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载
原文
郭宪字子横,汝南宋人也。少师事东海王仲子。时,王莽为大司马,召仲子。仲子欲往。宪谏曰:“礼有来学,无有往教之义。今君贱道畏贵,窃所不取。”仲子曰:“王公至重,不敢违之。”宪曰:“今正临讲业,且当讫事。”仲子从之,日晏乃往。莽问:“君来何迟?”仲子具以宪言对,莽阴奇之。及后篡位,拜宪郎中,赐以衣服。宪受衣焚之,逃于东海之滨。莽深忿恚,讨逐不知所在。
光武即位,求天下有道之人,乃征宪拜博士。再迁,建武七年,代张堪为光禄勋。从驾南郊。宪在位,忽回向东北,含酒三潠。执法奏为不敬。诏问其故。宪对曰:“齐国失火,故以此厌之。”后齐果上火灾,与郊同日。
八年,车驾西征隗嚣。宪谏曰:“天下初定,车驾未可以动。”宪乃当车拔佩刀以断车靷。帝不从,遂上陇。其后颍川兵起,乃回驾而还。帝叹曰:“恨不用子横之言。”
时,匈奴数犯塞,帝患之,乃召百僚廷议。宪以为天下疲敝,不宜动众。谏争不合,乃伏地称眩瞀,不复言。帝令两郎扶下殿,宪亦不拜。帝曰:“常闻‘关东觥觥郭子横’,竟不虚也。”宪遂以病辞退,卒于家。
译文
郭宪传,郭宪字子横,汝南宋人。少年时拜东海王仲子为师。当时王莽做大司马,召仲子去,仲子想去。郭宪谏阻道:“按礼,只有来学的,没有去教的。今君贱道畏贵,私下所不赞同。”仲子说:“王公是最重要的人物,不敢违抗。”宪说:“现在正是讲业之时,应把事情办完。”仲子听从了,日晏才去。王莽问:“君为什么迟到?”仲子把郭宪的话作答,王莽暗自惊奇。等到后来篡了位,拜郭宪做郎中,赐以衣服。郭宪受了衣烧掉了,逃到东海之滨。王莽十分痛恨,想追赶又不知他在何处。
光武即位,寻求天下有道之人,于是召宪为博士。再升迁,建武七年(31),代张堪做光禄勋。从驾到南郊。郭宪在位,忽然回顾东北,含酒喷了三口。执法之士奏为不敬之举。皇上诏问其故。宪答道:“齐国失火,所以用此压之。”后来齐国果上报有火灾,与往郊之日期相同。
八年(32),车驾西征隗嚣,郭宪谏道“:天下刚刚安定,车驾不可行动。”郭宪立即拔出刀砍断车革引(胸带)。帝不听从,于是上了陇。后来颍川兵起,才回驾而还。帝叹道“:后悔不用子横的话。”
当时匈奴数次进犯边塞,帝很担心,于是召百僚在朝廷议论。郭宪认为天下疲敝,不应兴师动众。谏争不合旨意,于是伏地称头昏,不再说话。皇帝派两郎扶下殿,郭宪也不拜。皇上说:“常听说‘关东觥觥郭子横’,这话一点不假。”郭宪于是以病辞退,死在家中。
人物作品
《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汉武洞冥记》(又名《洞冥记》、《别国洞冥记》、《汉武帝别国洞冥记》等)一卷,题郭氏撰。《日本国见在目录》杂传家类及《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新唐书·艺文志》道家类并作四卷,郭宪撰。前人多疑《洞冥》非郭宪作,似后人假托,但都缺乏坚实有力的证据。
郭宪的事迹记载在《后汉书·方术列传》。
《洞冥记》介绍
清末版本概况
《洞冥记》,约28.5万字,是清末版本的。据说最早见诸于东汉郭宪的版本,经历代书家传抄,得以不断增加内容,直到清朝末年,才算编刊出一部比较丰富且比较完整的脚本,原著和历代抄本已不好查考。《洞冥记》郭宪板本有四卷,分为60个故事,卷一(第一回至第八回)、卷二(第九回至第十二回)、卷三(第十三回至第十五回)、卷四(第十六回至十八回)。
现在看到清末版本的《洞冥记》增加了六卷,计十卷,卷五(第十九回至第二十一回)、卷六(第二十二回至第二十四回)、卷七(第二十五回至第二十七回)、卷八(第二十八回至第三十回)、卷九(第三十一回至第三十三回)、卷十(第三十四回至第三十八回)。郭宪在《洞冥记》序中这样写道:“愚谓古囊余事,不可得而弃,况汉武帝明俊特异之主,东方朔因滑稽浮诞以匡谏,洞心于道教,使冥迹之奥,昭然显著,今藉旧史之所不载者,聊以闻见,撰《洞冥记》四卷,成一家之书,庶明博君子,该而异焉。”说明小说的作用是部正史之不足。
记载内容
《洞冥记》又名《汉武洞冥记》和《别国洞冥记》,志怪小说集,书中记载与汉武帝有关的神怪和传说、奇闻逸事、神山仙境、丹方灵药,以及外国异方风土物产等。其中有关汉武帝及东方朔遇仙的奇闻,多为他书所不载,其叙事销陈夸饰、史辞靡丽,为后代文人词赋所征引。
《洞冥记》记载怪异之事,内容多半无稽,但其字句妍华,有些材料,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后代文人乐于征引。善苑国为西域诸国之一,由此可知,中国第一次吃的螃蟹,有可能为海蟹。至于汉武帝是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由待历史进一步考证。