以恭俭起关雎之化,宫中翕然从风。

毅宗烈皇周氏,钟祥茂苑,天启中选于邸,时皇太后崩,神庙刘昭妃主太后事,中宫之政,禀成于张皇后。烈皇后圣质端凝,少颀颀之美,张皇后钦迟之意见于色端。昭妃曰:今信王殿下,睿质方冲,黄花女得婚姻配合,自然长大,合得配信王。赞襄之下,乾坤因而定位矣。初,嘉定伯以穷售医,而医颇不售,家尤日穷。皇后玉体,从容而定。初无金张四性之心,及进谒至尊之前,神人佑助,国色朝酣,见者识其有凤翥之贵矣。崇祯元年,圣上即祚,皇后正位宸极。甲申之变,遂为一代烈母。体泉芝草,岂偶然哉?

《彤史拾遗》

1、上念寇祸,茹蔬断庖割,后见上体瘁,具酒肴,为上解。菜上,接瀛国夫人奏。瀛国夫人者,孝纯太后母也。瀛国夜梦孝纯归语上瘁而哭,言动举止如平时。又云:“翼日有为解菜者,上勿却也。”上持奏入宫,见后解菜,惊询曰:“汝何以为此,岂亦有所闻耶?”曰:“无有。”因念先后慈在冥冥,尚保惜至此。乃出奏示后,再拜举箸,相向哭,泪溢盘槅。

2、后家本节啬,而入典宫政,务减俭,裁宫中縻费,不为外家乞恩泽。即岁时大臣、命妇入朝贺,亦赏赉必以礼。时天下饥馑,府库虚。上忧劳议节用,而后所行合上意,上甚敬之。初,神庙以孝养故,设两宫百戏,自宫中旧戏,以及民间爨弄,无不备。至是悉裁革,而独留旧戏承应。如所称过锦戏者,仿佛古优伶供养,取时事谐谑,以备规讽。时旱蝗,中州贼大起,戏者作驱蝗及避贼状。后见之,徐谓上曰:“有此耶。”因掩面泣,上亦泣,是日遂罢戏。(原评曰:后语只三字,而仁心、静质、减言、啬事种种圣德无一不见。)

3、后严正自处,而性最仁。母丁太夫人,入宫必先朝后,始行家人礼。后见母之朝己也而泣,欲太子为谢,左右力言不可,乃止。后闻寇渐棘,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盖意在南迁也。上问:“何从知之”,后不语。后凡有所言,不欲尽,且不欲言,外多类此。

《甲申纪事》

嘉定伯周奎,以继室丁夫人生后。家贫,后尚幼,躬操作,不苟言笑。尝岁时出拜亲故,当之者輙暝眩不自持,贵后始知其异。

《崇祯宫词》

1、 后有恭俭之德,既定位,首减椒房资用,衣浣衣,内治克修。

2、 后性慎,每裁抑外家恩泽。宫中礼数,加严于旧。定位数年矣,赐黄乃敢服。

3、 陈文庄仁锡尝舍于周皇亲家,后少时出见焉。仁锡奇其容貌,谓后父曰:“君女天下贵人。”使以通鉴教之,后以此书最详贯。

4、 宫眷暑衣从未有用纯素者,葛亦惟帝用之,余皆不敢用。后始以白纱为衫,不加盖饰。上笑曰:“此真白衣大士也,”自后穿纯素暑衣,一时宫眷裙衫俱用白纱裁制,内衬以绯交裆红袙腹,掩映而已。

5、 一日,后忤帝意,帝怒詈之。后愤甚,连呼信王云。

6、 后本大度,然以田贵威固宠,欲裁之以礼,岁时朝贺,翟车止庑下,良久方进。后御正座受其拜,拜已遽下,矜重无他言。

7、 六月某日,后着珍珠暑衫,每珠五粒,簇一宝石为梅花缀于衫上,对镜梳洗。帝从后调之,后展手以扞,适为进瓜内侍所见,后深恚焉。

8、 后喜茉莉,坤宁有六十余株,花极繁。每晨摘花,簇成球,缀于鬓髻。凡服御之物,亦俱挹取其香。

9、 八年三月,后谕苏州织造太监进草棉纺车二十四具,以教官婢,督责甚力,无一能者,后怒焚之。

10、 后母丁夫人入宫,拜毕,始行家人礼。后见母之为己屈也而泣,欲太子为谢。左右诤曰:“此为天下主,不可。”乃止。

11、宫眷岁节朝贺,俱穿纻靴,或缎靴。后独穿棉鞋,从不穿靴,想以示别也。

12、十一月,袁贵妃偶忤后意,后怒。是夜帝幸翊坤宫,后已闻之亦。次日见帝,后固问曰:“昨宿于何处。”帝嗫嚅久之,曰:“袁。”后佯笑,帝默然。

13、五年,皇后千秋节,谕沉香班优人演《西厢记》五六出。十四年,演《玉簪记》一二出。止此两次。

14、内监秦某,年十一,侍帝于坤宁宫。后问曰:“而识字否。”曰:“不识。”后即写数字教之。少顷以问,俱忘之,罚跪于堦。帝笑曰:“我请于先生,以赦汝何如。”后曰:“坏了学规。”秦遂谢恩起。

