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风云人物 > 崔峒

崔峒

(唐代著名诗人)
最后更新于:2022-12-02 09:45:08

<a href=/renwu/29153.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崔峒</a>

崔洞(一作崔峒),(唐朝大历年间前后在世),字号不详,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出身“博陵崔氏”大房,为唐朝吏部郎中、秘书少监崔行功的曾孙,唐代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人物生平

崔峒幼年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又逢乱世,读书较晚,且时断时续,三十多岁才登进士第。登第后在京都长安等待封官,曾写诗以记:“读书常苦节,待诏岂辞贫。暮雪犹驱马,晡餐又寄人。愁来占吉梦,老去惜良辰。延首平津阁,家山日已春。”吏部安排他到北方的一个县当了个县官。40岁时,被调入集贤院,授拾遗集贤学士。遂写诗道:“九迁从命薄,四十幸人闻。”朝廷见他有些能力,派他去润州任刺史。但每况愈下的政治社会现状使他深感心中无底,因此上任时连家眷都没带。到任后情绪不高,胸无大志,经常与一些和尚、道士往来,显然这更不利振他勤政之志。在当时他给许多朋友的诗作中每有表露。例如:“爱尔无羁束,云山恣意过。一身随远岫,孤棹任轻波。世事关情少,渔家寄宿多。芦花泊船处,江月奈人何。”在任时崔峒常常想家。史书上对后来是否调回京城说法不一。有的说他终于州刺史,死在任上;有的说他调回京城。从崔峒的诗作看,后者是对的。有诗为证,在京城给朋友写过不少信:“惯作云林客,因成懒漫人。吏欺从政拙,妻笑理家贫。”并自足地说:“十年随马宿,几度受人恩。白发还乡井,微官有子孙。”那时,崔峒同许多官僚们一样,守着自己的小家,过起了事不关己,饱食终日,养尊处优的日子。

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

崔峒的作品

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代表作有《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这首诗意象高华,投赠之意,怨愤之情,出以雅正之笔,为崔诗中的佳作。

崔峒的诗表现出“大历体”的特点,形式上非常美,也很有意境。他写长江:“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但不关心当时社会、政治和民生,不涉及重大题材。因此他的作品大多浮泛苍白,生命力不旺。著作有《崔峒诗》。

本文标签: 崔洞

上一篇:史朝义

下一篇:苏勖

版权声明:

本文关于历史人物《崔峒》由66历史网整理发布,侵权请联系12014342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utohao.com/renwu/29153.html

崔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