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风云人物 > 苏秦

苏秦

(前无古人的六国宰相)
最后更新于:2023-02-13 09:48:29

<a href=/renwu/289.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renwu/44415.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renwu/44415.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苏秦</a></a></a>

苏秦介绍

战国时期诸侯林立,纷争不断。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纵横驰骋,朝秦暮楚,以逞其智能,获取功名。而在这些谋臣策士之中,苏秦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一位,他以自己出色的口才、过人的谋略,劝说六国国君联合,并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六国丞相。

苏秦(?—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著作有《苏子》31篇,收于《汉书·艺文志》,早佚。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人物生平

坎坷之路

苏秦家里以务农为生。早年到齐国求学,拜鬼谷子为师,与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 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穷困潦倒,狼狈而回。 家人都私下讥笑他不治生产而逞口舌之利,舍本逐末。 苏秦甚感惭愧,于是闭门不出,遍观所藏之书,感叹道:“从师受教,埋头攻读,却不能换来荣华富贵,读再多书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找到《周书阴符》 ,伏案钻研。一年后,揣摩出合纵连横之术,认为凭此可以游说当世君王了。

苏秦首先将目标定在洛阳,求见周显王。但显王周围的大臣一向了解苏秦的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显王并不信任他。

于是,苏秦西行至秦国。时秦孝公已死。就游说秦惠王兼并列国,称帝而治。秦惠王认为时机不成熟,且秦国刚处死商鞅,讨厌说客,未采纳他的建议。

苏秦离开秦国,向东,到达赵国。当时赵肃侯任命其弟赵成为国相,封为奉阳君。而奉阳君不喜欢苏秦。

得志燕国

燕文公二十八年(前334年), 苏秦到燕国,等待了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 苏秦游说燕文侯,先从地理位置上分析了燕国与赵国的相依之势, 接着批评燕国的战略错误:担忧千里之外的秦国,却不担心百里之内的赵国; 最后建议燕文侯合纵赵国,结为一体。

燕文侯认为苏秦之议很有道理,允诺苏秦“如果能以合纵之计维持燕国安定,愿举国相报”。于是资助苏秦车马金帛,前去游说赵国。

出使赵国

苏秦第二次来到赵国,奉阳君赵成已死,便游说赵肃侯, 提出六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的主张。

苏秦详细分析了赵国和其他诸侯国的关系,指出赵对韩魏的战略相依关系, 进而说明了自己的合纵主张:韩、魏、齐、楚、燕、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 并建议赵国组建六国联盟并力抗秦,如此一来,六国一体,秦国一定不敢从函谷关出兵侵犯,赵国的霸主事业也就成功了。

赵肃侯采纳了苏秦的“合纵”主张,资助他去游说各诸侯国加盟,以订立合纵盟约。

合纵六国

智激张仪

苏秦在赵国时,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生擒了魏将贾,攻克了魏国的雕阴,并打算挥师向东挺进。苏秦担心秦国的部队打到赵国,盟约还没结缔就遭到破坏。于是决定智激同窗张仪入秦,维护萌芽期的联盟。

苏秦派人去悄悄劝说张仪来投奔他,张仪到来后,苏秦却故意不理不睬,并当众羞辱后打发他离开。张仪又羞又气,想到各国诸侯中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便前往秦国。

苏秦暗中派人资助张仪到达秦国,并且帮助他见到秦惠王。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这时,帮助张仪的人才说是苏秦故意激怒他,为的是张仪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张仪知道后,感叹自己没有苏秦高明,并许诺在苏秦当权时不攻打赵国。

说韩

苏秦到了韩国,游说韩宣王。

苏秦先分析韩国的优势:地势坚固,军队几十万,且善于冶炼兵器; 再陈述臣服秦国的弊端:侍奉秦国,秦必然要求割让宜阳、成皋,一旦同意,秦国就会变本加厉,土地有限,秦国的欲望无限,离灭亡之日就不远了; 最后苏秦说:大王如此英明,军队又如此强悍,却甘居秦国之后,我真替大王感到羞耻!

