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恂介绍
寇恂(?-36年),字子翼,汉族,上谷昌平(今北京市)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五位。
寇恂出身世家大族,原是新朝上谷功曹,后与耿弇一起投奔刘秀,被任命为偏将军、承义侯。此后,寇恂镇守河内,治理颍川、汝南,协助刘秀建立东汉。
刘秀称帝后,寇恂任执金吾,封雍奴侯。建武十二年(36年)病逝,谥号威侯。
人物生平
归顺刘秀
新朝末年,寇恂任上谷郡功曹,深受太守耿况的器重。23年(更始元年),刘玄建立更始政权,派遣使者招降河北各郡国,允许“先降者复爵位”。使者到上谷,寇恂随从耿况前往迎接,并缴上太守印信。使者接受印绶后,却没有归还的意思。寇恂便率兵入见使者,请求归还印信。使者道:“你想胁迫我吗?”寇恂道:“不是我威胁你,是你考虑问题不周啊。现在国家尚没建立信誉,您这么做怎能取信于天下?”使者没有回应。寇恂大怒,以使者的名义传召耿况。耿况来后,寇恂将印绶交给耿况。使者无奈,只得恢复耿况职务。
24年(更始二年),王郎派使者到上谷,让耿况发兵援助。寇恂认为刘秀“尊贤下士,士多归之”,与同僚闵贡劝说耿况拒绝王郎,归顺刘秀。耿况畏惧王郎势大难拒,寇恂便建议联合渔阳太守彭宠共抗王郎。耿况接受寇恂的建议,派他前去渔阳。在约好彭宠后,寇恂返回上谷,途中行经昌平,袭杀王郎使者,夺其部众,然后与耿况之子耿弇率军南下,在广阿(今河北隆尧县东)追上了刘秀。刘秀拜寇恂为偏将军,号称承义侯。此后,寇恂跟随刘秀进攻河北农民军,并多次同邓禹商议军国大事。邓禹认为寇恂奇才,与其相交甚厚。
镇守河内
刘秀平定河北后乘胜南下,又攻取了河内郡。此时,更始政权大司马朱鲔、舞阴王李轶等率领大军镇守洛阳。同时并州地区也驻有更始政权军队,与洛阳形成南北包围河内之势。刘秀认为河内形势严峻且须固守,但很难选择一位足以胜任这一任务的人,为此征求邓禹的意见。邓禹说:“昔日高祖让萧何守关中,从此没有西顾之忧,所以得以专心于山东,终于成就大业。今河内傍临黄河,十分坚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治理百姓驾御民众的才能,非他不能担此重任。”于是,刘秀拜寇恂为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并对他说:“河内富裕,我将因此而兴起。昔日高祖留萧何镇守关中,我现在也把河内委托给你,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领鼓励士卒,防守遏制其他兵马,不让他们北渡就可以了。”得到任命后,寇恂下令所属各县讲武习射,砍伐竹条,造箭百余万支,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斛,以供军资。
25年(建武元年),朱鲔听说刘秀北上平定河北,河内兵力薄弱,便派遣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强率三万余人渡河进攻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寇恂闻讯后,立即前往救援,并命各属县发兵,到温县会师。军吏都劝他调集众军之后再出兵,寇恂说道:“温县,是河内郡的藩蔽。温县失守,河内郡就守不住了。”于是驰援温县。
次日早晨,两军交战,恰巧偏将军冯异率部与各县援军赶到。寇恂见援军军势浩大,于是让士卒大声鼓噪,大呼:“刘公兵到!”苏茂军听闻,阵型松动。寇恂率军冲击,大破苏茂,并乘胜追击。苏茂败军一直逃到洛阳,贾强战死,数千士兵投河而死,一万余人被俘,寇恂与冯异过黄河而还。从此,洛阳震恐,紧闭城门。捷报传到河北,刘秀大喜道:“我就知道寇子翼是可以胜任!”诸将纷纷庆贺,并乘势劝刘秀称帝。同年六月,刘秀在鄗邑即皇帝位。
治理地方
当时汉军军粮急缺,寇恂亲自督促粮运,畜力不足,又组织人力挽车,奔赴各地,前后络绎不绝,从而保证了军粮供应,甚至文武百官月支的禄米也由他运粮接济。刘秀多次赐书慰劳嘉奖,功名威望日益提高,儒生董崇警告寇恂道:“皇帝刚刚即位,四方尚未平定,而君侯在这个时候占据大郡,内得人心,外破苏茂,威震敌军,功名显赫,这正是奸谗之徒侧目窥视产生怨祸的时候。以前萧何镇守关中,采纳鲍生的建议而高祖大喜。如今你率领的,都是刘氏宗族昆弟,也要要以前人为鉴戒!””寇恂深以为然,当即称病不理政事,并请求引退,结果被刘秀拒绝。寇恂又请求调任军职,仍然被拒绝,只得派侄子寇张、外甥谷崇从军充当先锋。刘秀对此非常高兴,擢升二人为偏将军。