15、帝回宫见后曰:“大事去矣,而为天下母,当死。”后恸哭曰:“妾事陛下十八年,卒不听一语,今日同死社稷,亦复何恨。”遂自尽。

附:明朝选皇后的八级考试

明朝后宫:想当皇后要通过八级考试。在大明一朝,谁想贵为皇后,就得像今天英语专业考级那样,四六八级逐级过关,一直考过“八级”,才有资格母仪天下。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汲取历朝后宫乱政的教训,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训》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在后妃的遴选上,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而且偏重于选择清贫之家的女子,试图以此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当然,这不过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罢了。但明代选后妃的制度却是十分规范,其过程大致分为“八级”,逐级加以筛选淘汰。

第一级是“海选”。在皇帝届大婚年龄时,派遣宦官到全国各地挑选十三至十六岁之间的良家美少女,从中海选出五千名。这五千人相当于拿到了一张选美“准考证”。皇家则支付若干银币作为聘金与路费,令被选少女父母按规定时限送女儿京城应选。

第二级叫初选。这初选得选择一个大场子,由太监们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序,逐一察看后,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少女淘汰。这初选便会淘汰掉一千人。

第三级叫复选。一般于初选的第二天,这些初选过关的少女继续列队,太监们用十分挑剔的标准,仔细察看每人的五官、头发、皮肤,当然也包括“三围”,只要有一项不合规定,即令“靠边站”。然后就是让大家自报门第、姓名、年龄等,以考察音色、仪态,淘汰掉嗓音粗浊、口齿不清、仪态欠雅者。如此又筛掉二千人。

第四级是精选。太监们用尺子细量少女的手足,再让她们走上几十步“台步”,看看步姿与风韵。于是,那些脚稍大的,手腕稍粗的,举止不端的,又遭淘汰。最终留下一千名美女召入宫中继续参加“考级”。而太监们的使命也至此打上了句号。

第五级是留宫。分头安排宫中的老宫娥,将美女们逐一“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其体检的严格程度不亚于选“航天员”。通过体检,确定其中的三百人成为入选留宫的宫女。

第六级是晋嫔。这三百名留宫的美女,由皇帝的特派专员详细观察一个月,依据她们的性情言语,判断是否性格温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并且贤惠。据此,再筛掉二百五十人,剩下的五十人便自动晋级为嫔妃。

第七级是“选三”。所谓“选三”,就是由皇太后或太妃从五十人中选出三个供皇帝钦定。这倒有点类似科举廷试后张榜的“一甲三名”。以明熹宗选后为例,当年由太妃刘氏亲召五十人,“与之款语,试以书算诗画诸艺”后选定三人,即皇后张嫣,贵妃王氏、段氏。

第八级是钦定。刘太妃先把张嫣等三人的美态转告皇帝,熹宗再亲自召见三人,直接进行面试。熹宗见着三个姝艳绝伦的美人,真有些左右为难,举棋不定,便让赵选侍决断。赵建议定张嫣,于是钦定张嫣为中宫皇后,王氏封为良妃,段氏封为纯妃。是年,张嫣年方十五。

一般“选三”后陪选的两名美女,都会被封为贵妃,但也有被赐予金银币退回家的。如明光宗当太子时选太子妃,刘大姑与郭氏姐妹进入最后一轮角逐,郭氏老大被选为太子妃,其妹与刘大姑落选,赐给金币后返回家中。据载,这位刘大姑自感身价百倍,回故里后不愿再嫁凡夫俗子,做了一辈子老处女。

令人不无遗憾的是,明朝如此苛刻的选后制度,选出来的后妃终未能辅佐朱元璋的子孙们,保住那大明的一片江山。

影视形象

邵美琪饰 周皇后(佘诗曼版《帝女花》)

李建群饰 周皇后(《江山风雨情》)

孙 岚饰 周皇后(《谁主中原》,即《明末风云》2)

席与立饰 周皇后/信王妃(《大明天下》)

谢闻轩饰 信王妃(《明珠游龙》)

本文标签:

上一篇:皇后乌喇纳喇氏

下一篇:孝惠章皇后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人物《愍周皇后》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utohao.com/renwu/4850.html

愍周皇后资料

愍周皇后画像
  • 本名周玉凤
  • 别称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
  • 所处时代明代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苏州
  • 出生时间1611年
  • 去世时间1644年

愍周皇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