韩宣王听完脸色大变,手按宝剑,仰天叹息道:“我虽然没什么才能,但也决不能侍奉秦国。既然赵王已经有了主意,我愿意举国听从您的安排。”

说魏

苏秦来到魏国,游说魏襄王

苏秦先分析魏国的地理情况,指出:魏国地方虽小,但田舍密集,人口众多,车马奔驰,国势与楚国不相上下;如今侍奉秦国,每年纳贡,一旦秦国征伐魏国,没人愿意出兵相救。 接着苏秦以越王勾践和武王伐纣的以少胜多为例,提醒魏王:魏国兵强马壮,不用惧怕秦国;如果割地侍秦,未及作战,国家已经先亏损了,主张侍奉秦国的都是奸佞之臣,要谨慎决策。 最后援引《周书》,劝诫道:事前不考虑成熟,后必有大患,如果大王能听从我的建议,六国同心协力,就无强秦危害之患了,所以赵王派我呈上合纵条约,等候您的差遣。

魏王说:“我从没听过如此贤明的指教,愿举国相从。”

说齐

于是苏秦向东行进,来到齐国,游说齐宣王

苏秦先分析齐国国势,指出:“齐国四面天险,兵精粮足,自有战役以来,从未征调过泰山以南的军队,也不曾渡过清河,涉过渤海去征调这二部的士兵。 都邑临淄富有而殷实,人口众多,居民就有七万户,足够凑齐二十一万大军,没有哪个国家能比齐国强大。”

接着指出齐国的战略失误:“韩、魏之畏惧秦国,是因为和秦国接壤,双方如若交战,十日内即可分出胜负,胜,则兵力损失严重,四境无法保护;不胜,则国家将要灭亡,所以韩、魏才如此看重和秦国的交战,且很容易向秦国臣服。 但是齐国和秦国的情况就不同了,齐国险要、易守难攻,且秦国孤军远征,顾虑重重,明显不能对齐国构成威胁。 如此形势下,却想侍奉秦国,是大臣们的战略过失。如今齐国没有臣服秦国之名,却有国富民强之实,所以我希望大王稍微留心考虑一下,以便决定对策。”

齐宣王说:“我不聪明,且居住在偏僻靠海的东境,从未听过您高明的教诲。如今您奉赵王之命来指教我,我愿举国听从您的安排。”

说楚

苏秦说服齐国后,向西南行进,到达楚国,游说楚威王

苏秦先分析楚国,进言说:“楚国地方五千余里,军队有百万之众,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存粮足够支用十年,这些都是称霸的资本;如果您也侍奉秦国,那没有哪个诸侯不臣服秦国了。” 接着分析天下形势,说:“秦国最大的忧患就是楚国,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秦楚不能并存。合纵成功,楚国就能称王;连衡成功,秦国就会称帝。所以最好的策略是合纵以孤立秦国,否则秦国兵分两路,都邑鄢郢就有危险。”

最后苏秦又提醒楚王:“秦是虎狼之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是天下诸侯公敌。主张连衡之人都想割地给秦,这是敬奉仇敌,对外依仗强秦,对内挟持君主,罪恶深重。合纵成功,各诸侯会割地事楚;连横成功,楚就要割地奉秦。二者天上地下,希望您能好好考虑。”

楚王说:“秦楚接壤,秦有吞并之意,不可亲和。韩、魏经常遭受秦国威胁,不可与之深入谋划,怕有叛逆之人告密,危及国家安全。我自料以楚抗秦,又未必能胜。与群臣谋划,皆不可信,因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如今您打算统一天下,团结诸侯,保护危国,我愿举国服从。”

成功合纵

苏秦游说完各个诸侯后,六国达成合纵联盟,团结一致。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合纵联盟的联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

