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中国名人 > 明朝名人 > 史可法

史可法

()
最后更新于:2022-10-26 10:20:45

人物生平

闻名乡里

史可法因祖上的荣誉得以世袭锦衣卫百户。传说史可法的母亲梦见文天祥来到他的屋里而受孕怀胎。万历三十年(1602年),史可法生于河南祥符县(今开封),因为孝顺被乡里人所知。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师从左光斗 。

崇祯元年(1628年),史可法登进士第,出任西安府推官,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 

镇压民变

崇祯八年(1635年),史可法迁升为右参议,负责镇守池州、太平两地。同年秋,总理侍郎卢象升大举攻打农民军,史可法被改封副使,巡行安庆、池州等地,监江北军队。黄梅农民军攻掠宿松、潜山、太湖等地,史可法率军追击潜山天堂寨的农民军。 

崇祯九年(1636年),滁州的农民军被祖宽击败后,逃往河南。十二月,农民军首领马守应联合罗汝才、李万庆从郧阳向东进犯,史可法转驻太湖,扼守要道。 

崇祯十年(1637年)正月,农民军从安庆石牌的小路突围出去,驻扎在桐城。参将潘可大将其击败,农民军逃走途中又被庐、凤两地的军队阻拦,叛军被迫又逃回桐城,早桐城周围劫掠。史可法与潘可大率军围剿,叛军败走庐江,史可法与左良玉又在枫香驿将叛军击败。三月,潘可大与副将程在攻打宿松时阵亡,农民军分出同党摇天动,另外编为一营,合计八营共二十多万士兵,分别驻扎在桐城的练潭、石井、淘冲等地。总兵官牟文绶、刘良佐率军在挂车河将其击败。 

崇祯十一年(1638年)夏,史可法因为长时间没有平定叛乱而获罪,朝廷令他戴罪立功。 

崇祯十二年(1639年),史可法因为岳父的去世而离职。丧满后,史可法被用为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接替朱大典总管漕运,巡抚凤阳、淮安、扬州等地。史可法弹劾罢免了三个督粮道,增设漕储道一人,大力疏通南河,使漕务大有整治。之后,调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密政务,由于军队久不训练,没有战斗力,史可法上奏八条改革意见。 

拥立福王

崇祯十七年(1644年),史可法听闻李自成进攻北京,率军进京勤王。军队抵达达浦口时,传来北京失陷、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的消息,史可法向北痛哭失声,以头撞柱,血流到脚上 。史可法为朱由检发丧,收到了张慎言、吕大器、姜曰广等人的文书:“福王朱由崧是神宗的孙子,按辈份、排行应当立为君王,但是他有七大缺点: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属、不读书、干预官吏。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的侄儿,贤良而且聪明,应当立他为君。”史可法也认为如此。但凤阳总督马士英暗地与阮大铖商议,主张立福王朱由崧,并致书史可法称论伦理、论次序都应当拥立福王。史可法告诉他们朱由崧的七个缺点,但马士英联合了操江提督诚意伯刘孔昭、镇将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等人,发兵护送朱由崧到仪真,史可法只得迎接 。

朱由崧访孝陵、奉先殿,出外住在内守备府,群臣上朝拜见朱由崧,朱由崧想避

开,史可法劝说:“不能回避,应当认真接受臣子的朝见。”朱由崧上朝后,开始讨论战守的问题。史可法说:“福王您应当身穿孝服,住于郊外,发兵北征,来向天下显示您一定要报国家之仇的道理。”朱由崧连声说是。第二天朝见之后,大臣们出来讨论朱由崧监国的事,张慎言说:“国虚无主,福王就此可以即皇位。”史可法说“:太子生死不明,如果有一天太子到南边来了怎么办?”诚意伯刘孔昭说“:今天已经说定了,谁敢再有更改?”史可法说:“慢慢再说吧。”于是大家退出。第三天,朱由崧监国,朝廷推选内阁大臣,大家都推举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刘孔昭揎拳攘臂想入内阁大臣的行列,群臣用本朝没有勋臣入阁的先例阻止了他。刘孔昭愤愤地说:”就算我不能,马士英为什么不能入阁呢?”于是又一并推举马士英为内阁大臣,又讨论填补大臣的空缺,推选了郑三俊、刘宗周、徐石麒。孔昭推选阮大铖,史可法说:“先帝亲自定他为违逆案犯,不要再说了。”过了两天,任命可法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同马士英、高弘图是一起任用的,可法仍然掌管兵部的事务,马士英仍然督军镇守凤阳,于是和北京过去一样又制定了京军制度,侍卫部队和锦衣卫各军都列入军队进行操练,锦衣卫东西两司房,以及南北两都的抚司官,不再全部设立,以防止告密,安定人心。 