26年(建武二年),寇恂因擅自处罚上书人被免职。不久,颍川人严终、赵敦与密县人贾期聚众起义。刘秀起用寇恂为颍川太守,让他与破奸将军侯进率兵前往镇压。寇恂斩杀贾期,平定颍川郡,因功封雍奴侯,食邑万户。
27年(建武三年),刘秀遣使者拜寇恂为汝南太守,又命骠骑将军杜茂率兵助寇恂讨伐盗贼。寇恂向来好学,于是修建乡校,教学生徒弟,聘请能讲授《左氏春秋》的人,他自己也亲自听老师讲学。
31年(建武七年),寇恂接替朱浮担任执金吾。32年(建武八年),寇恂随刘秀征讨隗嚣。此时,颍川盗贼群起,刘秀引军退还,对寇恂说:“颍川迫近京师,应早日平定。想起来只有你能平定群贼。”寇恂回答说:“颍川剽悍轻捷,听说陛下远征陇、蜀,所以狂悖狡猾之徒乘机作乱罢了。如果听说陛下南向,盗贼们必定惶惧归降。我愿率精锐以为前驱。”寇恂随刘秀南还颍川,盗贼全部归降,刘秀却没有任命他为郡守。百姓纷纷要求寇恂留下,刘秀于是把寇恂留在长社,镇抚官吏人民,接受其余的归降者。
智取高平
隗嚣部将高峻拥兵万人,占据高平县第一城(今宁夏固原),刘秀派遣待诏马援前去招降,由此打开了河西通道。中郎将来歙承制拜高峻为通路将军,封关内侯,隶属大司马吴汉,共围隗嚣于冀县(今甘肃甘谷)。汉军退兵后,高峻逃回敌营,再助隗嚣拒守陇山。隗嚣死后,高峻占据高平县,坚守城池。建威大将军耿弇率太中大夫窦士、武威太守梁统等围困高平,一年也未能攻下。
34年(建武十年),刘秀入关,准备亲自征讨高峻。寇恂当时跟随在刘秀身边,劝谏说:“长安处在洛阳高平之间,应接方便,安定、陇西必定感到震动畏惧,这是从容坐镇于一处可以制服四方啊。现在兵马疲倦,刚刚从险阻中走出来,这不是陛下安国之良策,前年颍川发生的叛乱,可为至戒。”刘秀没有听从,并进军汧县,还是攻不下高平。刘秀欲派遣使者去说降高峻,就对寇恂说:“你以前制止我这次行动,现在为我走一趟。如高峻不立即投降,我将率耿弇等五营发起攻击。”
寇恂带着玺书来到第一城,高峻派遣军师皇甫文前来谒见。皇甫文礼貌不周,出言不逊。寇恂大怒,欲斩皇甫文。诸将劝谏说:“高峻精兵万人,连年难以攻下。现在要他投降反而杀其来使,只怕是不行吧?”寇恂不答应,就杀了皇甫文,让其副使回去告诉高峻说:“军师无礼,已被杀了。要投降,请赶快;不想投降,就固守好了。”高峻惶恐,即日开城门投降。诸将都来庆贺,并问高峻投降的原因。寇恂说:“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高峻的计谋都取之于他。现在他辞礼不屈,说明他根本不打算投降。杀掉皇甫文,高峻就吓破了胆,所以来投降了。”诸将都表示叹服,于是逮捕高峻回到洛阳。
36年(建武十二年),寇恂病故,谥号威侯。
人物评价
总评
《后汉书》将寇恂与邓禹同列一传,并评价道:
•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
• 论曰:传称“喜怒以类者鲜矣”。夫喜而不比,怒而思难者,其唯君子乎!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于寇公而见之矣。
• 赞曰:子翼守温,萧公是埒,系兵转食,以集鸿烈。诛文屈贾。有刚有折。
历代评价
邓禹:寇恂文武备足,有牧民御众之才。河内富实,南迫雒阳,非寇恂莫可使也。
曹操:昔寇恂立名于汝、颍,耿弇建策于青、兖,古今一也。
应詹:昔高祖使萧何镇关中,光武令寇恂守河内,魏武委钟繇以西事,故能使八表夷荡,区内辑宁。
萧衍:昔萧何镇关中,汉祖得成山东之业;寇恂守河内,光武建河北之基。
朱敬则:萧何之镇静关中,寇恂之安辑河内,葛亮相蜀,张昭辅吴,茂宏之经理琅琊,景略之弼谐永固,刘穆之众务必举,杨遵彦百度惟贞,苏绰共济艰难,高颎同经草昧,虽功有大小,运或长短,咸推股肱之林。悉为忠烈之士。
《十七史百将传》:“孙子曰:‘三军可夺气。’恂扬言刘公兵至而敌陈动。又曰:‘军无粮食则亡。’恂转输不绝以继军食。又曰:‘上兵伐谋。’恂斩使降城是也。”
徐钧:王郎百万肆凭陵,谁集渔阳上谷兵。一剪妖氛河北定,中兴从此创基成。