衣锦荣归

合纵成功后,苏秦自楚北上,向赵王复命,途经洛阳。车马行李、各诸侯送行的使者颇多,气派比得上帝王。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便为他清扫道路,并派人到郊外犒劳。苏秦的家人也匍匐在地,不敢仰视。苏秦感慨万千,说:“同样的一个人,富贵了,亲戚敬畏;贫贱时,连亲戚都轻视,更不必说一般人了。假使我当初在洛阳有二顷良田,现在又怎能佩带六国相印呢!”于是散发千金,赏赐给亲戚和朋友。

苏秦到燕国去时,曾向人借钱一百做路费,如今富贵,就偿还了百金。苏秦的随从人员中,只有一个人没得到报偿,就上前询问。苏秦说:“我不是忘记了你,当初你随我去燕国,在易水边你再三打算离开,那时正当我正处困境,所以最后赏赐你”。

联盟破裂

苏秦合纵六国后,返回赵国,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苏秦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从此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长达十五年。

后来,秦国派使臣犀首欺骗齐国和魏国,和它们联合攻打赵国,打算破坏合纵联盟。齐、魏攻打赵国,赵王就责备苏秦。苏秦害怕,便请求出使燕国,发誓一定报复齐国。苏秦离开赵国以后,合纵盟约便瓦解了。

计收燕地

秦惠王将公主嫁给燕国太子,同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是为燕易王。易王刚登基,齐宣王就趁着发丧之机,攻打燕国,侵占了十座城池。 易王要求苏秦替燕国收复被侵占的国土。

苏秦到了齐国,拜见齐王,先行祝贺之礼,接着又行哀悼之礼。齐王不解,问原因。 苏秦说:“人饿的再厉害也不会去吃有毒的乌喙,吃的越多,死的越快。燕国和秦国是联姻之国,齐国占领燕国的城池等于是与强秦结下了仇怨,这就如同饥饿之人去吃乌喙一样。齐国即将大难临头。” 齐王闻言大惊,忙讨教解危之策。苏秦建议归还夺来的城池,这样燕王喜欢,秦王也一定高兴,就能转祸为福。

齐王认为苏秦说的很对,归还了侵占燕国的城池。

摆脱谗言

有人毁谤苏秦出卖国家、反复无常,将要作乱。苏秦怕获罪,返回燕国,燕王却不再给他官职。苏秦推断有人毁谤自己不忠信,因而求见燕王, 告诉燕王:忠信之人一切为了自己,进取之人则是为别人;自己弃家外游,就是要求得进取。接着,苏秦以曾参伯夷尾生为例,反对“忠信”、提倡“进取”。

苏秦说:“像曾参一样孝顺,就不会离开父母在外面过上一夜,又怎能让他到燕国,侍奉处在危困中的国君呢?像伯夷一样的廉洁,坚守正义而饿死在首阳山下,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到齐国取回十座城池呢?像尾生那样诚信,抱柱而死,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退去齐国军队呢?我正是以所谓的忠诚信实在国君面前获罪的呀。”

燕王反问苏秦:“你自己不忠诚信实罢了,难道还有因为忠诚信实而获罪的吗?”

苏秦举例说:妻子与人私通,打算毒死丈夫,侍妾就假装摔倒打翻了毒酒。丈夫很生气,惩罚了侍妾。侍妾打翻毒酒,保存了丈夫和妻子,却免不掉挨板子。我的罪名跟侍妾的遭遇相类似!