调解诸将

马士英一天到晚想当首辅大臣。等到朝廷的命令发布后,他非常恼怒,就把史可法以前列举朱由崧不该立的七条理由进呈给朱由崧。然后带兵入见朱由崧,递上奏章就走了。史可法于是请求统帅军队,外出镇守淮安、扬州两地。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即皇帝位于武英殿,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史可法入朝辞别,被加封为太子太保,改任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马士英在这一天入朝值勤,讨论把江北划分为四镇,东平伯刘泽清管辖淮、海等地,驻军泗水,经理开、归一路。总兵官刘良佐统辖凤、寿等地,驻扎在临淮,经理陈、杞一路。靖南伯黄得功统辖滁、和等地,驻军庐州,经理光州、固始一路。史可法动身后,就派遣使臣寻访已故帝、后的灵柩以及太子、二王所在的地方,并奉命前往祭告凤、泗二陵。 

南明此时处在清朝、闯王两方面压力之下,史可法为首的诸臣,主要采取的策略是“联虏平寇”。希望能够借重满清的力量,首先剿灭流寇李自成势力,再谋求后续打算 。然而南明朝中却不能同仇敌忾,反而仍旧党争不断,文、武官员之间互相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东林党人与马士英、阮大铖之间的矛盾,以及姜曰广、高弘图、刘宗周等人的辞官,说明了明朝廷的无法齐心向外,也因此种下弘光朝败亡的原因。崇祯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多尔衮致书史可法,扬言“联闯平南”,而史可法在给多尔衮回信中只是为弘光朝廷继统的合法进行辩解,没有拿出对付清军的办法。九月,清河道总督杨方兴劝说多尔衮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江南地区 。而此时清廷对南明政权态度也发生转变,多尔衮致书史可法,以正统自居,否认弘光朝廷的合法地位,要求南明君臣无条件投降 。

史可法离开后,马士英、刘孔昭等更加肆无忌惮。刘孔昭因为张慎言推举吴甡,在大殿上闹闹嚷嚷,并持刀追杀慎言。史可法听说此事后上疏劝解,刘孔昭最终没能让福王任用吴甡。史可法祭二陵完后,上书说“:陛下刚登位时,恭恭敬敬地拜见孝陵,哭泣之声足见您心中的悲哀,路上的行人也为之感动。如果您亲自拜见凤、泗二陵,看到满目蒿莱,无鸡鸣狗吠的凄惨景象。想必会更加悲愤。我希望陛下能善始慎终,身居于高大舒适的宫殿时,能想到东北皇陵中先帝魂魄不能安息;享受宫廷的美餐时,能想到东北的皇陵中连麦子稀饭都没摆上一碗;当得到瑞应之图、吉祥符瑞时,能想到先帝储才防败,怎么还会忽然遭遇危亡?早朝晏席结束时,能想到先帝一生克俭克勤,怎么最终还是国破家亡?陛下如果办事小心谨慎,任何时候都不懈怠,已故皇上、皇后还有列祖列宗都会在冥冥之中帮助我朝中兴。假如晏乐、偏安于东南一隅,不考虑长远的策略,不辨贤人和奸人,决策不够灵活、明达,使老成的官吏离职而去,英雄豪杰裹足不前,列祖列宗在地下抱怨、担心,天命在不知不觉中他向转移,那么东南一隅也是无法保住的啊!”朱由崧予史可法以口头嘉奖。 

史可法失势之后自请督师江北,前往扬州统筹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等江北四镇军务机宜 。当时,黄得功、刘泽清、高杰争着想要驻军扬州。高杰率兵先到扬州边界,一路大肆奸淫掳掠,所经之地尸横遍野。城中开始惧怕,登上女墙守备,高杰攻打了两个月。泽清也在淮上大肆掠夺。临淮不接纳刘良佐的军队,也遭到攻击。朱由崧命令史可法前往劝解,得功、良佐、泽清都听从命令,于是,到高杰那里去。高杰一向惧怕史可法,听说可法要来,他连夜掘出近百个土坑埋葬地面上的尸骸。第二天早上来到军营中拜见史可法,脸色和言辞都变了,汗流浃背。史可法却坦诚地接待他,跟他的偏将讲话也用温和的语气,高杰喜出望外,然而从这以后他也有点轻视史可法,开始用自己的优势兵力防护左右,文檄也一定自己过目后才肯传递。史可法简单地把他们的情况上报给福王,又把他的兵力驻守在瓜洲,高杰对此又非常高兴。等他离去后,扬州得以安定下来,史可法于是在扬州开设府署。 