陈元靓:二十八将,上应列星。乃眷予翼,寔推其精。避贾复怨,怒文即刑。令闻不泯,没而有灵。
归有光:光武承王莽之乱,奋迹南阳,恢复旧物,则有邓禹、吴汉、贾复、寇恂、马援、冯异、岑彭、来歙之徒宣其力。
王夫之:来歙也、祭遵也、寇恂也、吴汉也,皆出可为能吏、入可为大臣者也。
李景星:“光武之有邓禹,犹高帝之有张良也;其有寇恂,犹高帝之有萧何也。大业之成,于二人深有赖焉。”“寇恂之功,在于镇守。其择主之识,不在邓禹之下。”
蔡东藩:陇右未平,颍川又乱,处兴亡绝续之交,其欲制治也难矣。幸有寇恂扈驾南征,节钺一临,盗贼四伏,非素得民心者,其能若是乎?父老遮道,乞借寇君,莫谓小民果蚩蚩也。厥后西赴高平,斩皇甫文于城下,成算在胸,卒收劲敌,不战屈人,寇君有焉。他若耿弇七军,轻进致败,吴汉诸将,劳师无功,谋之不臧,乌能制胜?视寇君有愧色矣。
白寿彝:寇恂足智多谋,临事果决,既长于吏治,又善于用兵,可谓才兼文武,在保证军粮供给中更是成绩斐然。
寇恂的故事
借寇恂
光武帝南征,寇恂跟随,直至颍川。盗贼见寇恂到来,全部投降,根本不用任寇恂为太守。光武帝所经之处,百姓们纷纷遮道请求,说:“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光武帝只好命寇恂暂驻长社县,镇抚吏民,受纳余降。
寇恂治理颍川有政绩,离任后随帝再至至颍川,百姓请求再借寇恂留任一年。后就用“借寇恂、借寇”表示挽留地方官,含有对政绩的称美之意。
将相和
关于“将相和”的故事,在历史上还有范例。那便是记载于《后汉书.寇恂传》中,东汉初年刘秀的两个功臣──寇恂与贾复之间的故事。
寇恂在东汉时期,相当于类似萧何的“相国”地位,是位颇有领导才能的名吏,善于治理政务,很受刘秀的器重。在他任颖川太守时,为严明军纪,曾将大将贾复手下的一个部将处死。而屡立军功的贾复,知道以后,极为震怒,认为寇恂故意与他为难,愤怒表示:要与寇恂势不两立。
为了避免冲突,寇恂决定不与贾复见面。并且对贾复的部下,格外优待。处处忍让服低,不使矛盾激化。为了求得和解,煞费苦心。这时,刘秀忙于重建汉室,统一中国,正需要这两位将相共同协力,成就帝业。为此,他亲自出面,设宴调解。对贾复晓以大义,要他以大局为重。说:“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贾复经过刘秀的劝说,终于回心转意,不再耿耿于怀。最后,两人握手言和,同心同德,共扶汉室。
后世地位
公元60年(永平三年),汉明帝命人绘二十八功臣像,挂于南宫云台,其中寇恂名列第五。
公元782年(唐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执金吾雍奴侯寇恂”。
公元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寇恂。
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寇恂亦位列其中。
家庭成员
侄子:寇张,拜偏将军,封列侯。
外甥:谷崇,拜偏将军,封列侯。
儿子:寇损,袭爵雍奴侯,徙封挟柳侯。
儿子:寇寿,寇恂庶子,封洨侯。
孙子:寇厘(寇釐),寇损之子,袭爵挟柳侯,徙封为乡侯。
孙女:寇氏,大将军邓骘之妻。
曾孙:寇袭,寇厘之子,袭爵商乡侯。
曾孙:寇荣。
史籍记载
《后汉书-卷十六·邓寇列传》
艺术形象人物生平
文学形象
在蔡东藩《后汉演义》中,有寇恂”高平斩使“,颍川百姓”借寇君“的故事。;
民间形象
在评书《东汉演义》中,寇恂字子玉,是马援的徒弟,刘秀三大帅之一,位列云台三十六将,星号心月狐。
墓葬纪念
寇恂去世后葬于河内太行南麓祖莹,钦命竖牌颂之,原墓地在焦作市博爱县月山镇屠王村东北。
寇恂墓有石券墓冢、墓碑(清乾隆八年重立),五脊六兽碑楼(1958年被毁)。墓冢椭圆形,周围以青条石垒砌,其上封土呈丘状。直径东西9米,南北13米,高约3米,占地面积117平方米。冢前立一高浮雕盘龙首石碑,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通高3.74米。正面阳刻“汉雍奴候寇公讳恂字子翼之墓”,落款“大清乾隆捌年岁次癸亥仲冬毂旦立石”。
寇恂怎么读
寇恂的拼音:kòu x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