于是燕王恢复了苏秦的官职,愈发厚待。

齐国遇刺

苏秦私通燕易王的母亲,燕易王知道了,更加厚待苏秦。苏秦害怕被杀,就提议前去齐国以提高燕国地位,燕易王同意。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齐国,齐宣王任用他为客卿。

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位,苏秦就劝说湣王厚葬宣王以表明自己孝顺,大兴土木以表明自己得志,目的则是搞垮齐国,从而使燕国获利。 燕易王去世,燕哙继位。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苏秦重伤未死。齐王派人捉拿凶手,没抓到。苏秦将死时,要求齐王以“帮助燕国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为名,将他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以使贼人出现。 齐王照计行事,诛杀了凶手。

苏秦死后,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被泄露出来。

主要成就

合纵思想

合纵论是战国时代政治军事形势不断变化,特别是战国中后期七雄纷争导致当时“国际关系”(华夏文明圈内诸国)出现重大变化的产物。战国早期,七雄并立,彼此旗鼓相当,相互制衡。到了战国中期,秦国厉行变法,锐意改革,兼并巴蜀,国强地险;而六国彼此消耗,七雄并立的均势格局自此被打破。苏秦正是洞悉到了这一客观现实,适时提出了以遏制秦国、维护七雄均势为宗旨的合纵战略。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 是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阻止强国兼并的策略。苏秦提出合纵战略的宗旨在于遏阻秦国势力的进一步扩大,以免力量失衡格局进一步加剧。其相应对策则是通过六国联盟遏制秦国,以求维持以崤函、河西为界线的东西两个战略区域的力量均衡。

苏秦的合纵说首先是基于一种地缘政治的分析。他深谙天下山川形胜,熟知各国力量现状,他每到一国即首先向当局者详陈该国的地缘环境形势,苏秦提醒山东六国首先应明确各自的安全状况,他反复告诫六国的君主,要明白这一形势,即他们共同的危险来自西方侧翼的秦国。由于秦国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形地势优势、体制优势,将来必定是一种能够凌驾于六国实力之上的强权力量。因此,六国中每一个国家都绝对不能与秦国单独媾和以求苟安一时,更不能与秦结为同盟,那不啻是与虎谋皮。摆在他们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六国从亲”,并力西向以抗秦。

苏秦的合纵理论极其注重地缘因素的重要性,并充分论证了六国结盟与其地缘政治因素的内在关联。苏秦认为,山东六国在区位上相互关联,有着表里相属、唇齿相依的利害关系,应视为一个有着共同利益的战略整体。六国应充分利用这一整体性,以求在战略上相互依托、相互策应、互为犄角,从而在对秦作战中造成有利的态势。他反复向六国的当政者陈述这一关系。

游说艺术

说服模式

苏秦推行合纵战略,主张“合众弱而攻一强”,建设一个多国联盟,因而苏秦的游说热情饱满,不吝辞藻,极尽铺张渲染,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游说模式:“利导法”(肯定优势—指出危机—出谋划策—分析利弊、以利导之),即分析厉害,摆出优势,并指出希望与美好前景,以利导之,使对方乐于接受自己的主张。

首先分析对方的地理条件、兵力情况、军需物资、国力强弱、周边关系等客观优势,结合君主贤能、士卒英勇等主观因素,充分肯定其有利条件。注意结合每一个诸侯国的具体情况作出分析,有针对性地强调该国特色。总之,不论对于哪个国家,都首先强调其优势,以解除他们惧怕强秦的心理压力。

接着指出其危机所在,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为合纵战略做好铺垫。然后替对方谋划,并给出主意,设计摆脱危机的方案(合纵战略)。最后进一步分析厉害,以利诱之,以理导之。

策略方法

由于苏秦对列国的政治形势有深入的钻研了解,对天下政局及其变化趋势的熟悉程度远在各国君王之上,因此能在游说中纵横捭阖,敏捷地选取各种所需要的材料和论据,蒙蔽和说服对方。他的游说活动有一些基本的策略方法:

每游说一个国家,都在表面上从对方的利益出发,似乎是设身处地地替对方考虑问题,而从不言及他国及自己本人的合纵受益,使得对方便于接受。

陈述自己的观点时,都以此国与秦国的敌对关系为前提,在这一前提下谈此国与秦的利益冲突。事实上,各国间的利害制约关系是相当复杂、瞬息变化的,关键在于在复杂的事物矛盾中舍掉其余而强调某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作出一个暗含的或假设的前提,苏秦在游说中单纯强调六国与秦的矛盾及六国间的相互依存,而对其他矛盾方面避而不谈,以此为前提来阐述自己的合纵主张,对六国之君有一定程度的蒙蔽性。