六月,李自成被清军击败,放弃北京率兵向西逃跑,青州等各郡县开始争先恐后地杀死他设立的官员,占据城堡自卫。史可法请求朱由崧颁布监国、登极两个诏书,安抚山东、河北军队和百姓的思想。并开设礼贤馆,招收各地有才智的人,让监纪推官应廷吉主管此事。八月,史可法外出巡视淮安,检阅刘泽清的兵马。返回扬州,向朝廷请求粮饷,作为进取北方的费用。马士英吝啬不肯送发,史可法上疏朱由崧催促他。借此对朱由崧说:“近来人才日益减少,入官门路日益混乱,由此慕名之心胜而务实之心少,议论的事情很多但成功的事情很少。现在的局势更和以往不同。一定要专心于讨伐乱贼,报复国仇才行。除却筹兵筹饷不应有什么别的议论,除却治兵治饷没有人才之可言。如有捡拾空虚词句,谋取高官厚禄的人,有罚无赦!”朱由崧只以诏书回应史可法。 

当初,史可法担心高杰蛮横不法,派黄得功在仪真驻军防备他。九月,黄得功与高杰兵戎相向,高杰理亏。靠着史可法的和解事情才得以解决。北京原来投降大顺的大臣们此时纷纷南下回朝,史可法上书建议说:“原籍在北方的大臣,应该让他们到吏部、兵部听候录用,否则恐怕会使他们南下回朝之心绝灭。”又说“:北京的祸变,凡属臣子的都有罪愆。在北方的官吏如果都应当跟先帝一道去死,难道在南京的都不是先帝的大臣?像我不才,在南京主管枢机,马士英沾了国恩担任凤阳总督,都没有能率领东南的全部优势兵力迅速支援北都。镇守大臣刘泽清、高杰因兵力不能支持,倒过来向南方逃跑。如此说来,先应该追究的,是我们这些大臣的罪过。

竟然因为圣明的陛下您入继王位,不仅没加诛杀,而且一次次得到恩典。南方的大臣如此,而单单对于在北方的大臣们毫毛不放,一概绳之以法,岂不是闲散小吏,罪责反比南枢、凤督还要重大了吗?我以为应该选择那罪状显著的降官,严加惩治,以示指教。如果大臣未曾接受乱贼的任命,或曾受乱贼刑罚的,可以撇开不加问罪。那些在北方逃避战乱,犹豫多时而后才到朝廷来的,允许他们戴罪入官,讨伐敌人,这些人可以到我领的军队里酌情录用。”朝廷经议论听取了他的意见。 

高杰驻兵扬州,很不驯服,史可法对他开诚布公,用君臣的大义发、开导他,高杰终于感悟,接受上方的领导。十月,高杰率领军队北讨,史可法到清江浦,派遣官吏在开封屯田,为经略中原地区做准备。各镇兵力划分防守地区。从王家营向北到宿迁一带最为要冲,史可法亲自负责,沿黄河的南岸筑起了一道保垒。十一月四日,史可法乘船驻于鹤镇,信使报告清军部队已进入宿迁地区,可法率兵进抵白洋河,命令总兵官刘肇基前往支援。清军部队回头攻打邳州,肇基又援助当地驻军,与清军相持半个月才解邳州之围。 

力保扬州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初,史可法亲自安排高杰率军北上河南,意图协助清军讨伐李自成 。正月十二日夜,高杰到达睢州后,在故袁可立府第内被河南总兵许定国杀死,史称“睢州之变”。清军乘机南下。史可法闻讯长叹无法克复中原。 他伤心备至,亲自赶往高军营中做善后工作,立高杰子为兴平世子,外甥李本深为提督,胡茂祯为阁标大厅(即中军),李成栋为徐州总兵。高杰妻邢氏耽心儿子幼小,不能压众,她知道史可法没有儿子,提出让儿子拜史可法为义父。但史可法却因为高部是流贼出身,坚决拒绝,命高杰子拜提督江北兵马粮饷太监高起潜为义父。 

二月,史可法从徐州回到白洋口。阎尔梅当时正在史可法幕中,劝他渡河复山东,不听;劝之西征复河南,又不听;劝之稍留徐州为河北望,又不听”,一以退保扬州为上策 。

同年四月,左良玉率数十万兵力,由武汉举兵东下,要清君侧,“除马阮” 。当时,史可法移军驻泗州,保护明朝祖陵 。马士英竟命史可法尽撤江防之兵以防左良玉。史可法只得兼程入援,抵燕子矶,以致淮防空虚 。左良玉为黄得功所败,呕血而死,子左梦庚率全军投降清朝;史可法奉命北返,此时盱眙降清,泗州城陷。史可法遂至扬州,继续抵抗清军的进攻。 