向对方分别摆出了实行自己的主张与不实行的两种行为后果,夸大了第一种行为选择的受益程度和第二种行为选择的受害程度,加大二者的反差度,促使对方下决心采纳自己的主张。必要的时候,以客观的地理状况来加强对对方的说服。必要时他还给对方以.应有的褒扬,夹杂以相应的激将法。

人物评价

荀子: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难,百姓不亲,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说,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故齐之苏秦,楚之州侯(令尹),秦之张仪,可谓态臣者也。

张仪: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

《吕氏春秋·知度》:“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

司马迁: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邹阳:①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②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刘向: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桑弘羊:苏秦、张仪,智足以强国,勇足以威敌,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万乘之主,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此所谓天下名士也。

扬子《法言》:或问:“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余年,是夫?”曰:“诈人也。圣人恶诸。”曰:“孔子读而仪、秦行,何如也?”曰:“甚矣凤鸣而鸷翰也!”“然则子贡不为欤?”曰:“乱而不解,子贡耻诸。说而不富贵,仪、秦耻诸。”或曰:“仪、秦其才矣乎,迹不蹈已?”曰:“昔在任人,帝而难之,不以才矣。才乎才,非吾徒之才也。”

曹操: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诸葛亮: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

唐彦谦:贪名笑吴起,说国叹苏秦。

贾岛:沙埋古篆拆碑文,六国兴亡事系君;今日凄凉无说处,乱山秋尽有寒云。

吕蒙正:苏秦未遇,归家时,父母憎,兄弟恶,嫂不下玑,妻不愿炊,然衣锦归故里,马壮人强,萤光彩布,兄弟含笑出户迎,妻嫂下阶倾己顾,苏秦本是旧苏秦,昔日何陈今何亲。自家骨肉尚如此,何况区区陌路人,抑犹未也。

苏轼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曾巩: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司马光:仪与苏秦皆以纵横之术游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而仪、秦、衍最著。

王安石:已分将身死势权,恶名磨灭几何年。想君魂魄千秋后,却悔初无二顷田。

邵雍廉颇白起善用兵,苏秦张仪善纵横。

刘克庄:常产常心论,平生不谓然。晚知苏季子,佩印为无田。

徐钧:本图富贵快心期,谩借从亲说便宜。五国攻秦齐不至,客卿正是在齐时。

王安石:已分将身死势权,恶名磨灭几何年。想君魂魄千秋后,却悔初无二顷田。

个人著作

《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苏子》31篇,早佚。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史书记载

《史记·苏秦列传》

《资治通鉴》(卷1~卷3)

《战国策》

《战国纵横家书》

相关争议

苏秦张仪年辈

由于史料本身的矛盾和解释的差异,关于苏秦、张仪的年辈问题形成了两种不同说法:一种认为苏秦早于张仪;一种认为苏秦晚于张仪。《史记》、《资治通鉴》所记载二人基本属于同一时代,是战国合纵连横斗争中的对手,苏秦稍早。但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却表明:苏秦的年辈比张仪晚,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苏秦的主要活动均在张仪身死之后,张仪在秦国任相时,苏秦还没踏入政坛。 钱生群则认为,《战国纵横家书》只能对苏秦张仪等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考证,仅能作为一家之言,并不能以此为准。

苏秦相六国

苏秦相六国的说法由来已久,据《史记》所述,苏秦联盟诸侯,并佩六国相印,但后世亦有不少人对此持怀疑态度,钱穆则根据苏秦游说辞中的某些失实之处完全否定了苏秦合纵。

据帛书《战功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成功合纵五国攻秦(齐、韩、燕、赵、魏),发生在前288年,当时秦为西帝、齐为东帝。而《史记》把这一事件提前到前318年左右。 与张仪连横相抗衡的合纵家当是公孙衍

但《战国纵横家书》亦为后辈策士所记,并经辗转抄录(其字体在篆隶之间,且避汉高祖刘邦名讳,当为汉初写本),难免致误。虽然司马迁或许没见到这本帛书,但并不意味着帛书就是最真实、最重要的一种。 相反,有学者认为帛书关于苏秦的记载并不可靠。

轶闻典故

悬梁刺股

苏秦刺股、悬梁刺股

典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游说秦王未果,资用匮乏,潦倒而归。“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于是苏秦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太公《阴符》,发愤攻读,“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一年后学成,遂游说列国,合纵诸侯抗秦,佩六国相印,名震天下。(注:刺股出自苏秦,悬梁则出自东汉孙敬

巧对楚王

苏秦来到楚国,过了三个月才见到楚王。交谈完毕后就向楚王辞行。楚王说:“我听到您的大名,就像听到古代贤人一样,现在先生不远千里来见我,为什么不肯多待一些日子呢?我希望听到您的意见。”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玉还贵,楚国柴禾比桂树还贵,通报人员像鬼一样难见,大王您更像天帝一样难得见面;现在要我拿玉当粮食,拿桂当柴禾烧,通过小鬼见高高在上的天帝。”楚王听后惭愧不已:“请先生到客馆住下吧,我知道错了。

前倨后恭

典出《战国策·秦策一》、《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是早年游历列国,困窘而归,家人都私下讥笑他。后来,苏秦成功游说六国合纵,身佩六国相印,途经家乡洛阳。苏秦的家人皆匍匐在地,不敢仰视。苏秦对他嫂子说:“为何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呢?”(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他的嫂子趴在地上说:“因为您地位显贵,钱财多啊。”

藏书数十

相传苏秦藏书数十箧,私人的藏书数量颇为可观。清末学者超说:“苏秦发书,陈箧数十……可见书籍已经流行,私人藏储,颇便且当。”后世私家藏书之风由此而兴,连绵千载不废。3

墓地

现存苏秦墓有六七处之多,分布在洛阳、巩义、淄博等地,确切的位置仍需新的考古资料予以佐证。

1、洛阳太平庄苏秦墓

史书记载苏秦是东周洛阳轩里人。据考证,轩里即今东郊太平庄一带。太平庄位于洛阳城东南4公里处,旧时村南曾有苏秦故里的碑刻,文革期间被毁。

太平庄苏秦墓位于太平庄南,直径大约28米,高约6米。据村人说清末民初时占地十余亩,墓前有石碑、石人、石羊等,现均已不见。1958年,墓地大部分被辟为农田;1999年,出土了唐武德八年(625年)尚书右仆射萧瑀立的“武安君六国丞相苏公墓”碑。2003年年9月,在洛阳市李楼乡出土一块刻于唐初的苏秦墓碑。

1960年8月,太平村苏秦墓被列为洛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6月,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巩义苏秦墓

苏家庄位于巩义西南部,庄南原有“三苏冢”,传说为苏秦及两位弟弟之冢。今存一冢苏秦墓,高约15米,周长约80米。

3、山东临淄苏秦墓

临淄苏秦墓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南镇,2006年被授予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影视形象

1997年电视剧《东周列国·战国篇》:徐敏(孙庞斗智)、高兰村(苏张纵横)饰演苏秦。

2002年电视剧《鬼谷子》:王志刚饰演苏秦。

2013年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王毅饰演苏秦。

2015年电视剧《芈月传》:张潇恒饰演苏秦。

2017年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王毅饰演苏秦。

本文标签: 春秋战国苏秦

上一篇:西施

下一篇:宋文公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人物《苏秦》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utohao.com/renwu/44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