志决身歼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多铎兵围扬州。当时,有谣传称许定国军要来歼灭高家军,扬州城中士民全都砸坏城门外出逃命,大小船只为之一空 。史可法传檄诸镇发兵援救,刘泽清北遁淮安降清,仅刘肇基等少数兵至,防守见绌。此时多尔衮劝降,史可法致《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四月十七日,清军进至距离扬州二十里处下营,次日兵临城下 。史可法“檄各镇援兵,无一至者” 。

四月十九日,高杰部提督李本深率领总兵杨承祖等向清豫亲王多铎投降,广昌伯刘良佐也率部投降;史可法于扬州西门楼写下四道遗书给他的家人,在他死后,希望夫人和他一起以身殉国,愿归葬钟山明太祖孝陵之侧 。四二十一日,总兵张天禄、张天福带领部下兵马投降,随即奉多铎之命于二十四日参加攻取扬州。扬州城里只有总兵刘肇基部和何刚为首的忠贯营,兵力相当薄弱。

由于城墙高峻,清军的攻城大炮还没有运到,多铎派人招降史可法、淮扬总督卫胤文,遭到严词拒绝。四月二十一日,甘肃镇总兵李栖凤和监军道高歧凤带领部下兵马四千入城,两人的意思却是劫持史可法,以扬州城投降清朝。史可法毅然说道:“这是我殉国的地方,你们打算做什么,如何想要富贵,请你们自便。”李栖凤、高歧凤见无机可乘,于四月二十二日率领所部并勾结城内四川将领胡尚友、韩尚良一道出门降清。史可法以倘若阻止他们出城投降恐生内变为理由,听之任之,不加禁止。

四月二十四日,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入夜扬州城破,史可法自刎,被众将拦住。众人拥下城楼,大呼曰:“我史督师也﹗”被擒住后,史可法拒绝投降而被杀。 

清军占领扬州以后,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屠杀延续了十天,死亡逾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尸骨堆积如山,史可法遗体难以辨认,不知下落,一年后,其义子史德威以袍笏招魂,将其衣冠葬于扬州城天甯门外梅花岭。后来全祖望曾写《梅花岭记》描述此事。 

史可法殉国后,南明赠谥“忠靖”。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清廷赠史可法谥“忠正”。 

历史评价

谈迁:江都地多陵阜,故名广陵,城坚濠广,四野曼延,正利步骑,雄闻晋唐,今西门摧颓,岂史氏尚不逮李庭芝耶? 

张廷玉等所著的《明史》中评价道:

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史可法悯国步多艰,忠义奋发,提兵江浒,以当南北之冲,四镇棋布,联络声援,力图兴复。然而天方降割,权臣掣肘于内,悍将跋扈于外,遂致兵顿饷竭,疆圉曰蹙,孤城不保,志决身歼,亦可悲矣!高弘图、姜曰广皆蕴忠谋,协心戮力,而扼于权奸,不安其位。盖明祚倾移,固非区区一二人之所能挽也。 

乾隆帝在《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中评价道:

至若史可法之支撑残局、力矢孤忠,终蹈一死以殉;又如刘宗周、黄道周等之立朝謇谔、抵触佥壬,及遭际时艰,临危授命:均足称一代完人,为褒扬所当及。 

史可法节秉清刚,心存干济,危颠难救,正直不回。 

温睿临:南渡之初,所恃者,史阁部一人而已。其余安守故常,不达时务,自谓清流。而小人鸱张满朝,相与排诋,树寇门庭;强臣悍将,因之拥兵安坐,遥制朝命。阁部奔走抚辑,内攘不给,何暇计疆场以外乎!迨夫左镇称兵,藩篱尽撤,王师长驱而入,所向投戈;烽镝未及乎国门,君相已弃其社稷而遯.此即睢阳坚御,何补败亡;况乎以一隅当百万之众哉!揽后之应廷吉论,亦足以明天命之不祚矣。虽有忠贞,岂能回天?悲夫!余所以读阁部之疏而惨乎有余恸焉尔。 

陈宏谋:佩鄂国至言,不爱钱,不惜命;与文山并烈,曰取义,曰成仁。

张尔荩: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严朝标:生来自有文信国;死而后己武乡侯。

徐鼒:予读王氏《扬州十日记》,言可法抑万里长城之黄得功而用狼子野心之高杰,至谓坏东南之天下者,史道邻也。此盖书生率意妄语,无足论也。夫得功与杰之优劣,愚夫妇皆知之,岂可法反茫然莫辨哉!得功诚万人敌,而兵微将寡,难抗大敌。高杰拥十三总兵之众,所部皆西北人。杰暴抗不能为人下,抑之则乱不可止;驭之以爵赏、感之以忠悃,优而柔之,使迁善悔过而为我用,此则化强暴为忠义之微权也。然则同席联贾、寇之欢,舞盾释甘、凌之忿,以得功之豪杰,可法胡不能释二憾哉?夫贾寇、甘凌于仇怨外,非别有可贪之利而攘臂相争也,故可释憾杯酒间;得功与杰皆有利扬州之心,高固眈眈虎视、黄亦未忘于怀,此其势如唐藩镇之不相下,非可以酒食谈笑解矣!向使宁南无晋阳之师、睢州无伏甲之享,诸镇协和,人人如渡河之高杰,成败未可知也。天命已去,人谋胡臧!以武乡侯之算无遗策,而孟达死,马谡败、魏延杨仪争且乱;彼耳食者何知哉!予悲可法之孤忠亮节,故辨论者之惑;而摭书史八夫人事,以见忠烈一门之盛焉。 

蒋心余:读生前浩气之歌,废书而叹;结再世孤臣之局,过墓兴哀。

俞樾:明月梅花,拜祁连高冢;疾风草,识板荡忠臣。

黄文涵:万点梅花,尽是孤臣血泪;一抔黄土,还留胜国衣冠。

史朴:家国两封书,壮明代三百年江山之色;衣冠一抔土,增溧阳五十世俎豆之光。

程仪洛:一死报朝廷,求高帝列皇,鉴亡国孤臣恨事;三忠扶天纪,与蕺山漳浦,为有明结局完人。

蔡东藩:南都殉难,以史公为最烈。 

姚煜:尚张睢阳为友、奉左忠毅为师,大节炳千秋,列传足光明史牒;梦文信国而生、慕武乡侯而死,复仇经九世,神州终见汉衣冠。

郭沫若:骑鹤楼头,难忘十日;梅花岭畔,共仰千秋。

朱祖延:繁华成绮梦,怅望淮左名都,十里春风吹荠麦;冷艳入梅花,想见孤臣俊杰,一抔黄土掩衣冠。

贺敬之:史可法人可法书可法;史可法今可法永可法。

顾诚在《南明史》中评价道:

对于史可法的誓死不降,应当充分肯定他的民族气节。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和文人墨客受明清门户之见的影响,对史可法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偏爱,不顾史实作了过分的渲染。综观史可法的一生,在整个崇祯年间并没有多少值得称赞的业绩;他的地位和名望迅速上升是在弘光时期。作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错误,导致武将窃取“定策”之功,大权旁落;作为军事家,他以堂堂督师阁部的身分经营江北将近一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一筹莫展,毫无作为。直到清军主力南下,他所节制的将领绝大多数倒戈投降,变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劲旅,史可法驭将无能由此可见。即以扬州战役而言,史可法也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某些史籍说他坚守扬州达十天之久,给清军重大杀伤,也不符合事实。史可法自己在四月二十一日写的遗书中说:清军于十八日进抵城下,“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多铎下令攻城以前,史可法即已“自觉愦愦”,把军务交幕僚处理。二十四日清军开始攻城,不到一天扬州即告失守。史可法作为南明江淮重兵的统帅,其见识和才具实在平凡得很。比起江阴县区区典史阎应元、陈明遇率领城中百姓奋勇抗清八十三天,相去何止千丈。 

史可法的一生只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他居官廉洁勤慎,二是在最后关头宁死不屈。至于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并不值得过分夸张。明清易代之际激于义而死焉者多如牛毛,把史可法捧为巨星,无非是因为他官大;孰不知官高任重,身系社稷安危,史可法在军国重务上决策几乎全部错误,对于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江泽民曾多次用史可法借喻中国烈士,2011年4月,为纪念江上青烈士诞辰100周年,江泽民写下《满江红·江上青百年诞辰祭》,词中写道:史岭红梅花沥血,芦沟晓月天飞鹤。 

本文标签:

上一篇:蔡羽

下一篇:袁宗道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人物《史可法》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utohao.com/renwu/4591.html

史可法资料

史可法画像
  • 本名史可法
  • 别称史忠正、史督师、史阁部
  • 字号字宪之,又字道邻
  • 所处时代明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河南祥符(今开封祥符区)[2]
  • 出生时间1601年
  • 去世时间1645年
  • 主要作品《史忠正公集》
  • 主要成就抗击清军,城破身死
  • 籍贯北京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区)
  • 谥号忠靖(南明)、忠正(清朝)
  • 官职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